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军入疆(三)额驸策凌的复仇



于额驸策凌的额尔德尼召之战,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小策零顿多布去抓哲布尊丹巴,扑了个空,这时候听说,额驸策凌正带着兵马外出,不在自己的领地,而准备去防守在另一个地方,于是就直接奔额驸策凌的领地去了,那整个部落的青壮年男性肯定都是随着额驸策凌防卫去了啊,留下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所以准噶尔人就跟玩儿一样,放开了烧杀劫掠,“尽掠子女牲畜”。

额驸策凌和他的手下走到半路得知自己家被人给干了个精光,牙花子估计都咬出血了,是“断发及所乘马尾誓天”,割断自己的头发和坐骑的马尾巴,对天发誓,发什么誓?那肯定是要血债血偿,不共戴天啊。

因此额驸策凌一面火速赶回领地,一面向锡保通报,请求支援,共同夹击小策零顿多布。在一个叫喀拉森齐泊的地方,终于追上了准噶尔的军队。

准噶尔的军队呢,因为一路上跟砍瓜切菜一样,屡战屡胜,也就根本不把清军和喀尔喀各部当一回事儿,所以就非常大意,万万没料到额驸策凌的兵马会来,所以额驸策凌的兵马是悄无声息的绕到了准噶尔人营地后的山上,“黎明自天而下,如风如雨”,准噶尔人呢,还在睡呢,是“人不及弓,马不及甲”顿时大乱,双方激战两日,准噶尔人败逃。而额驸策凌所部,那都是红了眼过来的啊,所以就一直追着砍。《圣武记》记载,“沿途转战十余次”,就是一路追一路打的,大大小小打了十余仗,就追到了杭爱山的鄂尔昆河一带,这里有个地方,是一面高山绝壁,一面临着大河,道路十分狭窄,而且狭窄的道路上还横着一个喇嘛庙——额尔德尼召。


这下子,小策零顿多布的部队就给堵在这了,额驸策凌所部是“呼声震大漠”,准噶尔的三万军队基本给干了个差不多,一部分被砍死,还有一部分掉到河里淹死,剩下的准噶尔士兵扔下辎重、牲畜,在山谷中堵塞住道路,拼死护卫着小策零顿多布逃离而去。额驸策凌则立即派人给前方驻防的清军将领马尔赛、李杕通报,请求拦截小策零顿多布。谁料这两位接到请求后是根本不敢出战,眼睁睁的看着溃不成军的小策零顿多布从自己眼皮子地下逃走,最后是马尔赛、李杕手下的将领们实在是气不过,在屡次请求出战得不得批准的情况下,第二日自行带兵追赶,这才又砍杀了近千的准噶尔残兵,但是小策零顿多布还是得以逃脱。

 

另一种说法,前半部分和第一种说法差不多,也是额驸策凌家园被毁,一心要追上去砍小策零顿多布。只不过记载是额驸策凌先是到锡保那里借了一些老弱的满洲兵,作为诱饵,布置在额额尔德尼召,其他的部队设伏,候着小策零顿多布进埋伏圈。而小策零顿多布跑过来一看:就这么些不成气候的满洲兵?喝凉水一样不就灭了?当时还有手下向小策零顿多布提醒,说是听说这支满人部队是那个额驸策凌率领的,但是现在我们没看到那个策凌啊,恐怕有诈。

但是小策零顿多布根本没当一回事儿,说:你们不知道,只有满人率领喀尔喀人,没有喀尔喀人率领满人的。满清皇帝是从来不会让喀尔喀人率领满人,不必疑神疑鬼。

这样,小策零顿多布就进了埋伏圈,而后面的情节也就差不多了,准噶尔人是大败而逃,死伤殆尽。

不管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即:一路取胜的准噶尔军队在思想上轻敌大意,小策零顿多布年轻气盛,志得意满而自负,是导致这场大败的主要原因。

 

额尔德尼召这一战,可以说是重创了准噶尔人,三万精兵基本打光。

前面我写噶尔丹故事的时候说过,游牧政权和农耕政权不一样,就是人口上的差异,中原王朝死个三五万,没关系,人多,很快就能组织起来新部队,但是游牧政权不行,死个三五万,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因此此战之后,噶尔丹策零也无力再组织进攻,而雍正这边也非常吃力,也扛不住。我们要知道,自古以来,在战场上解决不了的,就会到谈判桌上解决;而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就又会到战场上解决。所以现在,双方在战场上也都玩不下去了,终于坐下来谈判。

