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西山,发现最美龙城—太原市西山旅游公路游玩指南

   


    太原人杰地灵,人称龙城,自然人文景观众多。从春秋战国,到唐末宋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阳古城,就矗立于西山之麓。而“古晋阳八景”中的“天门积雪”、“崛围红叶”、“土堂怪柏”、“冽石寒泉”、“西山叠翠”等景观,也位于这一区域。 盛夏将至,不妨带着家人和朋友,沿着西山旅游公路去感悟高楼大厦外的另一个太原吧!

 地理上,西山属于吕梁山系,山脉绵延数十公里,冽石山、崛围山、婴山、石室山、蒙山、太山、龙山、悬瓮山、天龙山(方山)、象山、庙前山(尖山)、蚕石山、苇谷山、银牛山、黑驼山、七苦山,从上兰村汾河出水口向南一路排开去。山山清秀,山山有名。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赞曰:“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西山是龙城太原的脊梁,是传说中古晋阳龙脉之所在。它传承着晋水源头5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晋阳古城遗址,就浅浅地埋藏在它脚下。西山上人文古迹众多,历史价值丰厚。登临西山,就是一次深掘晋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行。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采煤、化工等工业进程,西山遭到严重破坏,植被稀疏,污水肆流。近两年,污染企业搬迁、荒山绿化、保护生态,西山重披绿装。西山旅游公路的通车,将柳子沟、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晋阳湖、崛围红叶、汾河二库等49处景观和17个城郊森林公园连成一线,且辐射周边百余处观光景点。

看看西山旅游公路主线都连接着哪些美丽的风景吧。

北部




路线





       第一站: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位于汾河干流上游下段,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悬泉寺千年古刹坐落在二库景区内的悬崖峭壁上,上列岩崖石檐,下列百尺汾水,古人赞其曰:“鸟飞聚散,鱼跃沉浮,樵子担荷,渔翁钓游,秀峰环绕,汾水引流,深谷建立,岩崖造修,恍如云梦,不啻瀛州。”

 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在唐、宋、元、明、清各代规模不同,兴衰不一。”后因山景秀丽,气候宜人,晋王朱棡据为“晋王府柴炭之地”,明英宗八年(公元1433年)又成为“晋藩国主香火院”;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晋王府又增修正殿、藏经殿、地藏殿等建筑20余间,后迫于民声返院还寺,归还民众。 

 在寺庙西20多米的崖壁上有一摩崖刻石一处,高宽各一米,为正方形,刻有鱼、剑、轮回等佛宝文字残迹,并刻有“咸平三年三月十八日(北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即公元1000年)”和“明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金章宗完珲蝗昌三年,即公元1192年)”等文字;笔墨题记也有十几处,如“悬泉胜景”、“胜景壮矣”。从这些残存的题记中不难看出在宋金时期,悬泉寺早有人来赏景游玩,而摩崖石刻极有可能镌于唐初。



 


第二站: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在汾河峡谷左侧;北靠二龙山,左傍“冽石寒泉”,右临赵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窦犨,字鸣犊,封地在今太原,曾于狼孟(今阳曲黄寨)开渠兴利,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宋代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封之为英济侯,故祠庙又名英济祠。

 祠庙建筑巍峨壮观,古朴幽深;大殿中塑有窦犨坐像,神态自若。祠周围环境更是十分优美: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汩汩而出,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泉水温度较低,人称“寒泉”,与翠柏古祠交相辉映,古雅有趣,“烈石寒泉”成为太原名胜之一。寒泉旁小庙前有“灵泉”二字碑刻,相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书。

窦大夫祠右侧,就是“古晋阳八景”之一的“冽石寒泉”。李频前诗中有云:“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玉壶六月寒。”据前人的记载,当年的“冽石寒泉”,水量极大,汾河得冽石泉,势始汹涌,泉口蓄水为潭,潭水清澈见底,冰冷刺骨。泉北有小庙,刻有“灵泉”二字,相传是宋崇宁元年以瘦金体见长的宋徽宗赵佶御书,遗憾的是,加之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泉水已经干涸,只有遗迹尚存。




崛围山


多福寺


第三站:崛围山、多福寺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群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山”之名由此而来。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是“古晋阳八景”之首。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

 多福寺位于崛围山上。寺院创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坐北朝南。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称为“真三院”,前后左右看皆为3院,共有9院。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大殿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千佛殿两侧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




第四站:土堂净因寺

 

 净因寺又名大佛寺,位于崛围山东麓8公里处的土堂村西,在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处,依山而筑,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据考证,净因寺始建于北齐,金太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

