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格说|马士达先生《篆刻直解》_018

艺格说


文/马士达


大凡谈艺,必说艺格。所谓艺格,即是艺术之品位、之境界。明代杨士修说:“格,品也。”


在早期篆刻理论中,当时人们已参照一般文艺理论,总结篆刻艺术实践,针对时弊,结合原型之品评,对篆刻之艺格多有阐释。


沈野在其《印谈》中说:篆刻“有五要:苍、拙、圆、劲、脱。有四病:嫩、巧、滞、弱。全要骨格高古,全要姿态飞动”。他还说:“不著声色,寂然渊然,不可涯涘,此印章之有禅理者也;形欲飞动,色若照耀,忽龙忽蛇,望之可掬,即之无物,此印章之有鬼神者也;尝之无味,至味出焉,听之无音,元音存焉,此印章之有诗者也”。按:篆刻之无所谓有“禅理”、有“诗”者,无非是指藏锋敛锷、任其自至、含蓄而有精神之艺格,即如禅理、如陶诗之艺术境界;所谓有“鬼神”者,无非是指神采飞扬、姿态飞动、变化而不可端倪之艺格,即鬼神莫测、能巧夺天工之艺术境界。


杨士修之《印母》,立专节论“格”,列举正格、诡格、媚格、老格、仙格、清格、化格、完格、变格、精格、捷格、神格、典格、超格凡十四格,虽名目繁杂,不免故弄玄虚之嫌,但其中多有真知灼见,诸如“天趣流动”之为诡格,“刀头古拙”之为老格,“结构无痕”之为化格,“独创一家,轶古越今”之为超格,等等。


最为可贵的是,杨士修比较了“老手所擅”、“伶俐合法”、“厚重合法”之后,提出“大家所擅者一则:曰变”。他说:“变者,使人不测也。可测者,如作书作画,虽至名家,稍有目者便能定曰:此某笔,此仿某笔,辄为所料。大家则不然,随手拈就,变相迭出,乃至百印、千印、万印同时罗列,便如其人具百手、千手、万手…令人但知海阔山高耳,岂容其料哉?”


以“变”为篆刻之最高境界,以擅变为大家,这是真正的艺术立场。几乎与杨士修同时,苏宣也提出了“始于摹拟,终于变化”的艺术主张。摹拟只是初学者必经之路,而只有变化,方能成为艺术大家,这种见解与所谓“印章之作,唯汉为良”(王野语)之观点实在是格格不入的。


篆刻之初,人们竭力摹拟汉印,甚至以其篆刻作品混杂于汉印之中而不能分辨者为最高境界,这种现象,缘于当时之篆刻家实质都是“初学者”(以篆刻史的立场视之),并不足以证明“印章之作,唯汉为良”之说。王穉登早已指出:“是古非今,诚曲士之见矣”。


关于“古”,杨士修有独到之见。他将“古”分析为古貌、古意、古体,认为:“貌不可强……貌之古者……在印,则或有沙石磨荡之痕,或为水火变坏之状是矣”,即是说,古代印章之“古貌”,乃缘于其阅世既久,天工所致,此说诚为真解;至于“貌不可强”,则未必,我以为,只要掌握了“做印”的本领并善于运用,“古貌”并不难得。


杨士修说:“体可勉而成也……若古体,只须熟览古篆,多观旧物”,即是说,古代印章之“古体”,乃缘于其文字之古、印制之古,只须熟悉古文字,遵从其印制,“古体”是人力可以学得的。早期篆刻家之艺术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古意”,亦即古代印章之“神”,杨士修认为:“意则存乎其人”,“意在篆与刀之间也”。即是说,“古意”只是篆刻家对古代印章之“神”的领略与把握,“非印有神,神在人也”(杨士修语),篆刻家须得其意而忘其形,若拘于其形,则古意不存。这一见解,其实与张怀瓘论书之所谓“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相通。


我以为,说篆刻须存古意,即是说篆刻家须把握古代印章之“艺术精神”,而绝非一味求其形似;对古意的把握,乃是篆刻家谋求变化的根本基础。沈野尝言:“优孟之学孙叔敖,非真叔敖也。哪叱太子拆骨还父,拆肉还母,真哪吒太子自在也,又何必用衣冠、言动相类哉”。此喻道尽了夺古意之奥诣。


篆刻之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乃缘于印章之形式规定。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篆刻家即必须拘泥于古代印章之形。其实,篆刻从印章中所得者,无非是特定的书写方式与特定的制作过程。


就其书写方式而言,篆刻须在方寸印面中落墨起稿,并随形书字,或因字择形;


就其制作过程而言,篆刻须用刀刻锲以表现墨稿,“做印”以润之古貌,铃拓以成就其效果。


此二则已说明,篆刻之为艺术,已经脱离原型之形,而依据自身之艺术规律发展。若论其“古意”,我以为,只在古代印章所透露的先民之淳朴作风及巧思奇想,在其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


故说,质朴守本而富巧思奇想之自由创作,即是篆刻之古意,即是篆刻之变化,亦即篆刻艺术之高格。


只知摹拟古代印章之形,纵使得古体,乃至得古貌,但却不足以言得古意。唯有知印章之对篆刻的形式规定,知从篆刻艺术自律寻求变化,似随手拈就,以至变相迭出,纵使非古体、古貌,也是真得古意者。


世人多不明此理,至今仍不乏有或以“流派”自封者,或固守定则、千制一式者,其艺格是高还是低呢?若与“胆敢独造,超越千古”的齐白石之高古骨格相比,此类作家又有何“格”可言呢。


我以为,只有吃透传统之精神,才能开辟自己的生路,竭尽篆刻艺术之变化。能入能出者真自由,深入反出者真创造,真自由、真创造者必擅变,变则高标艺格。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书连载 █马士达先生《篆刻直解》_001
物道丨以刀为笔,80后的他用石头刻出千年气韵
篆刻艺术的传神说篆刻讲堂九十二
槃堂 | 徐明春篆刻
书印关系相辅相成,学习篆刻,书法水平必然不一般
想哪儿说哪儿---印章买卖的“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