至于不敢追击残兵的马尔赛、李杕,那还有啥说的,砍了。

而对于原本属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的额驸策凌,不仅被封为和硕超勇亲王、授大扎萨克,而且还从土谢图汗部的三十八旗中分出二十旗,给额驸策凌,单独成立了一部:赛音诺颜部,也被写为赛因诺颜部、三音诺颜部。从此,喀尔喀蒙古从以前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三部变为了四部,直至今天。

 

顺便说一下岳钟琪和傅尔丹,此二人其后是双双被雍正撤职,下狱,关起来了,原因是雍正认为二人均作战不力,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具体来说,傅尔丹自然主要原因还是和通泊的败仗,再加上锡保不停的给雍正上眼药,没好果子吃也是意料之中。而岳钟琪主要是在吐鲁番和准噶尔人的拉锯战中也有失利,清军的牲畜被准噶尔人劫掠一空。此时朝中重臣鄂尔泰趁机弹劾岳钟琪,而岳钟琪的副手张广泗也弹劾岳钟琪,于是雍正就翻出岳钟琪所有关于和准噶尔人作战的折子,一个个看,越看越气,认为岳钟琪的建议现在来看,没有一条是可行的,都是胡扯,因此也被撤职,入狱,而且还被叛了个斩立决,后来因为念及岳钟琪在西藏、青海的赫赫战功,才改为斩监侯,也就是死缓。

不过到了乾隆二年,岳钟琪和傅尔丹又一同释放出狱。到了乾隆十三年,因为清政府平定金川作战不力,岳钟琪、傅尔丹又被双双启用,去平定金川。可谓是一双难兄难弟。


金川战役后。傅尔丹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病逝于任上。而岳钟琪,参加金川战役时,他以前的副手张广泗这时候成了他的领导,但岳钟琪很快发现,张广泗指挥有误,作战不力,于是上报乾隆,因而乾隆将张广泗撤职问罪,岳钟琪再次掌握帅权,也算是因果循环。而张广泗经过乾隆的审问和调查后,贻误军机、推诿责任等罪名坐实,于乾隆十三年被斩首。

岳钟琪随后在金川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并成功招降了叛乱的藏民,因而再次获得殊荣。

岳钟琪其后基本上一直都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最终六十八岁时,在前往重庆平定叛乱中,病逝于四川资阳。

总的来说,岳钟琪和傅尔丹,结局还都是不错的。

 

那么在1734年8月,雍正和噶尔丹策零都无力再继续对砍了,所以双方开始和谈,大致意思是双方以阿尔泰山为界。但双方为哪一块地皮具体该归谁而互相扯皮,争过来争过去一直也没个结果。第二年,雍正死了,乾隆继位,继续谈。直到1739年冬,双方才最终互相让步,谈出了结果,划定了边界。同时,清政府允许准噶尔以俄罗斯为例,每四年到北京和肃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酒泉贸易一次,另外开放准噶尔与西藏的边界,准许准噶尔人到西藏熬茶礼佛。

 

这场谈判,从满清的角度来看,满清是失败的,因为对满清来说,征服准噶尔部,让准噶尔臣服才是最终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资料显示,其实满清最初并没有将新疆直接纳入版图的想法——但不管是臣服还是纳入版图,目的显然都没有达到;而从准噶尔的角度来看,也是失败的,因为准噶尔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将喀尔喀蒙古纳入自己的版图,一统蒙古诸部,这个目的,显然也没有达到。但我们综合起来看,这场战争,总的来说,对准噶尔还是利大于弊,因为无论怎样,准噶尔汗国依然存在,准噶尔的力量依然得到了保存,面对着当时东亚最强的大清帝国,依然有对抗甚至翻本的可能。

 

1745年,双方达成和谈之后的第六年,准噶尔汗国爆发大范围瘟疫,也就是出水痘——这玩意儿当年在蒙古人中死亡率极高,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乾隆往往在避暑山庄接见蒙古各首领的主要原因之一:怕他们在北京染上天花。

50岁的噶尔丹策零为了躲避天花,虽然跑到了哈萨克,但还是给染上了,当年9月,回到伊犁后去世。

准噶尔汗国,顿时又陷入了一片争夺权位的腥风血雨中。

而阿睦尔撒纳,正是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的落败者,不得不逃到满清政权下得以活命。

 

那么,乾隆在来避暑山庄见阿睦尔撒纳之前,御前会议上,众大臣差不多都不赞同向准噶尔出兵,一个个对准噶尔是心有余悸。看到自己的大臣们都是这副模样,乾隆是窝了一肚子火。

乾隆这个人,终其一生,都是事事要和自己的爷爷康熙比,或者说,康熙就是他的偶像,凡事都要向康熙看起。收服准噶尔,是他爷爷未竟的理想,现在好不容易来了机会,按照阿睦尔撒纳此前汇报上来的说法是:“现准噶尔内乱,人心离散,黄教颓废”。而且在阿睦尔撒纳投清之前,准噶尔部已经有王公贵族陆续来降,说明准噶尔真的是四分五裂,一片混乱了,这不正好可借此机会一举拿下准噶尔,“足以竟先朝数十年未竟之绪”,了结三朝未完成的事业,“乃天以其国畀我大清”,完全是上天把准噶尔送给了我大清啊。难道自己的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有点战略眼光、大局意识的?就没有一个能体会领导的心思?

