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不是战士,但想把你从“脂肪”里解放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66篇原创】

0

Keep,大家不陌生吧,应该每一个互联网人都接触过这款APP。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减肥,而Keep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我很喜欢Keep,这是少数可以在我手机中存活6个月以上的APP。

当然更本质的原因是我比较胖,又比较懒,而且还比较抠,所以Keep非常符合我的诉求,上面一堆低门槛的课程,我只需要跟着做就可以。

今天我想要谈的,是经济寒冬下,各种高频工具类APP,如何通过转型来找到自己下一步的增长点,尤其是那些用户用了就走的产品。

我喜欢Keep,而且他们去年宣布转型,做运动科技公司,也做出了不少成绩,所以今天的案例,就是Keep。

我不喜欢讲大道理,风控眼中的世界,是被数字和结果量化过的。

我们开始。

1

前几年互联网行业火热的时候,投资人大把砸钱,一个PPT就能融资的场景屡见不鲜,融资额一个比一个高,一个赛一个猛。

O2O大战的时候,大量创业公司搞的各种免费活动,真的是不要钱的在玩儿,那段时间消费者只要拿着手机扫一圈,就能一整天不花钱的享受。

那个年代,没有人在意公司盈利,所有人想的都是烧钱,换取规模,然后融下一轮钱,继续烧,继续融资,商业模式是否盈利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规模增长是否迅速,大家都只看这个。

而这背后,本质上不是做生意,而是资金游戏。

每一个大把投钱的投资人,想的都是从下一轮的投资人手里骗钱。

投一家公司,烧钱,把数据刷起来,然后以10倍的估值卖给下一个接盘侠。

本质就是庞氏击鼓传花。

在击鼓传花的过程中,这个花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能不能传下去有人接盘。

2

而现在不同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所有行业,都在喊着要赚钱,现金流和利润比一切都重要。

尤其是最能烧钱的互联网行业。

投资人不再只看规模和增长,而是要看盈利和正向现金流。

因为大家都知道,接盘侠不会再有了,大家兜里都没有钱了,所以只能做一些更踏实的生意,而踏实的生意,必须符合逻辑。

现在的互联网圈,强调规模和增速没有太大的意义,共享单车大战后,所有投资人都在看商业模式和盈利。

流量,规模,增速,是你的面子。

盈利,现金流,是你的里子。

投资人全都要。

而这导致的情况就是,一个规模小,但是盈利良好的项目,其估值要远高于那些飞速增长,但盈利无望的产品。

这要求所有早期巨额融资的公司,都必须精耕细作,从日益增长的规模中找到自己营收增长的道路,不然过高的估值,会压死自己。

Keep在一种运动APP里,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3

24岁时的王宁,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好身材的人。

他没有什么钱,也请不起健身教练,全靠互联网搜集的各种教材和视频,然后对照着练习力量,以及每天跑步。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瘦了20斤,形象气质脱胎换骨。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想知道他是如何瘦下来的。

王宁把自己收集的资料,给了那些人,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满足,一遍遍地问,要先练哪个,后练哪个,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安全。

甚至有人直接建议他用网站或者APP的形式,把视频做排序,做成一个小白一看就会用,就能跟着练的结构化产品。

那时是2014年。

王宁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就有了Keep。

那次减肥,改变了他的命运。

4

5年过去了,现在的Keep是一个拥有上亿注册用户,3千万月活用户的运动垂直领域第一App。

Keep一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作为一款工具型的APP,用户的打开目的极为强烈且单一,就是跟着视频练,练完就走。

这就代表传统的流量变现,难以适用于Keep,因为用户使用这类工具时,只有一个用途,不会有兴趣去看广告。

在游乐园摆摊卖数学教材,是卖不出的,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数学,而是人们去游乐园,就不想着学数学。

所以Keep必须要摆脱一个纯工具APP的属性,让用户在Keep上Kill掉更多的时间,并且对于Keep的认知要有更多的变化。

换言之,人们的生活,需要长时间与Keep在一起,在某种场景下,只要有需求,就是Keep。

Keep选择的场景是,身材管理领域。

随着营养过剩的年代到来,身材管理成了所有人的刚需,Keep的目标是要转型成为用户身材管理的第一品牌,让运动变成大家的生活方式。

5

这并不容易。

尤其是Keep一直以来都是以服务线上用户的短链条工具型APP为主,去挑战长链条的线下场景,必然会有重重困难。

Keep的选择是,以APP为中心,延伸出家庭和城市两个运动场景,并把用户所需的“吃穿用练”所有消费品在这些运动场景中做填充和补足,构成稳固的用户行为闭环。

例如如果你要做运动,那么心率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合适的心律区间可以让人的脂肪燃烧与身体负荷达到完美的平衡。

当你使用Keep里的免费健身课程时,为什么不能用上Keep的心率监控手环呢?

例如吃,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饮食控制是健身的关键步骤,很多时候饮食没有做好,练了也白练。

当你在用Keep里的课程挥汗如雨时,为什么不能直接订购Keep为你定制好的饮食套餐的?不管是热量,蛋白质还是碳水,都为身材更好而生。

例如练,除开部分徒手训练外,大部分的训练动作是需要有一定的器械配合的,就算只是跑步,护膝跑鞋运动装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你在用Keep里的器材课程时,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Keep为课程定制的设备呢?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Keep的运动装备呢?

这些为什么,不是问消费者,而是要问Keep,消费者凭什么用你?

