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建林《唐代帝陵石刻中的外来使者》

唐陵石刻中的外来使者



概说



         5月27日,张建林老师来到西安文理学院,为文理学子做了一堂精彩的演讲,讲述了他多年研究唐陵遗址所见所闻所感,主要是讲唐代帝陵石刻中的外来使者。他丰富的经历、高深的学识,使得我们在这堂讲座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我们的见闻。

讲师简介

        张建林,1982年7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学士。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在唐代帝陵考古、西藏考古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所主持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承担的“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考古调查项目——唐桥陵考古调查”,荣获国家文物局“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曾赴日本、美国等十余国讲学,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学术著作有《古格故城》《陕西新出土唐陵壁画》《西藏阿里壁画线图集》《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等。


讲座内容

1


唐代番酋像石刻的发现


蕃酋像是唐代帝陵陵园时刻中特殊的一类雕像,宋至明清,学人探访唐昭陵、乾陵时曾有记述。上世纪初,日本学者在踏查唐陵时均已经注意到乾陵石刻中极为特殊的一类石人——“蕃酋像”。

 王子云1904年代调查唐十八陵,将乾隆的蕃酋像称之为“客使像”,并推测是武则天“利用高宗安葬时各邻近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派来的致吊送葬使臣来长安的机会,特令雕工把他们——雕出列置在陵前以助威仪的”。


  四十年代,国内开始大规模考察唐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云调查唐十八陵,王子云属西北艺术考察团。考察后的唐陵考察日记由何正璜整理成《考古游记》,该游记内容十分详细,书中还附有草图。

唐陵考察日记

1950年代陕西省文管会对唐十八陵进行过次调查,80年代初贺梓城以调查记的形式简单做了介绍,注意到乾、泰、崇三陵南门外的小型石人,仅说“这些服饰和汉族不同”。

刘庆柱、李毓芳1980年代调查唐十八陵,调查报告中提及有蕃酋像的有昭陵、乾陵、定陵、泰陵、崇陵、庄陵、简陵等7座。将昭陵蕃酋像称之为“蕃君长像”、乾陵称之为“蕃臣曾侍轩禁者群像”,其余5陵皆称之为“蕃民像”。

        泾阳县博物馆刘随群1984年调查崇陵时,将发现于陵园南门阙以南散见于地表的6件蕃酋像称之为“祭坛石人”,并对6件石人略作描述。

 近年,随着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发掘和“唐代帝陵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调查”的逐步展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又分别在定陵、桥陵、建陵、光陵、贞陵、简陵、靖陵发现有蕃酋像石刻,原曾经发现蕃酋像的昭陵、乾陵、泰陵、崇陵又新发现数量不等的蕃酋像,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进一步丰富了对于蕃酋像的认识。除了蕃酋像石人和石像座,还分别在昭陵、乾陵、桥陵、泰陵、端陵、贞陵、崇陵发现当时安放蕃酋像的建筑遗址,可将之称为“蕃酋殿”。其中昭陵蕃酋殿位于北司马门内,乾陵位于南门门址与南门双阙之间,桥陵、崇陵、庄陵、贞陵、端陵等均位于南门门阙之南。

       横跨6县,绵延150公里。《大唐三百里》就描绘了十八陵的分布场景。

2


蕃酋像的定名


关于这类石人至今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现有“蕃酋”、“蕃君长”、“蕃臣”、“蕃民”(刘庆柱等)、“王宾”、“客使”(王子云)诸称。依《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唐代将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君长通常称之为“蕃酋”、“蕃君长”或“蕃夷君长”。《唐会要》将昭陵北司马门的此类石人明确称为“蕃君长”,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则称之为“蕃酋”:“国朝因山为陵,太宗葬九騣,山门前亦立石马。陵后司马门内,又有蕃酋曾侍轩禁者一十四人石象,皆刻其官名”。我们认为,将这类石人像称为“蕃酋像”较为合适。

3


唐陵蕃酋像的识别


迄今唐陵发现的百余座蕃酋像几乎都已身首分离,只有乾陵西侧一座雕像残存有头部下半截,作为形象特征最为显著的面部缺失,已经使我们无法根据形象来判别人种族属,服饰和个别保留于肩背的长发成为我们唯一可以分析和推测的依据。