乾隆这儿正恼火呢,这时候一个人忽然站出来说话了,乾隆一听,哎?这个人完全说到自己的心思上了,而且这位还明确表示:你们如果害怕,不敢去砍准噶尔人,那么我去,我不怕。

这个人是谁呢?是一等忠勇公、大学士、自己的小舅子傅恒。


傅恒的全名是富察·傅恒,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朝中重臣。而他的姐姐,则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也就是正儿八经的原配:孝贤纯皇后。乾隆呢,则和这位皇后是非常恩爱,只不过此时,傅恒的姐姐孝贤纯皇后,已经于六年前去世了。史料记载,这位孝贤纯皇后,不仅相貌美丽、生性简朴,不爱珠宝什么的,而且家教极好,非常有学识。有段富察氏后人的记载说,乾隆的这位皇后,还是雍正亲自给挑的。说是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有一次到富察家去串门,刚好撞上了富察家年仅九岁的女儿,雍亲王一眼就看到桌子上这个小女孩练习的书法,是抄写的经文,不由很惊奇:这字写的不错啊。再看这小闺女,虽然年幼,但是仪态端庄,器宇不凡。雍亲王这就来了兴趣了,问小姑娘:格格几岁了?老师是谁啊?都读过什么书啊?

结果小姑娘一一作答,谈吐也是大方得体。

雍亲王就说了:那你能不能现在写一幅字让我看看啊。

小姑娘就提起笔来,写了一首康熙的诗。雍亲王问:那你知道不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小姑娘就说:这首诗也是师父才教过,刚刚知道意思。然后就吧啦吧啦讲了讲自己的学习体会。这一下让雍亲王是感慨不已,就专门把小姑娘写的这首诗要走,回府了。

回到雍王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雍和宫,雍亲王把几个儿子都叫过来,也包括后来的乾隆——那时候还只是叫弘历——给自己的儿子们看富察家小姑娘写的字,说:你们看看人家,才九岁的一个小格格,你们要是再不努力学习,连一个九岁的女娃娃都比不上,你们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所以到雍亲王变成了雍正皇帝,在给弘历选媳妇的时候,一张口,就敲定了富察氏的这位闺女,那时,当年的九岁小姑娘已经16岁了。

而弘历和富察家的姑娘结婚后,情投意合,夫妻恩爱,后来给乾隆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乾隆也毫无意外的将她生的第一个儿子立为了太子。谁知道,世事难测,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夭折,而孝贤纯皇后随即也患病去世,这让乾隆很是伤感。


 

爱屋及乌,所以傅恒也就一直很得乾隆的宠信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你要是以为傅恒就是因为姐姐才得到乾隆的宠信就错了,因为傅恒虽然是富家子弟,官四代,外戚,但是却是很有才干的一个人,打起仗来,也是能征善战,在乾隆朝平定金川的战役中战功卓著,因此才会被封为一等忠勇公。

 

当下乾隆听了傅恒的发言,自然是心中大喜,还是自己的小舅子懂自己。于是立即表态:傅恒说的很对,准噶尔,是要打的。傅恒真是朕的张华、裴度啊。

张华和裴度,都是历史上的名臣,一个是晋朝的,一个是唐朝的,两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当时皇帝的高参、智囊和得力臂膀。

 

所以乾隆这么一说,那态度就非常明白了。你这最高领导一表态,底下的大臣谁也不傻啊,都跟人精一样。于是大家立刻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大局,紧密团结在领导核心的周围,异口同声:打!打他个娘的!

这样,乾隆就带着大伙儿奔热河去了。

 

实际上,乾隆早就打算去热河见阿睦尔撒纳,但是因为一直忙,要祭天祭祖什么的,才拖到了年底,所以是一路走的很急,赶到了避暑山庄。

 

到了避暑山庄,乾隆是立即召见阿睦尔撒纳,而阿睦尔撒纳见了乾隆,《啸亭杂录》记载,是“行抱见礼。”什么是抱见礼呢?

