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亲】蒋大为:用声音塑造名片

~ ~ ~ ~ ~ ~





蒋大为谈“用声音塑造名片”

 访谈\汪明华





初见蒋大为,就对他的状态感到惊讶。已近70岁的他,声音依然那么地富有磁性和穿透力,这也难怪他被人们称为“歌坛常青树”。《牡丹之歌》让他一曲成名,多年来,蒋大为似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自己的“音乐桃花源”里植菊修篱,让过往的人们流连忘返,而他对自己的“音乐之菊”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可以说是别有一番韵味。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应该使自己的声音成为自己名片,这是蒋大为的看法。在这个“制造名片”的过程中,蒋大为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歌曲的欣赏和歌曲的创作。“我们欣赏歌曲时,都是从旋律上记住得比较多,而且能唱的歌多数都是慢曲子,这是一个民族的欣赏观点。”


在歌词方面,蒋大为有自己的见解:“歌词的要求是简单、明了的。如果要有深度、有感情,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歌词是唱歌重要的基础,“没有好的歌词就没有好的旋律。”对此,他也深有感触:“建党90周年的时候,我就想写一首歌唱党的歌。但是,歌唱党的歌太多了,歌唱党、歌唱祖国的歌从各个角度写得都有,要创新太难了。我想了很多的歌曲,但是都不好。后来我就想写一个民谣体的歌,就有了《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它唱起来就跟说话一样,我觉得这样的旋律才是流畅的、自然的、最好听的。”






蒋大为自己写了很多歌,所以对创作歌曲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说:“写歌词的时候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周围的风光,没有什么复杂的,要比写诗、写文章简单得多。写旋律也一样,按照语言的节奏、逻辑、高低来写。”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轻重、高低都有,就像心电图一样,也许大家太熟悉这首歌的旋律,换个旋律,这首歌就不好听。这就是艺术灵感,同样一句话,选择一个旋律就是你对艺术的审美。就像唱歌一样,十个人有十个人的味道,谁唱得有味道、有情感、有感觉,那谁就是成功的。当年《西游记》的主题曲,很多人去试唱,都没有试唱成功,我试唱成功了,就成了我的歌,这是一个道理。同样一首歌,同样一个旋律,每个人唱感受都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研究了那么多的音乐作品,蒋大为得出一个结论:一首好的歌曲一定是词、曲、唱完美结合的,而且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凡是经典的东西,都是那个时期人们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艺术上的结晶载体。一首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当时那代人的思想境界、思想状态和社会状况。

 

第二个问题是声音。作为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对声音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实好听的声音是辩证的,它是可变的,可以转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声音是为情感服务的。”




“什么是最好的声音?有人喜欢听西洋唱法,有人喜欢听民族唱法,有人喜欢听原生态唱法,有人喜欢听通俗唱法,到底什么声音是美的?美的声音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甚至在不同的时间里它是可以转换的。歌曲也好,声音也好,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感下,我们对声音的想法与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家高兴的时候,唱《好日子》,这个时候这首歌绝对和你的情绪相符。如果大家正喝酒庆贺的时候,放《二泉映月》,这就不符合当时的情绪。”他认为,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甚至不同的歌曲,美都是不一样的。美好的声音有物理的标准,它本身是物理产生的声音,它产生出来一定有质感。


除了物理标准,蒋大为所讲的“美”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歌曲里的感情,正如他所举的例子,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死的时候,喜儿唱“霎时间天昏地暗,爹爹,爹爹你死得惨”,“霎时间”三个字是撕心裂肺喊出来的,绝对不是唱出来的,它像一把利剑一样刺向黄世仁。即使她喊破了音,喊出血,都觉得好听。所以,艺术的感染力是情为先,声音是为情感服务的。”




艺术情为先,当感情分不出高低的时候,只能凭借表现力,一定意义上,表现力也是音乐美的一种表现手段。“美声唱法里,世界三大男高音,三个人的唱法都不一样,谁好谁坏,只能看谁的表现力最好。在原生态唱法里,自然的、民间的声音给人一种美感、清新感,它就是最好的。美声也一样,唱得地道,语言好、味道好、声音好,那就是好。每个门类都不一样,但互相之间不是排斥的。”蒋大为的话,似乎也给现在的歌手指出了一条“路”,唱什么样的歌,怎么唱歌才是最好的。


