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星光的奥秘

恒星不断地诞生、燃烧和死去,星光讲述的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4:57 云图 / 弦乐六重奏 来自星空天文网

ESA / NASA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恒星是由第五元素——而非地球上的四大元素制造而成的,它们与构建人类灵魂的材料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精神堪比天上的繁星。也许这种看法并不怎么科学,但是想到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星光,我就喜欢上了这个说法。”

——丽莎·克莱帕丝


星光中隐藏着宇宙间最伟大的奥秘。


Nick Risinger


夜空中繁星点点。它们貌似千篇一律,但实际上却异彩纷呈。


NASA / ESA / 哈勃


宇宙中每颗星的命运,在它们诞生那一刻便已基本上注定。


Josh Walawender


当大片的氢分子云坍缩时,云体的一部分就会形成恒星。恒星的质量各异,大致可以根据质量分为七种主序类型。


Kieff


从数量上来看,只有大约0.12%的恒星是O级和B级星,大约75%的恒星是M级星。O级星是最亮的,质量最大的,也是燃料消耗速度最快的。年轻星团内最显著的就是这类极其明亮的蓝星,但它们的数量远不及那些较暗的、偏红色的恒星多。


兰卡威国家天文台


如果我们以星团中恒星的光度——也就是它们的固有亮度为y轴,以恒星的色彩(最蓝的在左,最红的在右)为x轴,制作一张图表,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曲线区域。这就是所谓的“赫-罗图”,这个恒星聚集的曲线区域就是主序。位于主序内的恒星以燃烧氢元素为主。(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太阳。)


Richard Powell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内核的氢逐渐耗尽,色调最蓝、质量最大的恒星氢消耗得最快。新生星团内的恒星几乎全是主序星,而古老的星团族群,它们的赫罗图看起来更为复杂。下面就是球状星团M55的赫-罗图,这是个相当古老的星团。


B.J. Mochejska / J. Kaluzny


在这个星团内,所有的大质量恒星皆已耗尽氢燃料而消亡。(主序上仅存的蓝星是蓝色离散星,它们是由低质量的主序星合并产生的。)与此同时,星团内几乎所有的恒星内核中,氢元素已相当缺乏,恒星内核开始收缩。基于热力学原理,当恒星的内核收缩时,它们的温度会升高。温度的升高足以使恒星内核周围的氢壳发生聚变。此时,恒星便会开始膨胀。(除了M级星以外,M级星的质量太低,以致于无法引发下一阶段的聚变。)


此时的主序星会步入“亚巨星”阶段,亚巨星阶段的恒星亮度比主序阶段的恒星稍大,温度稍低。这里的温度,指的是恒星外层(以及表面),这是恒星膨胀的结果。而在恒星内部,内核的温度其实会变得更高。能量输出的增加,导致恒星变得更大、更明亮,但膨胀会导致恒星表面温度下跌。这就是恒星体积增大、色彩变红的原因。


南河三及其内部结构。Arun Venkatram / David Darling


“南河三(Procyon)”就是这样一颗恒星,它距离我们只有11.5光年,是夜空中最明亮、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在几千万年时间里,亚巨星会持续地膨胀,外层温度会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恒星内核的温度却在持续升高,最终引发氦聚变。


在这一阶段,恒星的膨胀会变本加厉,成为一颗真正的红巨星。这是一个能够持续数亿年的阶段,光度会达到最高。红巨星会因为它们自身的硕大无比而变得更“冷”;正如绝热性的收缩会导致内核升温一样,绝热性的膨胀也会导致表面降温,即便恒星的能量输出总量增加也于事无补。随着这个巨大的红色巨人开始把氦依次转变为碳、氧以及更重的元素,恒星的光度会逐渐稳定,但是恒星的体积将不如以前,色彩也没有那么红。下图,是太阳和橙巨星大角、红巨星心宿二的对比。


Sakurambo


这一阶段的演化被称为“水平分支”,许多恒星在这一阶段甚至会回到主序上。


因此,K级以上恒星的演化过程是这样:主序星(氢核燃烧)、亚巨星(氢壳燃烧)、红巨星(氦核燃烧)、水平分支星(持续的氦燃烧,生成更重的元素)。



James Schombert


假如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大到当它的氦核燃尽收缩后氦壳仍能燃烧,它会再次成为红巨星,光度也会变得更大。虽然它看起来像是一颗温度更高的红巨星,但这是个不同的演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名称叫什么,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Rursus


这一循环会持续进行:内核收缩,外壳燃烧(如果可能的话),内核升温,内核中的重元素开始聚变为更重的元素(氖、镁、硅、硫,直至铁、镍和钴),此时的恒星的颜色会不断地在偏蓝和偏红间切换,但光度会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到了最终阶段,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8到10倍,那么聚变就此终止,内核收缩为一颗白矮星,外壳被逐渐抛掉,变成形形色色的行星状星云。


Carlos Milovic / 哈勃 / NASA


剩下的内核——白矮星,尽管温度比主序阶段更高、颜色更蓝,但是它们的光度只有恒星原有光度的百万分之一。许多不同类型的恒星,如所有的K级星,G级、F级、A级星,以及大部分的B级星,最终都将变成白矮星。


Katie Chamberlain


质量大于太阳10倍以上的O级星和部分明亮的B级星,它们的内核质量过大,内核中的原子将无法承受引力的作用。它们的内核会发生整体坍缩,在引发壮观的超新星爆发后,变成黑洞或中子星,由此结束它们作为恒星的一生。


当这些恒星全都死去之后——无论它们是变成行星状星云和白矮星,变成中子星、黑洞和超新星,还是简单地收缩为氦白矮星(质量最低的恒星)——它们发出的星光都将极大的变弱,但要完全冷却仍需数万亿年。此时的它们严格地说已经不再是恒星。


Chris Hendren


在我们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4000亿颗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恒星;而在我们的宇宙中,至少有数千亿个这样的星系。


Ethan Siegel 文 / 老孙
商业转载须获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的一生
太阳的一生
从恒星演化看太阳的归宿
恒星家族
太阳为什么要变成红巨星,祸害整个太阳系?它已经忍了很久了!
宇宙「五」白矮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