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6篇:死与生——山西乡村发展之路的思考

【编者按】

这是鄙平台开通以来最有分量的一篇文章。

孙军华,人称孙大师,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副所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

孙工发来文后,我先给几个人看了,都说好。我的体会是:写到心坎上了。

作为临水村十大杰出青年,我回老家很少,也很匆忙,但每次都能发现些变化:

赶集(庙会)不热闹了——传统商业的瓦解;

戏场人稀少了——传统文化的衰败;

正月不兴拜年了——传统社会关系的淡化;

小学校学生少了——传统公共体系的重组。

当然我看到的只是肤浅的表面。我对农村问题没有研究,仅感性认识而已。而孙工给我们提供了一篇新颖、犀利、专业的好文,发人深思,并让平台蓬荜生辉。希望大家喜欢。


ps:为了适应手机阅读,征作者同意,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了段落细分。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在过去十几年的学习工作中,更多的目光关注的是”城“,尽管城市规划法都在2008年变成了城乡规划法,但“村”对于我——一个没什么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仍然是个较为陌生事物。


笔者虽不才,但受业界同仁们的邀约,也加入到山西古村保护的志愿者行列之中。今日所述大半是个人经历所感所悟的一些思考,并不是由数据分析深入研究所得的结论,希望能抛砖引玉,带给大家更多思考的方向。

     

▲城与乡

(太原市工业遗产与村落2012.4.5太原市规划院规划二所调研资料)


上篇——乡村之“死”


今天,山西乡村的死亡之路格外现实,很多村庄连留守儿童都看不到,乡村小学废弃的速度惊人,只见零星老人的村庄,昭示着乡村行进在“死亡”之路的途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催化了眼前的一切呢?简单的归咎于城镇化吗?那样是否意味着拯救村庄的唯一办法是把村庄变成城市,让村庄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曾经是很多人认为的乡村发展之路,但姑且不论能否实现,就这一药方的“药效”,笔者就秉持怀疑的态度。


个人认为城之所以为城,乡之所以为乡是有其必然性的,城乡发展之路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凸显差异


城乡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就像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差异,应当差异化发展,寻求人类文明在聚居上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城

(太原市西山鸟瞰城市风貌2016.3.26太原市规划院规划二所赵舰)


▲村

(晋中市后沟村风貌2016.3.13)

 

先不说解药如何了,就乡村走向死亡的原因,笔者就有些不同的看法。


去年在商业业态规划的培训中,上海派沃设计副总臧涛介绍过的一种名为“商业地产的三位一体化”观点,即成功的商业地产其财务模型、业务模型与建筑空间模型必须统一。


受此观点影响,个人觉得山西村庄的死亡原因就在于“资源禀赋、社会文化与市场形态”的紧密结合在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上。


▲曾经的教室

(晋中市后沟村旅游公司办公室 2016.3.13)

 

中国乡村传统的资源禀赋在于土地和劳动力。100多年前中国的农业是世界上技术最顶级,最可持续发展的农耕模式,持续耕作并定期养护的土地和世代传承的娴熟技艺是其不可超越的优势。


与之相对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是宗族和乡绅制度,总的来说,宗族和乡绅制度将血缘、土地、道德与人的命运前途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奠定了古代中国最坚实的基层管理体制并因此产生出独有的文化,例如:根祖、籍贯、商会等等。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特有市场环境,有兴趣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中国古代的农村商业形态,土地流转、户籍制度、住房建设……其实很有意思,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充满了浓郁的文化特性。


▲错误认识之手工劳作是落后的生产方式

(晋中市后沟村2016.3.13)

 

但是,随着全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山西乡村的发展走向了堪称诡异的方向。


以机械化为契机的生产力发展与山西山地、丘陵较多的土地资源产生偏差,以规模化和垄断为特点的农场经济在山西乡村中缺少发展条件。


乡村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了其他资源,城中村选择了土地,山区选择了矿产。


两种类似卖祖产的粗旷发展模式,催生了爆发户般的经济增长,实则不过是山区人靠卖煤走出来,又因为占地居住而养肥了城中村。


挖过煤的山、盖过房的地都是几乎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转变,山西乡村的发展之路由此踏上死亡列车。


这一经济发展过程带来更多看不见的负面因素,


资源买卖是滋养政治腐败的沃土,基层社会管理的公信力在不断的信誉折扣中土崩瓦解;


资源买卖市场早期的虚高价格,埋下后期泡沫隐患的同时,导致了依靠劳动产生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知道根据资本论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高于自身的价值,于是市场充斥大大小小的投资者,却没有相应的实体经营者,资本在畸形的市场中不断被消耗;