第三个问题是声音和心态的关系,蒋大为把两者合称为心声。“一个良好的声音、好听的声音,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哲学角度讲,从辩证角度讲,这个好声音是由好的心态产生的,包括怎么样科学的发声。”




识别人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蒋大为的方法却很奇特,他是通过声音识别的,在他看来,人的声音就是人的一个名片,从人讲话的声音中,可以分析人的年龄、健康、文化、修养、性格、职业等等。蒋大为很喜欢曾国藩的《兵舰》,这是一本相书。书里有一章大致是讲“从一个人的声音分析他能不能当将军”。蒋大为由此延伸出了“通过讲话的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人的年纪越大,声音亮度越差,喉咙里沙沙哑哑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就会变成有气无力的声音。年轻的时候,声音就像小姑娘、小伙子的脸,青春靓丽,没有皱纹。年纪大了,声音就变得暗淡无光,皱纹越来越多,弹性也不够了,越来越没有力量。”同理,听一个人的声音,也能看出这个人的心态,蒋大为如是说,“英雄人物的声音声如洪钟、厉声厉色,这是形容生命和声音的一种关系。不仅是唱歌,人说话也是一样,有的人很细心,说话和风细雨;有人很善良,说话就很柔和,感觉是很温暖的;有的人就挑刺,说话就刺鼻子刺眼的。”





在蒋大为的眼里,心态体现为个人的发声状态,但是从专业发声角度来讲,科学的发声也是很重要的。“人的语言是形象的。形成语言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腔体,一个是语言的过程。什么是腔体?人就是个‘乐器’,他的鼻腔、头腔、胸腔、咽腔连在一起就是一个乐器。所以,每个人的‘乐器’不一样,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腔体变化,语言才变化。”


在这方面,蒋大为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感慨,蒋大为的声音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洪亮、浑厚,他的声音为什么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呈现出病变?对于这个疑问,蒋大为向我们阐述了他自己对科学发音的理解。“听一个人说话就能知道他是哪里人。四川人说‘要得’和北京人说得不一样,腔体可能一样,语言的过程不一样,所以你听他们说话就知道谁是北京人谁是四川人。性格慢的人讲话符合发声的原理,比如说 ‘老张,你好’,慢慢说就像唱歌一样,发声的时候非常自然、非常舒畅,它的声带和气息的配合非常舒服。而急脾气的人,说话时气体冲击声带,他的语言的过程不够准确,违背了发声过程的规律。”




他认为,嗓子之所以出现病变,是因为运动方法不对。“很多人嗓子出现毛病,吃胖大海和金嗓子喉宝都不管用,为什么?声音是一种科学的运动,唱歌、说话都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就是呼吸,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声音在共鸣腔里得到共鸣,我们通过语言把它说出来,这四个过程是运动的,是肌肉、呼吸和语言配合的成果。如果运动过程得当,声音就会又亮又响、不哑,还好听;运动不得当,声音就哑,甚至喉咙会产生病变。病变的原因就是没有遵守‘能量守恒’,实际上,气息冲进声带,‘啊’就响了,但大众都误解成使劲儿才响。如果声带使劲了就会出现肉声,发出‘赫赫’的声音,时间长了都会有毛病。”





如今,蒋大为的脸上已经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活跃的心态,这样的心态造就了他不老的声音和丰富的创作力。对于以后的音乐创作,蒋大为信心满满,他希望他的声音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一株美丽、自然、真实的桃花,这株“桃花”不拿腔,不作势,只有真性情。



     蒋大为

Jiang Dawei

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0年,蒋大为凭一曲《红牡丹》成名。1985年担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1986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观众熟视 。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担任原全国文联第八届常委, 2009年获得'中非艺术家'称号,被授与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说中国》 《和谐家园》两首歌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大家唱曲目,2015年,获'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称号。


蒋大为这个名字代表着中国民歌艺术如花似锦的繁荣景象,《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等这些经典之作,已经写入了中国民歌的史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生绝学!蒋大为老师公开他的“中国唱法”,这样做就能唱好歌!
为10亿人歌唱--访歌唱演员蒋大为(1985年文章)
《蒋大为的中国唱法课》第1期:怎么找到并唱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第十八课 选择适合自己的歌
以前-你是歌姬,以后-你是天后(专辑-以前 以后) - Henry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李双江与蒋大为,长期是男高音歌唱偶像,值得我们欣赏和赞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