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村石桥:处子之境,如诗如画!

桐花头条,分享和传播人间知识。

---------------

>>桐花,客家家花,有酒一壶慰风尘。

>>古村石桥:处子之境,如诗如画!

>>叶华金(图/文)

叶华金,男,福建宁化客家人,1986年生,曾用笔名夜风昼雨、夜小愁。媒体工作,爱好生态户外、摄影。曾在报刊杂志以及各文学网站发表作品多篇。

过了河坑土楼群再往前一段路就会看见石桥村口的一块指示牌,不过我们没有立即拐入,而是过了一座桥,在桥的另一端才拐上了进入石桥村的村道上。

进入石桥村的两条道路都是在山沿下。三团溪穿过村子,把村庄分成两半,一半呈月牙形,环山而据,另一小半则与山村隔河相立。三团溪在村落部位建起了两处坝栏,水面平静,蓝天白云和两岸的楼体建筑倒映在水面,一看静美如画。溪岸有村民垂钓,坝口流水哗哗,溅起的水花也不尽其美,初见这一片碧绿如烟,婉若仙河,诗画竟成。

石桥村面积3平方公里,东邻船场镇,北侧是梅林镇,南与平和县相邻,西边一山之隔是永定县。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建村。明代石桥村划归永丰里。清代石桥村属梅垅总管辖。民国时,石桥归曲江相关下,称为石桥堡。1949年以后划归书洋乡,改称石桥村至今。 整个村落处在一个清流如带,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谷地里。石桥小盆地内陆形变化多,又有小溪穿流其中,全村有63座不同形式的土楼,也难怪其村口一块石头上就书写着“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字样。

进到石桥古村,第一眼望见的便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圆土楼——顺裕楼。它是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石桥村的四片住宅区分别是门口垟、溪北垟、长篮和洪坑坝,顺裕楼就坐落在门口垟。于1927年动工兴建,1937年建成,楼高四层半16.9米,底层墙厚1.69米,楼外经86米,楼内径63米,占地面积5805.85平方米,建筑面积22834.65平方米。每层72开间,四层计288间房。楼中楼又有房间80间,全楼共有房间368间。其位置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之所以有人就这样形容它:“若人在楼内每间房间住上一天,一年还住不完呢!”

顺裕楼全楼开三个门,正门朝南开启,门厅占两间,朝东北和西北的开边门,门厅各占一间。内环之内为圆形院落,有一井和一间独立的厅堂,坐北朝南正对大门,厅内设有条案和供桌,厅堂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供奉观音、土地的厅堂,红白喜事也是在这里举行。

当然,来到石桥村,最吸引人的并不仅仅是最大的圆土楼这一处景致。

如进村时所见,流经顺裕楼前面的三团溪,让整个石桥村增添了不少雅韵。溪水缓淌,印天倒楼,坝口涛声阵阵,如诗如画。从坝口的小石墩走过,一面是静如止水,一面是哗哗溪流,绝美壮观。

登岸的第一座土楼,正门上方书有“毛主席万岁”的标语,但墙体破旧,很多宣传标语已经脱落。楼内无人居住,稍微显得荒旧了。不过院内的一口圆井,井水清澈,清晰地倒映出上方一块蓝天,一些房间门口都贴着红联,楼内二楼以上的栏杆还晾晒着一些已经半干的仙草,想来他们偶尔还有进来打理。

与之相对的一岸是长源楼,坐落在长篮,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是一座依河边陡峭坡势建筑的横长方形土楼。其临溪的一面墙就建在以巨大鹅卵石从溪底垒砌起来的高坎上,只建一层,10个开间:坡壁一面建3层,13开间,两翼由3层和2 层组成,形成前低后高,如扶手交椅般的变式方土楼,当地人称为“交椅楼”。

除了一道坝栏,后人在溪面建起一座通桥,也方便了两岸的来往。交椅楼左侧的一处流水,形成了两三米长的瀑布,水流落下在石块上撞击溅起的水花也让这个静谧的村子增添不少诗意。

