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文化与中医香药(中)



      中国香文化发源于先秦时代,在春秋战国逐渐成形。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佛教的传入、以及魏晋的文化流通,中国的香药种类也随着东西方的文化以及物种交流丰富了起来。以各种香品制成的香药,和以香品为原料并根据中医理论组成的方剂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繁荣的古代香料贸易(示意)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和酒法:“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 干姜一分,鸡舌香一分,荜茇六枚,下蓰, 绢盛,内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根据中医学来看,此酒具有温中下气的功效, 是在使用香药的时候运用中医学理论的例子,也证明了胡椒等外来香药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经过了秦和两汉的发展和普及,到了隋唐之时香文化已经基本完备成型了。唐代的时候,因为社会的稳定,在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也就开始关注各种香药,于是各种香药便愈加的流行起来。另一方面,因为大唐与西域诸国的贸易、本土的药材。文化、人口来往日益密切,各种外来香药也在中国大行其道。唐时社会对香药的热衷,我们可以从各种古籍上窥探一二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国忠曾经``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轧香筛土和为泥饰壁”。而唐代宗时的宰相元载更是修了芸辉堂——“芸辉,香草名也……以涂其壁……而更以沉香为梁栋,金银为户牖,内设悬黎屏风紫绡帐。”


    

    上流社会钟爱各种香药,普通百姓也不甘落后。虽然不能修筑诸如沉香阁,芸辉堂一类的奢侈建筑,但是从洗脸、洗澡用的澡豆到曰常保养的面脂、口脂,从生活中熏衣、燃香到食品药品里的各种香药,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日用民生、饮食治病,须臾不可分离。

    在医学方面,虽然唐代大量地使用各种外来的香药,但也是经过使用者的思考分析的,并不是拿来就用。敦煌、吐鲁番所出土的医方文书保留下了一些唐代的医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敦煌医方中所用的药物虽然有许多并不产自中国,而是产自印度或者其他西域国家,但使用它们的医方有很多在印度的医典中并没有记载,却是与中医的医方书籍中所载一致, 这就说明虽然我们应用了各种外来的香药,但是有很多外来香药的组方用药的指导思想已经被中国本土化了,是以中医学的思维为准绳来进行的组方用药。而且在方剂中,与外来香药配伍的也大多是中国本土的药材。



   

     以上足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得到一种新的药品的时候,并不是盲目地全部照抄外来的医方,而是将其吸收进自己的医疗体系中,加以分析,然后才应用的,这就保证了中医学体系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如《外台秘要》中的“槟榔散方”便用到了外来香药荜茇: 槟榔十六分,人参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 荜茇六分。右五味捣筛为散,平晨空腹,取生姜五大两合皮捣,绞取汁,温内散方寸匕,搅调顿服之,日一服,渐加至一匕半,若利多减,以微通泄为度。

       在此方中,中国人将当时为外来香药的荜茇和其他常用中药配伍,组方用药,来达到治疗目的。上方中提到的荜茇,据唐代的博物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是来源于印度的摩伽陀国, 据说外文名为“荜拔梨”、“阿梨诃他”,它“味辛大温, 无毒”。而就是这小小的一味外来香药,与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一段渊源。据说贞观年间,唐太宗的气痢发作了,遍寻良医名药,但是都没有效果,太宗皇帝坐卧寝食不安,下沼朝廷上下,有能治疗此病的人,重重有赏。当时河东有个姓裴的官员,曾经也得过这个病,于是进献了一个“黄牛乳煎荜茇”的方子,太宗皇帝服下后,果然痊愈了。



    

    在唐代,香药不仅仅是用在方剂上,还用在唐人的曰常饮食调养上。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记载了用胡椒、荜茇等香药加工羊肉和羊内脏以为药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羊肉或羊内脏主要用来治疗五劳七伤或虚损。除了将香料用于食补,还有人利用香药的特殊功效将其制成药丸的。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因为宠爱杨贵妃而不理朝政的时候,安禄山为了固宠,进献了情花香”百粒,这些“助情花香”呈红色,如粳米一样大小,使用方法是就寝之前含一粒。

    综上所述,足以看出中医香药的应用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备和成型,古代医家将各种香药的功能运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交流更加频繁,香药也大量进口, 宋朝甚至设立了专门的香药管理机构——“香药榷易院”,宋代的高承在《事物纪原.东西列班.香药》中记载说:“太平兴国中……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榷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张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此盖置官之初也。”据《宋史》记载, 从海外来的香药不少被用作防治疾病之用。



黄庭坚“香之十德”


    宋代的很多文化名流也醉心于香道,如苏东坡、黄庭坚等人,苏东坡还为香道写出了“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的诗句,而黄庭坚总结出的“香之十德”,到今天为止还被曰本香道界奉为圭臬。

    与此同时,宋代民间的香文化得到了普及:《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就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字样,就是“刘姓人家经官府特许专营的香铺,有上好的沉香、檀香、乳香等香材”,宋代的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香人”,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武林旧事》记载, 杭州“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 谓之香婆”。



《清明上河图》“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部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沉香稀缺,其价格持续攀高
沉香文化
沉香简介>>香道文化——什么是和合香?
【佛香文化】传统中医是如何用香治疗疾病的呢?
沉香价值不菲,赶快看看你是否有同款
香文化(274)沉香的熏燃功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