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小博士生张炘炀“父母在自己逼自己”
从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迹 、天才。现在16岁的张炘炀又有了一个中国最小博士生的光环。
很多人感叹、羡慕,想着要怎么做自己的孩子也能和张炘炀一样成为神童。但是在看完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采访张炘炀的视频后,他的一句“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也同样让我们心里为之一震。慢慢放下对孩子严苛的学业要求,我们是否该从这个“中国最小博士生”的美丽光环下体会孩子的抗拒,反思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望子成龙的心,几乎每个父母都会有。父辈没有实现的梦,总希望看到在儿子身上实现。张炘炀的父亲当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MBA,因支付不起高昂学费不得不放弃。儿子天资甚高,实现他的未圆之梦希望很大,那么他刻意引导、督促儿子超常规地读书、升学,在今日文凭格外重要的中国,也是很正常的。
为人父母者,可以用自己的梦想去影响儿女,但不要将自己的梦想看得过于重要,再美的梦只属于你自己,再说,你自己都没有实现的梦,凭什么儿女就一定要实现?扪心自问,自己寄托在子女身上的梦到底有多重要?子女有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承袭父辈的梦想?
13岁接受记者采访时,炘炀在每次提到爸爸的时候,都用“他”、“那个人”或“某些人”代替。13岁表现出了疏离。
张炘炀:假如我做不到,那我就是相信我父亲一定会非常失望。
记者:我为什么觉得你的这种笑当中好像有一种说好吧,那是他的事儿。
就像张炘炀对父母的为难,不乏对父母从小对其过于严格的学业要求、长期心理受到压力的一种发泄和报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对孩子意愿尊重和信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督促。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变成一个只会学习的工具。为孩子树立学习精神的榜样,改变教育孩子的传统思维习惯,把要孩子“按我说的做”,变为让孩子“照我做的做”。
帮助孩子提高社会化能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习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为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以及结果负责任,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张炘炀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被剥夺了,他的童年和青春期全在书本里度过,那些是钱买不来的东西,除了会读死书,死读书还可以干什么?其实他一点也不快乐。社会对他过于的期望,父母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让他成长过快,而缺失很多东西。
京硕教育资深心理辅导老师指出:家长不应把眼光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和学校、老师“划清界限”,确切知道家长该做的,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从“学习”的更高境界入手来关心和引导孩子。我们社会和家长都应该还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啃老”的博士李明亮,值得学生家长们深思
教育禁忌用语: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本事,不能……
决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起跑线,而是你对孩子梦想的态度!(家长必读)
孩子,如果你连手机都掌控不了,还谈什么逐梦天涯?
教育的8个目标之一:拥有梦想
1174--我把我的儿子,女儿都培养成博士生,我是不是就是成功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