抱见礼是满族人一种特殊的行礼方式,也是很隆重的一种行礼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拥抱,但细分起来有三种,一种是互相抱腰,这种最常见,因而抱见礼也被称为抱腰礼;还有一种是抱肩,这种就和西方的拥抱很像了;第三种则是晚辈对长辈的抱见礼,是晚辈跪下叩头,然后抱住长辈的腿。

那么抱见礼通常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主要一是用来迎接凯旋而归的勇士;二是接见蒙古各部的首领;三是接见归降的将领,所以很多汉族将领降清后都受到过这种礼遇——用了这种礼,就表示拿对方当真正的自己人了。到了清代后期,随着满人不断的汉化,抱见礼最终也逐渐消失了。所以很多人也搞不清楚满清曾经还有这么一种行礼方式。

那么阿睦尔撒纳当时见了乾隆用的是哪种抱见礼呢?抱腰还是抱腿?《啸亭杂录》上没说。但我们推断,应该是抱腿——你是走投无路来降的啊。而且我们看清代早期,内外蒙古诸部见努尔哈赤、康熙等,都是用的抱腿,而明朝的降将,见了满人皇帝,也是抱腿。


 

乾隆见了阿睦尔撒纳呢,表示很高兴,是“从容抚慰”,而且给阿睦尔撒纳赐上等好马,一起骑着马射射箭,聊聊天,然后赐宴,而且是“以蒙古语询其变乱始末”。因为乾隆不仅满汉文化都精通,而且蒙古语、藏语都精通,甚至还精通维吾尔语,反正在学习这方面,乾隆绝对是一个大牛。

满语自不必说了,满清的国语,那是必须要掌握的;汉语也不用说,你主要统治的就是汉族人口,而且清代皇帝自康熙开始,那都是十分精通汉文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什么的学用的比汉族人还汉族人,乾隆还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一个人,你没看错,第一名。《啸亭杂录》记载,乾隆一共写了多少首诗呢?是十余万首。当然,现在能看到的没有这么多,但是经过统计,也有四万三千五百八十四首,仅这个数字,基本上和流传下来的《全唐诗》数量差不多。当然,乾隆这么多诗,相当一部分是手下文臣润色,甚至代笔的,而且乾隆的诗虽然数量大,质量却不怎么地,很一般,所以不是搞专业的,谁也不会记起来一句乾隆的诗。

那么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乾隆是怎么学会的?又是什么水平呢?

学蒙古语,一方面是清政权本质上是满蒙共治,一方面也是因为准噶尔问题,所以乾隆的蒙古语水平很高,达到了给蒙古各部下达圣旨时,完全可以亲自提笔修改、润色的程度。

而藏语,也与统治西藏和推行藏传佛教有关。至于维吾尔语,据说是和香妃有关,是香妃教他的。但是显然,也和清政府后来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有关。乾隆自己评价自己的维吾尔语水平是“可以不烦译寄”,就是不需要翻译。

所以,乾隆面对阿睦尔撒纳,是用蒙古语直接交谈。《啸亭杂录》记载,“阿悚然,时冬月严寒,阿逆汗下如雨”。就是说阿睦尔撒纳快吓尿了,虽然是冬天,但是汗如雨下,为什么呢?因为阿睦尔撒纳退出来后,对自己的手下说:“真天人也,敢不讋服!”

讋,音zhé,意思是惧怕、震慑。

但是我觉得,《啸亭杂录》在记载这一点上有些夸张,有点吹牛逼的意思,是腆着脸突出乾隆的牛叉。因为从后面看,阿睦尔撒纳根本不是这种人,如果见一次乾隆就吓服成这样,那后面的事儿也就不会有了。

《啸亭杂录》还记载傅恒退出来也说:“余今日胆裂,自不知生死矣!”

这我就有点不明白了,你傅恒胆裂个什么劲儿?是怕阿睦尔撒纳趁着和乾隆挨着,上去咬乾隆一口吗?

 

不管怎样吧,最终乾隆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同时决定,第二年春天,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年,进军新疆,平定准噶尔。

 

那么,阿睦尔撒纳是如何在准噶尔部的权力斗争中落败的呢?准噶尔又是发生了怎样一场权力交接斗争?阿睦尔撒纳的身世,又有着怎样的离奇说法?他的投清,将会把整个准噶尔部引向何方呢?

 

敬请留意《清军入疆(四)阿睦尔撒纳的崛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军入疆(一)阿睦尔撒纳的到来
乾隆平定准噶尔最轻松的奇袭战,20多人打败万余人
可怕的蒙古军团(下):雍正乾隆也头疼,最后一战定乾坤
1757年清朝平准噶尔战争有多惨烈?学者:准噶尔被种族灭绝了
格登山记功碑
这个西北蛮族先投降再叛变,中国皇帝怒了:一个活口都别给我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