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君明:清风荡怀·苏州园林楹联与主人关系




清风荡怀

苏州园林楹联与主人关系


     潘君明 江苏苏州


苏州园林除了亭台楼阁精细之外,园内的对联、匾额也别具特色,成为园中显著的一景,特有文化内涵。主人建园林有他自己的打算,而打算总与生活经历有关。园林名称大都是自己所题,而匾额对联,除少数由园主人撰写,基本上由友人或后人所题,也离不开主人的生活经历与愿望。

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筑。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他饱读诗书极有文才,经范仲淹推荐在朝廷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他的岳父是宰相杜衍。杜衍和范仲淹、富弼等推行新政,受到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遂劾苏舜钦“鬻故纸公钱召妓乐,间夕会宴客”,被坐自盗逐出京城。宋舜钦流寓苏州,用四万青钱买下一处废园,重新构筑,取名“沧浪亭”。“沧浪”一词,源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亭亭柱上,有一副十分著名的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清风明月”,清风徐徐吹来,明月映照大地,谁都可以享受,虽然十分美好,但不用金钱去买。好象在说,我身居沧浪亭园内,不受任何人管束,不受任何人干扰,多么的自由自在。“近水远山”,沧浪亭有两处景点,一为“看山楼”,位于亭的南面,可望见西南诸山。一为“面水轩”,位于亭的北面,可观赏波光游鱼。近水远山皆有情意。综观此联,非常含蓄地反映了主人自闲自乐的隐居生活。联句是苏舜钦和好友欧阳修的诗句。上联为苏舜钦《过苏州》诗:“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舜钦筑好沧浪亭后,心情十分高兴,即写信给好友欧阳修,告知筑沧浪亭事,并邀请作诗。欧阳修即写了一篇252言的长诗作答,诗云:“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由清代楹联大家梁章鉅集句成联,天衣无缝,仿佛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恰当地反映了园主的生活心情,正是一副好联啊!

用对联反映主人的思想生活,最多最集中的莫过于曲园了。曲园位于马医科(巷),为清末朴学大师俞樾所筑。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年进士,曾官翰林院编修,出任河南学政。后被御史劾奏“试题割裂经义”而罢官,遂寓居苏州。园的正厅悬有匾额,名“春在堂”,堂名也有来历。俞樾参加翰林考试时,复试的题目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他的答卷中有“花落春仍在”之句,深得考官赏识,因而名列前茅,故以“春在”为堂名。俞樾是一位楹联大家,著有《楹联录存》,园内的对联都由他自己所撰并书。春在堂内悬有多副对联,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生活。其一自挽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俞樾退官后,潜心学术研究达40余载,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可谓博大精深。仔细品读这副联语,写得十分泰然。生和死是人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而人生应当不愧不怍光明磊落,应当辛辛苦苦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是俞樾的人生观,也是作者的处世态度。联语明白如话,无惊人之句,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高尚情怀。需要说明的是,此联写于作者60余岁时。我国旧时习俗,60年为一个甲子,称为一世。故有“数半生三十多年事”之句。但此联与作者实际生活不符。俞樾活了86岁,在80余岁时将联语略作修改,成为:

生无补乎时,死无损乎数,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落落,历数八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虽然改动数字,但更符合俞樾的生平情况。其二云:

惜食惜衣,不但惜财犹惜福;

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

这是一副格言联。上联说,人在生活中要爱惜时间,爱惜衣服,更要珍惜财物,珍惜幸福。下联说,追求名,追求利,只须求于自己,不须去求他人。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纵观俞樾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俞樾退官后闭门读书,潜心学问,传道解惑,著书立说,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誉满四海,名播九州,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这副联语是他生活的总结,也是他亲身经历的体会。其三云:

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

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

这副联语,反映了俞樾的愉快心情。上联前 “三多”,是指多福多寿多子孙,但这还不够,还要有后“三多”,即“多德多才多觉悟”。这里,俞樾强调的是“德、才和觉悟”。这个“觉悟”,是指觉醒、觉察之意,要懂得为人在世,做人要正派要讲道德,如果没有德、才和觉悟,就是有福、有寿、有子孙也毫无意义,人生会失去光彩。下联的前“四美”,是指仁美、义美、忠美和信美。但这还不够,还要有后“四美”,即名声要美、长寿要美、儿、孙也要美。这“四美”俞樾达到了。他孙子俞陛云“探花及第”,曾孙俞平伯也已出世,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作者撰写此联体现他的生活非常自豪,心情特别愉快。

留园是历史悠久的园林,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太仆寺少卿徐泰所筑。清乾隆时,废为踹布坊。嘉庆初,由刘恕整修扩建完工,取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由盛康购得,加于修葺后,用“刘园”之谐音,取名“留园”,有“长留天地间”之意。他撰联云:

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

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

盛康(1814——1902),道光进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后任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经历了道光、咸丰、祺祥、同治四代皇朝,故有“历宦海四朝身”之说。他是常州人,故有“借他乡一廛地”之句。盛康购下“寒碧庄”已年近60,因而,他要“安排奇石名花”,闲赏“清风明月”,准备在此颐养天年了。在苏州园林中,园主自撰对联十分罕见,这副联语道出了园主人的心情,也是少有的。

民国时,园内多次驻扎军队,将楼阁当军营,亭台当马棚,假山倒,树木枯,水池浊,花圃乱,园不成园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逐步修复。有人制联云:

沧桑经小劫,剩无限荒凉花木,破碎楼台,幸此番再造林泉,留得曲园新作记;

海粟寄浮生,到此间俯仰烟云,摩挲金石,问几辈重来裙屐,谁知寒碧旧题名。

联语一开头,“沧桑经小劫”,五个字包含了园林的历史变迁。说“小劫”之后,楼破台塌,花木无容,园林荒芜。这次修建恢复了旧貌。“林泉”,原指山林与泉石,此指再造景观。留园内有著名奇石“冠云峰”,为江南峰石之冠。俞樾曾作《冠云峰赞》云:“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壁,巧夺平泉”。此番再造,冠云峰依然屹立,故有“留得曲园新作记”。下联云:园林之地,不过沧海之一粟,但主人可寓居于此,看烟云起伏,赏金石书画,借以消磨时光,安度时日。而重来的男女游客,看到高低的亭台楼阁,灵巧的假山池水,精美的奇花异石,多好的一个园林。不要忘记,这里原是破旧不堪的“寒碧庄”啊!

探讨园林内楹联与主人的关系,犹如探讨社会变迁一样,发人深省,十分有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园林的楹联之美
【转载】苏州园林艺术的一绝
园林中的书法
沧浪亭里“沧浪僧”
文人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 陆纾文
沈慧瑛:手辟荒园只自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