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泥”之误
千古“泥”之误
2011年8月31日 10:20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作为土和水和成的泥,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翻开报纸杂志,也常见将“烂醉如泥”中的“泥”理解成“烂泥、稀泥”。这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虽然“普及”,却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泥”并非“土和水和成”的东西。
  “烂醉如泥”源于典籍中的“醉如泥”一词。东汉应劭的《汉官仪》曰:“周泽为太常,斋,有疾。其妻怜其年老被病,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史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谢。论者讥其激发不实。又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这段话是说,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周泽,以身作则,常常斋戒后睡在斋宫里面。他的妻子怜惜他年老多病,就去探望他。周泽非但不感激妻子的慰问,反而以触犯了斋戒期间禁令的名义,将妻子下狱谢罪。人们编了一段谚语对周妻的遭遇表示同情:命不好,做了太常周泽的妻子,一年有三百五十九天在斋戒,没斋戒的日子却喝得不省人事——周妻等于守了活寡。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元稹诗有“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句,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可见,“醉如泥”在古代是民间寻常用词。
  那么这里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宋、明、清三代都有人对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中,对“醉如泥”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种特殊的虫子,其特点是“无骨”,应属软体动物或腔肠动物之类;水生,离开水便呈泥状,如醉酒一般。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四灵部·虫豸》中解释得更为清楚:“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宋人张邦基在《墨庄漫绿》、宋人洪迈在《对雨编》、明人陈继儒在《群碎录》、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等典籍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就连清代的百科全书《康熙字典》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泥”是一种水虫。从这些典籍中得知,正是由于“泥”“失水则醉如一堆泥”,跟人醉后的姿态很像,人们就习惯用“醉如泥”来形容人醉后的形态。其前加一个“烂”字,进一步突出了醉酒的程度之深。一些人醉后的表现确如泥委地,于是便有人望文生义了。(刘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知识(8)烂醉如泥中的泥是指什么?
“烂醉如泥”的“泥”原是一条虫
“烂醉如泥”的“泥”竟是一种小动物,看《山海经》里怎么说
话说醉如泥
“烂醉如泥”
李白整日醉醺醺,对妻子心有愧疚,于是写下一首诗道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