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庭信步,赏石观花:一种诗性的生活美学


柳条窣窣闲庭院,锦波绣浪春风转。”你是否也曾向往这样一座庭院?
引一池活水枕石扶柳,石子簇成的小路曲径通幽,抄手游廊,疏梅竹影,假山叠石,你不必行走在逶迤曲折的山道,也能将那奇峰险壑尽收眼底。
闲庭信步,听流水潺潺;坐看云起,饮禅寂清茶。没有雕梁画栋,亦无歌舞升平,一如一阕轻灵雅致的诗文,恍然出世。大隐于市,这便是古代雅士追求的所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境。


南山有雅苑

陶潜被誉为美学上的“平淡之宗”,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几笔便勾出一副大写意画,简朴诗意、桃花源式的生活美学让人心向神往。

南山雅苑,正是取其悠然之意。

世人皆知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他亦是历史上早期的风流爱石人。明朝林有麟《素园石谱》载:“陶渊明所居东里有大石。渊明常醉眠其上,名之曰醒石。”
诗酒作伴,卧石醒酒,时醉时醒,是何等自在安然、恬静适意,而他守朴含真、古朴自然的雅境也为后世的赏石人所乐道。

园无石不秀


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从江南名园到皇家御苑,置石几乎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之所在。

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写道:“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苏州留园有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朵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无锡寄畅园的美人石、杭州西湖的皱云峰等,都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美学意境。

人与物齐,格物致知,古代文人常以松柏、梅竹为引,寄托对于高洁傲岸的君子之道的敬仰,而“雅石”则浸染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风骨,亦成为以石载道、以文化人、文质彬彬的统一体。

石以载道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同样的,一块石头中也可以悟出无限禅机

北宋书画家米芾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而他还有另一重身份——“石圣”。他以石为师为长,每日执笏揖首拜石,并总结出相石之法:秀、瘦、雅、透,标志着中国石玩进入了雅境,与诗书画共同构筑起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

通过与石头对话、对石头的礼敬、观照,顿悟永恒的真知,进而到达智慧的彼岸,在中国的赏石文化中是一种境界。



一方雅石,或浑圆或清瘦,或古拙或锐利,都是自然的手笔,日夜的长风相对、泥沙相催。
它自亘古而来,于春风、夏雨、秋阳、冬雪中滋生风骨,四季轮回对它而言不过是悠悠岁月中的匆匆一瞥。而石头的境界便在于,虽容颜易改,姿态万千,本身的质地却不曾因为风霜雨雪而彻底改变。
坚实不化的顽石被赋予了灵性,得以怡情、寄志、载道、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园林的“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雕塑的审美特征
岁月不声,与「石」为伴
为了运这块石头,他修了5公里路、架了两座桥
连载1:读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之引子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