而从交椅楼逆溪往上的位置,原是一栋完整的楼体,后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大火烧毁破坏,整栋建筑只剩下石墩和少部分夯土墙基。而今,这处地基已经成了一片菜园子,被当地村民种上了玉米等农作物,而且长势良好。

另外,据老人们说,洪坑坝的德源楼,由于紧靠洪坑溪,用水非常方便,而且房基为岩石,就没在院内凿井。小的火情发生了几次之后,为防患于未然,楼上四角各放了几个大木桶,将屋面雨水引流入桶,以备救火。后来真的起了大火,这几桶水太少了,甚至连便桶的尿都用上了,火还是没有扑灭,德源楼就这样成了一堆废墟。因火灾焚毁的楼还有顺源楼。

石桥村全村主要由十几座独立的家族性集体住宅楼组成,有长方形楼、方楼、和圆楼几种。在一个小盆地内,有几种楼形交错地建在一起,不但村落景观丰富,且楼形变化发展的脉络也十分清晰。为了节约盆地内十分有限的平整耕地,建筑大都沿盆地边缘或溪边坡地建造,凭自然地势形成了四片集中的住宅区。这也让石桥村形成了依山伴水的特色。

石桥村最初建造的是小形方楼——昌楼,从现存基址看仅有10米左右见方。到第四世祖以后,家族人口增多,便建起大型方楼 “永安楼”、“长蓝搂”、“昭德搂”、“耀南楼”、“德源楼”等近十座。

每一座土楼都在楼门上方镶嵌一个吉祥如意的楼名,如文兴、永庆、德源、向月、向日等等,以此表示搂主的向往与追求;而且每座土楼都有一副对仗工整的楹联。如顺裕楼的大门联:“顺时纳诂,裕后光前”,步云斋的大门联:“步武安详循序进,云龙变化任高飞”。这些藏头嵌字联,体现了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传统思想,构成了家族传统祖训的核心,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敬策的作用。

客家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而客家人早期南下的路线也是经过永定穿过石桥村再到达梅州等地的。在石桥村的东边,一棵红花香椿树直冲云霄,已被列为福建省古树名木,其一旁是村中新建的祠堂,祠堂边上是古道。古道在一片茂密的林间,这条古道便是当时客家人南下广东梅州的大道。可想石桥村在当时的繁华景象。

未来,当重返客家迁徙之路,从古道穿过森林,看见眼前那一栋最大土楼——顺裕楼时,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壮丽。

石桥村顾名思义,本该有石桥,但纵览全村,除了水坝和一座后人建起的通桥,只在顺裕楼前,溪流中间有几块大石墩,石墩上面没有桥体,若要与石桥相提,确实有些牵强。

其实不然,溪流中间的大石墩所处位置就是石桥所在,只是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还没有形成村落,四周山高林密,三团溪水急潭深,潭中住着一条黄泥鳅,受日月精华修炼成精,偶尔祸害过往青年,后来上天派雷神收妖,将此石桥一起劈裂,以至后来就有石桥之说,却只留有桥墩之石。

石桥村,一个位于高山溪谷间的古村落,历经数代人的建造,如今越来越多人向往她的古朴自然和如诗如画的美丽,慕名前来写生、亲临钦羡中华先辈们伟大创造与辉煌的游客也在与日渐增。相信不少来过石桥的人,站在饱经风霜的古村面前,触摸着一块块裸露的夯土凉迹,心中也要对客家祖辈们曾经为防御兵匪祸乱的伟大建举肃然起敬。

----------------

>>桐花,客家家花,有酒一壶慰风尘。

桐花,自然时序,社会习俗,还有文人,高士。桐花社:分享和传播人间知识。桐花社区,汇聚桐“和”花美,人真善美,自然之美。桐花社区有个地球哈咖村,生产独一无二的哈咖HAKKA客家知识。桐花社区的南山书院,只做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桥古村
非常漂亮的石桥村
福建南靖土楼(14)(石桥村长源楼.逢源楼.振德楼)
淳朴自然如诗如画的南靖石桥村顺裕土楼
探村漳州平和 | 蕉路古村,这里有福建土楼里最精致的美女楼
中国保存较好的十大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