唐陵蕃酋石像的服饰大体可以分为五类:分别表现北方游牧民族、西南民族、西域或中亚民族、南亚民族、朝鲜半岛民族。

      昭陵北司马门出土五辫蕃酋像


昭陵出土南亚人蕃酋像

建陵出土南亚人蕃酋像

4


唐陵设立蕃酋像的意义


初唐至盛唐,国力强盛,领土急剧扩张,周边民族或降服,或归顺。各国各族使臣络绎往来,求婚者有之,纳贡者有之,入质者有之。西北诸族君长甚至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代皇帝亦以天下共主自居。即便中晚唐国力渐衰,外忧内患,依然不断有周边诸族求封册,贡赋亦不绝。唐代帝陵的蕃酋像也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5


唐蕃酋像对周边国家及后世的影响


对新罗的影响

唐代帝陵陵园石刻制度对周边国家亦有强烈影响,朝鲜半岛与唐代同时期的统一新罗王陵的陵园石刻即是一例。统一新罗时代的王陵中,圣德王、元圣王、宪德王、兴德王等陵前至今仍保存有石人。现存石人可分为两大类,即所谓文人像和“胡人像”。 兴德王陵、元圣王陵的石刻保存较好,现残存武人像一对、胡人像一对。庆州高等学校校园前还有一件属于宪德王陵的胡人像,虽仅保存胸部以上,但深目高鼻、卷发、络腮胡子仍表现的十分清楚,系头发的带子两端在肩头飘垂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受到唐代帝陵设置蕃酋像的影响。

韩国统一新罗时期王陵——兴德王陵“胡人像”

唐陵石刻制度对后代的帝陵石刻制度有直接影响,蕃酋像石刻亦然。如北宋皇陵就普设置有蕃酋像。河南巩县的北宋皇陵现存所谓“客使像”多件,其中永昌陵现存2件、永熙陵现存6件、永定陵现存6件、永昭陵现存6件、永厚陵现存5件,永裕陵现存6件、永泰陵现存6件。皇后陵均未见“客使”像。由此可见,北宋皇帝陵石刻组合中固定的6尊“客使像”成为帝陵石刻制度的一种定制。我们特别注意到,其中也出现有腰悬鱼形腰刀的“客使”形象。

河南巩县北宋皇陵—永煕陵客使像

唐高祖献陵

唐高祖去世后并没有陵墓制度,大臣们经过一番讨论并遵从遗诏,斟酌汉魏的陵园制度,所以唐高祖封土陵与西汉十一陵很相似。南门神道从南到北有一道十分简单的石柱,现在也有人称为华表或旺柱,但是唐代时称为石柱。它的东西北门各有一对石虎,陵内的犀牛石虎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此时陵内并没有蕃酋像。 

唐高宗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里蕃酋像数量最多。将这些蕃酋像按照服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唐代常见的圆领袍衫也叫团领袍衫,这一类袍衫的蕃酋像腰间往往都有腰带,步辇图中的李世民穿的就是圆领袍衫。另一类是翻领袍衫。这些蕃酋像大多脚着靴子。蕃酋像的背后刻有名字、族属、官职等。现在字迹依稀可辨者有7尊:朱俱半国王斯陀勒、于阗王尉迟敬、吐火罗王子特勤羯达健、吐火罗叶护咄迦十姓大首领盐泊都督阿史那忠节、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故大可汗骠骑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  

 以上便是这次讲座的大部分内容了,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学到了不少关于唐陵石酋像的知识吧!那就一起变身学霸,安利给身边的小伙伴吧!

图文|梁乐 赵路佳 王雨晨

责编|周欢

考古大学掌

      无历史

              不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陵蕃酋像发现与研究
祖国风光(1158)唐太宗·昭陵
咸阳市,礼泉县,九嵕[zōng]山,昭陵——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墓地惊人新发现,陪葬珍宝至少500吨! - 焦点阅读网
中國陵墓與祠廟(一)【圖】
武则天墓已逐步展露真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