资源市场竞争是价格战,恶性的价格战引来的是生产安全问题,负面社会效应,而生态环境、公共管理、市场环境、劳动力……要素的变化最终引发了地方文化的转变,当人们内心深处的走出去看看悄悄演变成逃离此地,拿钱走人;


籍贯改为出生地,“衣锦还乡”成为辞海中尘封的历史时,山西的乡村估计就得成为“闻名于世”的历史悠久,分布众多,资源集中的“人类聚居地遗址群”了。


▲废弃的院落

(太原市娄烦县下石家庄村2016.3.21)

 


下篇——乡村之“生”


本文的上半篇可以说是集结了笔者身为山西人“恨铁不成钢”的郁闷心情,有发展为吐槽大集合的趋势。


不过光吐槽不解决问题的是“社会评论家”和“教授”,而不吐槽就拿药方大肆宣传的是“政客”和“专家”。


笔者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所以老实地发完牢骚之后,要更老实提出解决方案。当然就笔者的水平而言,肯定是“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是哪个机构或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我也就只能代表我自己。


▲普通的一天,不曾处理过的手机照片

(太原市龙潭公园 2016.3.29)

 

承上文所言,解决之路当然是“资源禀赋、社会文化与市场形态”发展方向的重塑,这点其实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真正能支撑山西乡村发展的资源应该是悠久的历史文化


笔者想强调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这一点。


山西是我国少有的四季分明的地域,教科书上描写的那种四季变换,其实中国很多土地上并没有,但恰是山西风光的写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能源重化工发展多年的山西因其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加之多年的生态治理,其自然环境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糟糕,反而比周边地区要好。


而山西的文明史到底有多么辉煌,其实很多山西人自己也不知道,更别提外省的同志们了。


对山西文明的地位认识更清楚的可能是学术界的老外,对于研究亚洲文明历史,尤其是文化、艺术、宗教……方面的人,山西是个可以朝圣的地方。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其重大的转机就在山西,具体发生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去查查看,就会知道山西的文明在华夏文明中有多么老牌,发生过多少触动文明发展的关键事件,是怎样的国际化,又是怎样的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普通的另一天,不曾处理过的手机照片

(太原市龙潭公园 2016.2.14)

 

山西的资源得天独厚,而发展之路的正确方向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为何发展的情景却如此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市场形态


山西的市场建设相当落后,到处充斥着陈旧的观念意识:着重于前期控制与投入,总是认为源头控制低投入、高产出,殊不知这是计划经济时代衍生的意识。


事实上,山西并不缺少资本,曾经在天津调研时,有人戏称“临港新城”的一半就是靠山西的资本投入建设的。


所以,山西的问题不是没钱投资,而是没有人愿意在此投资。


这是个很容易理解的结果,只重视投入的和源头控制的市场,仅有着名为“引资”的噱头,没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时生效的服务体系,以及迅速强力的惩治能力,任何进入市场的资本只能有两个不幸的命运——在拖沓的程序中耗损殆尽,或是在投机中浑水摸鱼,给地方市场留下一系列的恶性后果。


因此,个人认为在古村保护过程,政府和其他公共资源,首要任务是打造适合文化、旅游、生态等这类消费导向型的市场环境


在实现任务的工程中,尽早摒弃招募个“会念经的和尚”就完事大吉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不良的市场环境中,再会念经的和尚也没有发挥的空间;也趁早把那不可能完成的层层把关的任务目标丢到一边,只求把好最后一道关,保护消费者权益;


遇到问题的消费者不用一级一级的申述,就地解决,让市场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才是真正需要大家不断努力的地方。


▲热衷于重建而不是修缮的推倒重来或许是今天文明传承的最大问题

(太原市五一路施工工地2016.3.31)

 

后   记


因为在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笔者习惯性的从政府与公共资源机构的角度去思考村庄发展,其实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工作定位,论述中难免偏颇较多。


另一方面,作为科研文化工作的人员,给所有朋友们一点点建议:


世界变化太快,请尽量试着专注与坚持,无论是工作、技艺、感情、爱好、住所……任何东西的升华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生存越发艰难,请努力不怠的勤奋思考,不断的归纳、总结、发现、创造……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是空话;


文明需要传承,请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包括问题、经验、技巧、思想……没有继承者的文化终将走向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的经验及反思
破题!首个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炉
四类村庄发展模式之一:集聚提升类村庄这样做
土地规划如何入村落地?
构筑数字乡村“一张图”,探索乡村智治新模式
【PR】苏南乡村闲置资源再利用与空间整合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