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为何不愿离开北京?

本报记者 赵昂



一名三轮车夫经过北京CBD。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3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为2114.8万人,较2012年增加45.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增加26.7万人。与2000年相比,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加58.4万人。这些人口增量中,有3/4是外来人口带来的。

今年,“控制人口增速”首次写入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按计划,该市今年上半年将公布控制人口年增量数字。但是,人口调控并非易事,为何外来人口不愿意离开这座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房价奇高的城市呢?

“没有一个城市能有更多机会”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被迁出去,但没有一个城市,比这里能给外地人更多机会。”看着关于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新闻,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徐艳告诉记者。

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为中国人才竞争力最高的五个省域。而吸引不少外地人留下的,恰恰是这座城市的相对公平。有从外地考入北京的事业单位人员告诉记者,北京的招聘考试相对公平,“拼爹”因素较低,而外地一些小城市则因“熟人社会”,招聘透明度并不高。

外地某高校传媒专业的顾晓轩(化名)毕业后来到北京,尽管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找到心仪的媒体工作,只是在不同媒体实习,没有稳定工资,更无编制,但他依然不愿离开。“全国的主要媒体大多在北京,留下混着,就意味着有机会,哪怕是1%的机会。”

一共有257种报纸,3064种期刊在北京出版,2012年全国期刊总印张为192.73亿印张,其中有76.68亿印张是由设在北京的期刊社发行的,占全国总数的四成。对于传媒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不论其原籍何处,就学于何处,来机会更多的北京就业都是第一选择。

类似的专业还有很多。一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多来自于全国各地,但毕业后绝大部分留在了北京,尽管大部分人都是要合租住房。因为,可供他们就业的动画公司和游戏公司,大部分集中于这座城市。“这些公司,不可能搬到地方城市,甚至连省会都不会去。”

“和老家的生活是两个世界”

“老家的地市里,只有一家肯德基,这在北京被视为垃圾食品的东西,在老家却有些‘高大上’。”来自东北的李瑶瑶选择一直留在北京,“全国各地的美食,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食,这里都有,消费太发达了。”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北京一个城市拥有165个博物馆,135个电影院,63个表演场所,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业法人企业共有1949家。一天之内,全城平均要放3278场电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亿元,仅吃就要花去4.58亿元。这里的文化娱乐设施远非地方城市所能比拟,而这也使得许多人不愿意离开这座城市。

李瑶瑶发现,自己和留在老家的同学之间,已经聊不起来。老家人关心的是,谁升了副科,何时涨工资,而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和自己聊的都是国际大事。在书店的沙龙里,人们讨论的话题,在老家的县城里几乎不会有人提及。“我在北京的生活,和老家人的已经是两个世界。”

在北京城市边缘地带,已经按不同省籍形成了固定的外来人口聚居区。以朝阳区四环边的某街道为例,这里曾经是纺织工业聚居区,“退二进三”后仅河南籍在京务工人员就有5000多人。接近该街道公布的流动人口的半数。有基层工作者告诉记者,在北京的一些城中村,由于来自同一省籍的外来人口较多,很快就能在这一区域形成一个“小社会”。“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圈子’和在老家无异。”

另外,大量外地人口也投奔已经落户北京的亲属。根据北京市规定,只要子女取得户口,而父母离退休后在外地无其它子女,在京有固定住所,就可以进京落户投靠子女,“一人进京,全家都可进京”。北京市直到2010年10月才规定经适房和限价房家庭成员不得包括父母,在此之前,外地户籍父母只要一方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无其他子女,可随在京子女共同申请。

吸引老年人进京的重要因素是北京的医疗卫生条件,每天这座拥有608所医院的城市里,有36.3万人次看病,大医院不堪重负。有三甲医院的医生向记者坦言:“患者什么口音的都有,每天看病像打仗。”

“回家,就意味着你失败了”

“北京的生活,有点像驴粪蛋,‘外面光,里面糙’。” 在外企工作的许博这样总结自己在北京的这几年。

从表面上看,他的生活光鲜无比,身着西装,出入高档写字楼。事实上,他和别人合租在昌平区的一个小区。由于早高峰地铁限流,队伍能从车站口排出去好几百米,冬天时,在车站外冻上半个小时是常事。

但在许博的父亲看来,自己的儿子很出色,大学毕业,在北京的外企工作。“你知道我儿子工作的楼有多高么?别说县城,全地市都没有那样高的楼。” 父母一和老家的亲戚说起自己,总是禁不住自豪。

不过,今年春节回家,许博发现父母已经不怎么提自己了,因为父母听说,镇里去广州和深圳打工的年轻人,虽然当年念书不如自己儿子,但挣得却不比儿子少。而且,这些人回到家乡,买了房子娶了媳妇,而许博在北京,还是一无房子二无老婆三无户口的“三无人员”。

许博理解为何老家人对于北漂一族的期望值如此高。“从外地到北京,意味着你要在镇里、县里的学校排前几名,最终才能考上北京的学校。在老家,你是家人们的骄傲,而到了北京,其实你什么都不是。”

“回家,就意味着你失败了。”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苏先生告诉记者,“在我们小城市,考到北京的感觉,就像大城市的学生出国的感觉一样,大家以你为骄傲,觉得你未来有出息,你的家人以后也能去北京。如果你离开了北京,家人的面子会挂不住。”

不愿回去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小城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太复杂。苏先生发现,自己所在的单位,北京人并不多,大家来自于五湖四海,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是在老家的小城市,体制内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在老家工作,身边的人没准儿就是领导的亲戚,不干活还得罪不起,就算我不回我们县,去了其它县,人家也是本地人抱团,考进去了也会被排挤。”

“空气污染重、房价贵、地铁挤、看病难”,面对这些问题,在4月10日的博鳌论坛“人的城镇化”分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在解决城市污染、交通拥挤方面的一个创新点,是从京津冀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原来大城市中的职能分解到小城市中,让小城市的人们即使不到北京也可享受到北京的服务,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最好的选择。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过离开北京,照样努力打拼。”许博说,“期待随着新城镇化的推进,我们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也能享受到更多公平机会和完善社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付一夫:你不知道的3亿“新市民”
教育福利理应是普惠性福利
无房也可以落户桂林了?看看官方给出的解答!
北京人口调控该往哪走?
麻辣财经:“反向春运”,到底是旅游还是团聚?
2014至2024年深圳房价会有怎样的走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