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最好?

“上热下寒”是一种寒热错杂的表现,顾名思义,上面热,比如有嗓子疼,有黄痰,胸中烦热等等,下面寒,可以表现为拉肚子,腿凉等。治疗起来需要兼顾“上面的热”以及“下面的寒”,方子里面也就要“寒药”和“热药”并用。这种证型在《伤寒论》中有较细致的讨论,其中提到了几个代表方:栀子干姜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每个方子都有其适应症,限定了其应用范围。

栀子干姜汤多用于因为误治而形成的郁热证,表现为胃脘灼热,心烦,但是腹部寒凉等症状。上热较轻,用栀子清上焦之热, 除轻微之烦。

黄连汤可以调和上下寒热,其上热主要表现为胃阴不足,胸中烦热而呕吐,下寒表现为脾阴不足,腹痛肠鸣而泄泻。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于寒热格拒证,表现为食入口即吐,胃热气逆,又有脾胃虚寒所致腹泻,本证以胃中热势上逆为要紧, 所以用黄芩与黄连的苦寒之性来清上焦的邪热。

麻黄升麻汤的热证是肺脏郁热,进而可见喉咽不利, 甚至唾脓血。因其阳气被郁结,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所以可有手脚凉,其脾阳受损所以又见下利不止。

乌梅丸证用于治疗寒热夹杂的蛔厥证。上热为肝热,有渴而多饮、心烦的症状。病人膈上有热, 肠中虚寒,勉强进食但是难以消化, 胃气反而上逆引起呕吐。

各个证型引起的原因不同,热与寒的表现以及程度不同,邪热性质与侵扰的脏腑不同,所以在用药上也犹如调兵遣将,选药和药量上也有所差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劳复病-规范化治疗方案《汉传中医金匮要略二期班(精选)》
“辛开苦降法”,不仅仅只有半夏泻心汤!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一)
学习运用黄煌恩师经验三十案
寒热错杂证的辨识纲要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