6

在24号Keep的发布会中,Keep的CEO王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核心是推出这些运动消费品可以很更好的为运动的用户提供运动所需的空白服务和产品。并通过Keep APP的数据采集与智能计算,把线下数据和线上数据打通,实时监控用户的运动情况和身体状况,为用户定制专属的解决方案。

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计算,数据反馈,模型迭代。

用大数据来驱动运动,Keep要成为最先进的运动生活品牌。

7

首先是运动消费品 Keep智能运动手环。

每一个健身用户,都面临着很多未知,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问题1,用户想减脂,到底是应该跑得久一点,还是跑快一点?要如何才能达到瘦身的目的?

问题2,用户想练习动作,该如何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是否能够达到动作本身的效果?同样的健身动作,标准和不标准,带来的就是有用和没用。

问题3,用户面对茫茫多的课程,不知道哪个课程哪个动作适合自己,尤其是在阶段性训练的时候,哪个阶段对应哪个强度的哪一门课,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问题4,Keep用户运动的时候必须带着手机,为了满足Keep里面各种激励的需求,这需要手机,但手机往往也会让运动不够专注,甚至产生一些不便。

这一切问题,都是Keep手环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的答案是心率监测,心率是衡量运用效果的唯一标准,Keep心率手环采用了高端动态的心率模组,有三颗LED灯,两颗绿色,一颗红色,通过双色触膜,屏蔽各个颜色之间的干扰,让测试能够更准确,这种配置一般只出现在专业运动手表中,和其他所谓走路心率手环截然不同。

问题2的答案是心率区间。Keep手环通过与KeepAPP连接,可以实时感知用户正在做的训练动作,一个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心率会告诉你。

而Keep手环一方面知道用户当前心率,一方面知道用户进行中的动作,二者一匹配,动作是否有效就有了很简单的评判标准。

问题3的答案是6轴传感器,一般只有高端手机和设备才会使用的传感器,用于感知水平方位,Keep通过优化算法,可以让手环实时感知方位,再配合课程本身的动作要求,完全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提示。

而选课问题很简单,当Keep拥有一个人的多次运动数据与心率数据后,只需要判定心率区间和选择课程的关联,就可以快速推荐最适合用户本身的课程。

问题4,手环就是答案。

8

当解决了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后,用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吃什么和怎么吃。

很多人减肥的一大障碍就是饮食控制。

因为市面上的所谓健康沙拉,实在是难以下咽,说穿了就是吃草。

而另一部分健康餐,则热量根本不够,在热量不够的前提下,身体会出现保护性代谢降低,更加难以减肥。

而Keep要推出的是,吃得饱的健康美食,在热量控制前提下,给予用户最大口味要选择和饱腹感,而不是做沙拉,沙拉没有挑战,用户也不需要一家更大的沙拉公司。

Keep为食物定制了饱腹感指数与热量指数,不同食材的饱腹感与热量是不同的,Keep在经过大量实验后,找到了答案。

三款谷物沙拉,一个荞麦鸡丝面,两个手卷和两个三明治,每一份严格按照Keep所定义的合理热量下的合理搭配,并且提供充足的饱腹感。

9

这么看来,Keep的运动手环和轻食就是此次发布会上最重磅的两大运动消费品品类。其外环更大的局则依旧是两大运动场景:家庭场景和城市场景。

城市场景,线下运动空间Keepland。

当用户走进Keepland,走出Keepland时,Keep可以获取到用户在健身房内的所有运动行为和运动状况,并且完整掌握用户每一次在空间中完成的运动,清晰认真对待用户每一次运动。

这一切,都会变为数据储存,方便帮助用户选取更适合的方案。

在有了更适合方案的前提下,Keepland独创Keep用户独有在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训练课程和方案。

每一个Keepland中都配备了专业大屏和专业教练,用户将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依据Keep定制的课程进行训练。

并且,这一切的付费都是随用随付的,不像健身房年卡担心买了就跑,只需要在Keep APP选择最近的Keepland,最合适的时间,最感兴趣的课程,直接到店体验,随用随买随练,真像购买咖啡一样简单。

而家庭场景更不用说,Keep app在家庭场景中的基础功已打的足够扎实,用户量的不断攀升足能够佐证这点。消费品类的补足则是洞察到用户的日常态运动需求,把两个场景中的所需应用品进行供给。

运动场馆,运动设备,运动饮食。

Keep基于本身的APP,发展出了多品类延伸品,并通过APP这个原点来互相联通。

全链路都有数据覆盖,一个全新的运动生活消费场景,这带来的想象力是巨大的。

数据驱动运动,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巨大,而这个市场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巨头,即使是耐克阿迪这样的巨头,也没有做到这个程度,实际上现在他们会越来越不专业,越来越像大众服饰品牌而非运动品牌。

Keep的机会就在这里。

Keep已经从最初一个工具型APP,发展成一个运动社区,再进化成一家运动科技公司,其不单单只是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更致力于如何打造涵盖吃、穿、用、练等场景的商业生态,以及成为整个生态的一部分。

而且Keep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海量的运动与身体数据,大数据年代,数据就是天然的壁垒。

数据储备领先,且国内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购买力,而市场上还未出现类似定位的品牌,Keep努力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论成败,这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况且胜率不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Keep开始线下捞金
科技正在制造肥宅,也在消灭肥宅
Keep线下小考
Keep跑不进港交所?教人自律,却难“自律”
不办卡、不赚年费、不卖课,Keepland能有戏吗?(上)
3年赢得1.8亿用户的独角兽,如何做到「内容为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