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姿势了!你不一定知道的东莞传统婚姻习俗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无形的瑰丽国宝——丰富的民俗文化,而婚俗文化作为民俗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解读一个地方人文内涵的钥匙。

在我国,人们喜欢用“终身大事”形容婚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在这思想的催化下,缔结婚姻需要按照一套完整的礼俗和规范的程序,这些礼俗和程序经历历史长河的洗礼,各个地方结合自身不同的风土人情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逐渐演变出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东莞地区的婚嫁习俗不仅从传统婚俗中发展出来,基本遵循“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而且在这片岭南水乡的孕育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莞邑婚俗。

重拾莞邑婚俗文化的“根”

东莞每逢岁末年初,空气中无不弥漫着婚礼喜庆的气息。各式装饰一新的婚礼花车不时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唢呐锣鼓声交织在乡村的迎亲路上;一对对新人在众人的祝福下许诺婚姻的誓言。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花轿、绣花鞋、拜天地、揭头盖、撒床钱、金莲酒杯……这些中式传统婚俗元素越来越少见,洁白的婚纱取代红红的凤冠霞帔,西式交杯酒取代三口合卺酒,互换对戒取代同心锁,在年轻人追捧西式婚礼的冲击下,传统的婚俗文化显得支离破碎。

为了传承展示传统婚俗仪式,东莞企业家黎平出资修建了东莞首家婚礼博物馆,展区面积300平方米,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

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从原始初民母系社会的粗犷、童真式的“开放婚俗”到封建社会中晚期成熟、系统的封闭婚俗,陈列了东莞哭嫁、抢婚、水上婚礼等独特的婚嫁习俗和各种婚俗用品,小到新抱茶具、陪嫁梳子、铜镜、嫁衣,大到花轿、喜床等历史文物按序排列,琳琅满目。

除此之外,雪白的墙壁上还挂着图文并茂的展示板,将典型的莞式婚礼过程完整的还原。这些打下时代烙印的婚俗用具,为我们探寻人类婚俗的初形态提供了渠道。

东莞的地形地貌多样,民间婚姻习俗也不尽相同,主要流传着东莞本土、疍家、客家等多种传统婚俗。东莞的婚俗文化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千百年社会变迁所形成的传统婚姻形式,形成繁琐而多姿多彩的婚礼仪式,但正因为繁琐才显得仪式的庄重。

古时候,传统的婚俗讲究门当户对、三媒六聘,女子通过繁琐的过程嫁入夫家,正是从这一个个传统的环节、一个个追究的细节构筑起夫妻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使得婚姻的神圣性得以加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传统的婚俗习惯似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传统婚俗只能从老一辈闲聊中得知,但这些繁琐的程序背后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沉淀和累积。

因此,东莞有必要通过婚礼博物馆、婚俗文化展等渠道让更多人得知东莞婚姻的原初形态,传承东莞婚俗文化的精髓。

抢亲:莞邑婚俗的粗犷之美

抢亲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迁,即通过强行劫夺的方式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婚娶方式。每当部落或氏族间发生战争,妇女便成为掠夺的对象。

这现象不仅未随掠夺婚的消亡而灭迹,反而经历奴隶社会进入封建杜会,愈来愈盛,其内涵更为丰富。由最初名副其实的真枪,后来则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再后来则是赋予一定浪漫色彩的模拟抢婚,最后演变为一种婚俗。

现今“婚”这汉字,本身凝聚了远古先祖野蛮粗犷的两性生活的一种遗俗。婚字为“昏”。东莞流传至今的许多传统婚礼习俗都与原始居民的抢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颇具莞邑风情的夜半抢亲。

按照东莞的习俗,“抢亲”即接新娘一般安排在半夜11点。而且传统婚嫁习俗礼仪多,新郎的家长一般会特意请一位“大妗姐”(出嫁女的“守护神”)负责提点,以免在接新娘中出现纰漏。

在整个婚礼仪式中,“抢新娘”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开门利是”到“入洞房”一环接一环,新郎要抱得美人归真的不容易。出门前,“大妗姐”带领新郎家祭拜祖宗求得祝福后,浩浩荡荡的“抢亲”队伍就向新娘家出发。

新郎的接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就会遇上第一关卡“开门利是”。这个关口,新娘的姐妹们会关上门刁难新郎,讨要“开门利是”。

这时候总免不了一番唇枪舌战,讨价还加,双方可谓斗智斗勇。有时候甚至要给好几次“利是”女方才同意进门,当然若谈判失败,新郎的兄弟们就会开始撞门,甚至不惜把房门拆了。

经过一番打闹后,新郎得以进门,可是还不能把新娘接走,因为新郎还需要找到女方姐妹事先藏起来的一只新娘的红鞋。

找完红鞋后,新娘就由“大妗姐”撑着红伞护送出门,还要边走边撒米以免被鸡啄到,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结婚当天新娘的地位最尊,既不能被天上的神明见到,也不能被地下的鬼怪看到。

新娘抢回家后,双方会在“大妗姐”的指点下完成各项礼数,仪式的最后就是新郎和新娘的洞房花烛夜。

还有一个较为特别的婚俗是接新娘当晚,新娘身穿黑白两套衣服,黑外白内,俗称金衣(黑)、银衣(白)。拜完堂后黑白两套衣服压在柜底,待公婆去世时,穿上白衣为之送终;待自己寿终时,穿上黑白两套衣服正寝。

