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大西菜行——满满的回忆

本人不是沈阳的土著,以下都是根据网友以及一些博客的回忆改写的,可以随便发言,可以喷,可以拍砖!老铁你就来!

大西菜行圈楼——满客隆超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

___________________

满客隆超市正经火了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大名鼎鼎的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大西菜行曾经有过很多名字:沈河副食品商店、满客隆超市、大东副食沈河店,但这旮永远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大西菜行。我们沈阳的大西菜行。还有别的名字请各位老铁补充的来!谢谢

据说不管是哪里的沈阳人,有一个市场是总要去的--菜市场。别管是早市还是夜市,或者是农贸大厅,抑或是超市的生鲜区。总是人头攒动。没办法,人是铁,饭是钢,人这一辈子,不就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最后糊弄的这一张嘴嘛。这必须是大实话,您说呢对不?

菜市场是遍布沈阳各地的,真是较真起来,这正牌的菜市场,带有一些传统味道的菜市场,那恐怕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谁都耳熟能详了,这就是——大西菜行!对于大西菜行这个名字,很多沈阳人都熟悉,但是如果问一句,这个菜行在哪里?更多的人士要发蒙的。在沈阳人的印象里,大西菜行更像是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个市场名。或许很多人都要将这附近的十二纬路市场说成大西菜行,或者有的人将在一栋破旧的大楼里面的彩塔市场称作大西菜行。可是这两个地方真的就是大西菜行吗?是,又不是。-

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讲,大西菜行,就是大西边门外面这一圈儿的菜市场。

于是小编我网上拼了命地搜索资料,又整合了他家现成的记忆库存。

沈阳菜市场的历史,比较知名的应该是东关菜行,也就是现在大东副食的前身。据沈阳地方志等史料记载,公元1829年(清道光九年),在当时老沈阳小东门护城河畔一带自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蔬菜早市,由当地居民出售自产蔬菜,是方圆近百里的副食集市。这是沈阳最早出现的经营蔬菜的副食品市场,被称为“东关市场”,也称“东关菜行”。1933年,日伪将东关菜行迁至抚近门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大东副食现址,改为奉天市营东关市场,人们俗称其为大东菜行。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大东菜行于1958年正式定名为沈阳大东副食商店,该行经营的业户成为大东副食的员工。改革开放以后,改名为大东副食品商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的小东门外菜行,已初见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年的大东菜行,也是圈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大西,对于沈阳人来说也很好理解,就是大西门,大西门是哪啊?就是怀远门。大西菜行这个大西,还不是怀远门,因为在康熙年间,在沈阳的老城墙之外又建了一道关墙,并绕墙设立了八个关门,这个门叫做边门,大西菜行,说的应该是这个大西边门。其实,最早的大西菜行也是自发形成的。

有的资料说,大西菜行始建于1931年,原址在大西边门附近。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在1931年之前,这里就有卖菜的。在大西边门外,当时别说这么多楼房了,就是房子也没有几间。这里是城门外,聚集的是很多从山东、河北等地来闯关东的贫苦人。这些人没什么收入,就开荒种菜,并且将菜拿到城门外售卖,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菜市场。因为在大西边门外,老百姓就称其为“大西菜行”了。

后来到了日伪时期,这里被正式辟为菜市场,于1935年正式开业,先后从小东菜行迁入较大的商号“仁义和”、“同丰庆”、“万聚福”等海味店,同时迁入的若干摊贩和拉筐头的小贩,也相继进入市场营业。市场最兴旺时,有肉铺10家、海味店5家、干菜店15家、鱼店10家、蔬菜店40多家,共80余家。这样的菜市场的规模,就是在现在看,也不算小。何况,当时沈阳的人口远远没有现在多。所以,大西菜行,在当时,可是农贸产品的集散地了。后来,日伪政府倒台了,这个市场曾一度萧条。到了建国后,又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大型的菜市场,据说业户最多的时候,有150多家。后来,公私合营,这里就变成了“大西副食品商店”,也是一个超级的大副食商场。

还有多少人,能知道大西菜行曾经的“圈楼”?

对于老沈阳人来说,大西菜行的记忆,应该是属于这里的圈楼,据记载,这里的圈楼是在1966年,在老的市场基础上翻建完工的。这圈楼在沈阳可算是一个特色。最出名的是太原街的圈楼。那个圈楼也是日本人在上世纪30年代修的,当年叫做“春日町菜市场”,因为建筑是圆圈形,被老百姓命名为“圈楼”。解放后,这个圈楼变成了“和平副食商场”。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沈阳人购买副食品的首选之地。后来,沈阳很多地方的副食商场,也整成了圈楼,大西副食的圈楼,就是其中之一。

大西圈楼存在了20余年,可以说是承载了很多沈阳人对菜市场的回忆。后来,这里改名为“沈河副食品商店”。

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夏季的满客隆超市.已经是门可罗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8月,箭头所指即为沈河超市,正处在紧张的装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东副食沈河超市开业

2011年7月初,大东副食沈河超市被一根白色的带子拦起来。

在它的墙体上,你可以看到两个大大的、黑黑、瘦瘦的字——

征收

__________________

“征收”!!!

______________

大西菜行永远成为了历史……

很快,随着各类拆迁车的隆隆驶进,随着晃悠悠的铁锤那一下下悠然的撞击,早年的圈楼和今天的超市发出一声声沉闷的哀鸣……

老菜行的标志性建筑,终于在滚滚烟尘中,成为一片废墟。

用一位网友的话讲:被老沈城人称为大西菜行圈楼的沈河副食,在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在金廊工程建设的浪潮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

远去了,大西菜行。

记住这里吧,朋友们。

记住和平圈楼、大东圈楼,记住皇姑副食、北市副食。

记住五一商店,记住广州菜市场,记住法院合社,记住天光副食、天光百货、西华门百货;记住所有我们曾经留下过岁月印记的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惊喜的小店、小铺,、摊床。

记住儿童电影院南边那间低矮昏暗的小杂货店吧。

记住玫瑰大酒店原址那爿最有老沈阳味道的日杂店吧。

记住太原街的沁园春矜持的女营业员,也记住走街窜巷一路吆喝着“打好酱油打好醋,打好腐乳臭豆腐”的胖师傅吧。

记住那些在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我们街巷里回荡的各种吆喝吧——

冰果一毛俩,糖葫芦一毛一个!

皇姑——雪糕——

西关切糕,西关切糕!

大山里红,大山里红!

蹦——爆米花!

焊——洋铁盆儿!

锔盆儿锔碗锔大缸!

修——理——雨伞!

牙膏皮子换小燕儿!

磨剪子来——抢—菜—刀!

凉冰啊,一拔牙底儿凉!解渴拔牙的凉冰啊,一拔牙底儿凉——

虽然现在大西菜行没有了,但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好像还是能听到卖菜人的叫卖,还是能回想起,冬天的夜晚,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卖菜的大婶儿,兴冲冲地数着卖一天菜下来赚到的辛苦钱。那个场景应该就是这个城市的标签与记忆,这旮是沈阳,这里辛苦卖菜的人们,夜晚匆匆而来买菜回家做饭的人们,就是沈阳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这个城市永恒的印记,让我们时时记起……

珍藏沈阳,就是珍藏我们自己的精神田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阳超市最贵菜价86元/公斤,天价菜==放心菜吗?【原创】
近200年历史的沈阳大东副食外立面改城墙造型,为盛京皇城添彩!
沈阳太原街与“老圈楼”
追忆“和平圈楼”
【2021年,是谁带动了整个东部楼市的火热?】
佛系的泉州西街菜市场,人们淡定生活,从容经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