 寺院坐北向南,旧时分南、中、北三进院,现存二进院。前院主要建筑为西南部的大佛洞,洞前有高台,台上依高峭的土崖筑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1座,内供一泥塑的阿弥陀佛像。“土堂大佛”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佛像雄伟壮观,雕塑技艺精湛,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神采,又显中华古代乡民风貌。阁前台阶下有一对石狮为金代雕刻。大佛的雕塑和高敞窑洞的砌建,确切年代无考。当地有关大佛出世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土堂阁楼记》碑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10丈,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

 寺院旁昔日翠柏丛生,枝干虬曲,长势奇异,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亦为“古晋阳八景”之一。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山曾在此隐居,留有《土堂杂诗》10首,来描写此处幽雅秀美的风景。

南部



 


第五站:蒙山大佛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古晋阳八景”之一。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二人回到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元末,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第六站:太山

 

 太山位于太原西南方向。“太山”之名,始见于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宋书》。相传,五代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称著于北汉,因而闻名遐迩,就连这座山也跟着出了名,山取“泰山石敢当”的音义,故名太山。在晋源镇乱石滩西,有一条长而深的山沟,叫风峪沟,从风峪沟走进去,两山夹峙,中有河滩,循滩约行两华里,直到太山脚下。举目瞭望,山峦突兀峥嵘,漫山遍野,苍翠欲滴,溪泉涌流,叮咚作响,环境幽雅,景色秀丽。

 龙泉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初为道教道观,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

 龙泉寺存一樽疑为盛放佛舍利的金棺。虽然现在金棺中有何物外界尚不得知,但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无疑对研究晋阳2500年文化和历史发展,对相关年代的佛教、政治情况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第七站:龙山

 

 龙山为吕梁山支脉,前连悬瓮山,西接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余公里处。龙山景区主要包括龙山石窟、燃灯石塔、童子寺遗址。

龙山石窟位于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同时兴建的道观“昊天观”已经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现存八个洞窟,分别是: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40余尊,雕像内容各不相同,都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手法凝练,衣饰雕饰简洁、素净,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部分龛内,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有的龛内两侧、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这些都是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燃灯石塔始建于公元556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燃灯石塔之一。童子寺是龙山最早的建筑之一,传说开始建筑时,有二个仙童巡游至此,故叫童子寺。现只有童子寺的遗址和其身后的摩崖佛雕群,也是北齐遗作。

 




第八站: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晋藩靖安王题有“天龙八景”,即重山环秀、佛阁停云、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石洞栈道、高欢暑宫、柳跖旗石。

    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东、西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共有25个佛教石窟,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其中除第11窟面东外,其余都是坐北向南。雕刻大小佛像500余尊,画像、浮雕、藻井1144尊(幅),石质完整,光源充足,展现着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三个世纪的艺术杰作,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位。除东峰、西峰25窟外,在北坡史家峪福慧寺还有3个唐代石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5窟,总计33窟,其中有佛像的30窟。     天龙山石窟造像以“小而精”著称,体现了天龙山雕塑艺术不同于其它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

 




第九站:晋阳古城、晋阳湖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古城营村附近,由城池遗址、古墓葬遗址、宗教祭祀遗址组成。地面现存遗迹有西墙残垣、西南城角、宫城基址及城址腹地的古村落。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湖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端金胜镇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之名由来已久。相传远古时期的太原地区是一大片汪洋水泽,唤作晋阳湖。大禹治水想把这里开发出来,让人们在这块沃土上生存,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将水退掉。一天晚上狂风暴雨,晋阳湖上波涛汹涌,却有一只小船在风浪中随波起伏,禹将大船靠近,原来是一老妇人在打渔。大禹请妇人上船躲避风浪,并且非常恭敬地递上一杯酒。老妇人一语不发,伸出手指将酒杯弹了个豁口,酒流了个净光,老妇人也不见了。大禹很是惊疑,随即恍然醒悟。他经过勘察,在今灵石县一带开山凿口,让水归河槽,才形成今天的太原盆地。于是就留下了“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这么一句古语。

 







第十站:晋祠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晋祠选择了晋阳城西南的悬瓮山麓,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依地势的显露,山势的起伏,构成了壮丽巍峨的景观。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小编:向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有一条秋季最美公路,仅80公里,无数景点,此时自驾正当季!
假如山西少了太原,会怎么样?
山西太原游玩地
最新!太原又一网红公路曝光!136公里串联100个景点,航拍震撼!
太原旅游:来太原一定要去的7个地方,你都打卡了吗?(下篇)
三晋古迹:北齐遗存最大单体构筑物——太原蒙山大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