这与一般中国传统婚礼上铺天盖地的红所不同,莞邑这一婚俗也是原始初民的掠夺婚的演变,抢婚大多在晚上举行,而穿黑衣在抢婚中不容易被发现。

哭嫁:以哭当歌的人情展现

据史料记载, 哭嫁始于掠夺婚,原始部落为了得到外族女子为妻,光靠和平地交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先祖,也不得不以武力的强暴,到他族掠取足够的女子为妻。

这种以以暴力求婚媾,被虏的女子因惊恐、痛苦而发出的呼救哭泣之声,便是现在一般哭嫁习俗的原始形式。以后新娘或忧或喜、或假或真的哭泣皆为此呼喊的延续。

“哭嫁”这古老的风俗曾在东莞流传着,比如旧社会时期,大朗几乎各村都有一个叫”妹间“的地方,在里面有婚俗经验丰富、懂得人情事故的村里老人担任老师,教导少女们学习婚嫁礼仪、地方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而“哭嫁“是必定要学的一门“技术”。

“哭嫁歌”又名“出嫁歌”,代表了大朗当地一直以来的婚嫁的传统习俗,首要特征是以歌当哭,以哭当歌,悲凉凄恻。

这种哭喊叹,不仅是对即将离别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流露,也表达对未来的忧伤和恐惧。而哭嫁的内容又分为哭爹娘,哭哥嫂,陪十姊妹,哭众亲友,哭骂媒人,哭入席,哭梳妆,哭祖宗……

陪十姊妹在一系列的哭嫁内容中颇具代表性,陪十姊妹指女子出嫁前,要选择同村9名年龄相仿的女子陪哭。而在东莞,陪十姊妹在整个哭嫁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一般是婚前一月或数月便开始夜夜陪哭。

哭十姊妹是女子的悲歌大合唱,姊妹从小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现在就要分别出嫁,离别愁绪就涌上心头,更何 况出嫁女对婚姻的悲观恐惧,更能触及同伴的心病,引起强烈的共鸣,哭嫁歌更显凄凉。

传统婚俗中,哭嫁往往被人们当作是对出嫁女的一种考验,作为评判出嫁女成为一名新媳妇的优劣标准。因为哭嫁时出嫁女只哭不唱,只唱不哭,或是唱得不感人,会被认为出嫁女缺乏孝义,才低德劣,因此女子哭得愈悲伤,就被认为愈是贤慧、能干。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哭喊叹所赋予出嫁女的悲情色彩慢慢转变为新娘祈求平安多福的仪式,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这个传承千百年的风俗,所蕴含的原生态婚俗文化反映了莞人世世代代的生活习俗及生命本源。

一场新旧交织的婚礼

受现代婚礼的影响,传统而朴素的婚礼场景较为少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豪车、越来越大的迎亲队伍、越来越排场的婚宴……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场东莞凤岗镇举办的婚礼——距传统很近,也掺杂着现代文明的元素。

迎亲当天,父母左右扶着新娘从楼上下来,这是延续至今的古老规矩:父母“搀扶”着走过最后一程,今后与别人组成新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路得自己走了。

接着新郎拉着新娘的手一起给新娘的父母行磕头礼,既是道别,也是感谢父母的养育,还蕴含着新人的承诺——好好过日子,好好地孝敬二老……

到了晚上的喜酒,传统婚俗与现代元素碰撞激起新颖的火花,新人各穿着传统中式礼服在宾客的祝福下交换对戒,朴实的致辞凝聚着对幸福的憧憬。

没有了纺发合髻、拜堂仪式、吃合欢饺子等传统婚俗,古老的仪式也开始褪去与现代文明不合拍的元素,但婚姻的古风古训依然在传承。

在婚礼进行中有一有趣的环节是新人喝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

在日本也存在交杯酒一说,日本人举行婚礼仪式,通常按传统行三三九度礼——新郎、新娘得交杯换盏,用三只酒杯,每杯各吸三口,头饮九次。这种礼节,都是起源于我国的交杯酒。

交杯酒在古代称为“合卺(jǐn)”,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敬如宾,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杯子替代瓢作酒器。宋代的时候,新婚夫妇喝交杯酒需要两个酒杯,先各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喝完后则把酒杯一正一反置于床底,以示婚后百年好合。

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部分。

如今的传统婚礼上,唯有新人喝“交杯酒”仍然在实行,这简化的仪式依然为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其实,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烙下时代的印记,在朝代更迭、生产发展、风俗承袭中,婚俗文化已深深的融合在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中,携带着中华民风的基因世代相传。

虽然有些传统的婚姻习俗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所淹没,但文化的“根”在,文化的意识会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着。正如林语堂曾说道:“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纱和婚礼的钟声。”

往期精选文章(戳下方标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传统婚俗之交杯酒。
仲富兰: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这背后藏着中国古人的大智慧
仲富兰:新人欢欣的交杯酒里,盛着民俗文化
中国喜酒文化与礼仪
水上结婚?来看看江苏各地奇特婚礼习俗
汉族传统婚俗的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