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陶渊明 | 豪华落尽见真淳

回首东晋▲东晋,战火纷繁尽燃,金戈铁马嘶鸣,枭雄扬眉剑出鞘。

东晋,世家南迁偏安,文化激汤绚烂,雅士弄墨笔生风。▼

隐于乡野田间,门前有五棵柳的农家小宅里,那位内心澄澈真淳之人执笔,写出了东晋最真挚的脱俗见地与诗情画意。此人,便是自称为五柳先生的陶渊明。

不少人评价陶潜之诗格局不高,也非消遣读物。没有令男子血脉贲张的豪情壮志,也无使女性欲罢不能的儿女情长。作为隐逸诗作,清新脱俗之余不免陷入两难之境,虽说陶诗闲适而贴近人心,却仍有自顾清高、孤芳自赏之嫌,其中深微、幽隐之意,是阳春白雪却怕只得沦落为曲高和寡,另一面是不愿与通俗读物同流合污,出落淤泥而求不染,望同有识之士神交而深化。两方割据拉扯。此刻,如何更好理解陶诗、乃至五柳先生其人,自然被提上日程,值得人们去重视,去思考。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时事影响论同样适用于选择隐逸的陶潜,持何心态乃至沿何人生轨迹,与社会变迁实息息相关。身处乱世,是顺时势成为英雄,或是苟且偷生?是赢得生前身后名,还是悠然采菊见南山?陶渊明的祖父陶侃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曾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做荆州刺史时兢兢业业而治,所成世风史称“路不拾遗”。然世殊事异,人的秉性也不尽相同,陶潜选择的道路不如祖父之业金鼓连天、无限风光,而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期间,他做诗抒发情感,带给人一种质朴无华却“诗可以兴”的感动。对于一些讲陶潜胆小无能、肆意消极避世之人,我对此辈观点不以为然,一是无口实,其二,作为平等(或是远不及古人)的个体,自然也无勒令他人走上某一既定道路的权利。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说教不是诗歌的目的,道德与伦理也非评定诗歌的万金油。所谓的层次,应该在于它所传达的感发生命的大小、厚薄、深浅与广狭。“真正的好诗必然有一种深厚博大的感发的生命。”再者,人生道路,岂是他人言语便能左右的?而生为后人的吾等侪辈,更应该将自身放入当时陶潜的境地思考、体味,从当事人角度作出判断,否则粗浅而决断下出定义,难免贻笑大方。

时代的孤独者无可非议的是,陶渊明是一个时代的孤独者,或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未能得到应得的关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从生存的需要到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再到自尊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层层递进时得以看出一人的境界。而陶渊明,“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已然是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智者。当个人超越了时代时,常会被限于当时代的人所孤立。有人穷困潦倒、郁郁而终,有人命途多舛、苦苦挣扎。陶之离开官场,并非是极端化隐士“不食人间烟火”的自命不凡,而是真诚、自持得无法在乌烟瘴气的官场做长袖善舞之辈。那“日暮犹独飞”的“栖栖失群鸟”呀,想必也曾是心上爬满蚁、乱作麻却无从抒发胸臆的转悲之声,日夜徘徊何依依!至此,无奈之下的转身抽离,想来竟是最适之举

时代的实践者

于是,我们看到他采菊东篱,悠赏南山,飞鸟作伴;羡他草屋八九,桃李罗堂前;学他载言载眺,以写我忧。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貌似恬淡悠闲的生活只是表面风光无限,剔除表面进行深掘,不得不感慨这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饱含多少身处中国小农社会农民的辛酸泪。一辈子埋头于田间地头的老农尚且于封建统治之下苟延残喘,我们又如何能强求四十四岁弃官而躬耕、初次“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传统文人五柳先生与老农相媲美呢?终于熬到收获之季,满目却是“草盛豆苗稀”,大概是将稻米认作杂草除,把秕草供为作物养,五柳先生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邻靡二仲,室无莱妇”,邻居的眼神想必是嘲弄的,妻子的话语大概为尖刻的,奈何还有那五“责子”无赖叫人劳神费力,好不艰辛!然而,甚是窘迫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自己的选择。那些认为五柳先生软弱无能的人至此大概都在红着脸欲收回前话了吧。走这条归隐务农“岂不寒与饥”的路,时常是靠着意念支持,独身一人对抗着物质的极端贫困之余,还要顶住精神上的被孤立和无知无畏者“大胆泼辣”的冷嘲与热讽,也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做到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番坚持。故“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世间知音难觅啊,长觅不得便算了罢,不求别人的理解,自知操守的意义;“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与饥饿、寒冷带来的痛苦相比,违背本性去做贪赃枉法、堕落败坏的事,更让人心生厌恶。而后人也渐看清,归隐和逃离并非惯性思维所以为那般的轻松与洒脱,相反,此中深意大约也只有经过苦难岁月的陶潜自己知了,他人有何资格评头论足?只能献上自己一份敬仰。

时代的隐退者退一步讲,陶潜并非天生的隐退者,也不没有过政治上的志意与理想。剖析时代背景,“北方沦陷,五胡乱华,统治阶级内部军阀彼此征战”,而五柳先生所在的江洲,乃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在连年战火之中流离失所,挣扎求生。此情此景,花能溅泪,鸟能惊心,何况是曾为官为民的陶渊明!于是,他在《停云(并序)》中写:“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以八表同昏明写天气,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愤懑与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退隐并非是冷漠于生灵涂炭之景,而是“有志不获聘”。如叶嘉莹先生在讲座中讲到,“封建社会的那种官僚势力就像一条大锁链,牢牢地所住了当时的读书人。以陶渊明这样精金美玉般的人品,这样艰苦卓绝的操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空掷,他只能保持自己不与龌龊之世同流合污,却不能实现当年那美好的志意和理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不被理解的理想,被束之高阁的志意,有志而无法实现而选择归隐的文人,最终空得一份苦闷在心间,可惜可叹。时代的真诚者与他不可避免的局限陶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真诚。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评渊明“一语天然万古心,繁花落尽见真淳”,异于矫揉造作、雕琢粉饰的诗风,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魅力。苏东坡评陶诗“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看似平凡简单的诗句,事实上是深厚而内涵的,不避免平顺的、无变化的句法,也能写出随着意念的流动而跳跃的句子。有如一面如镜之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能照见最真切的表象,更能洗尽表面污垢腻浊,现出内核的真情实感。

而无法避免的不足之处(也是时代戴于陶潜的枷),便在于他的孤独。一方面,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实际上完成了自己最超越的、最美好的一种品格,坚持着自我的修养和操守。但无可非议的是,这种自我完善其实是消极的、内向的、个人的,对象仅仅是陶渊明本人,甚至未能够影响到最亲近的妻、子、邻。我们承认,陶诗感动了苏轼、感动了元好问,甚至感动了我们这些千百年后的读者,但是这毕竟“是可悲的,因为陶渊明并不是一个不想走向外去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人”,失群而退完成自己,没能改变当世,没能引领时代,不得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五柳先生的退,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五柳先生的真,是一种操守,一种态度,五柳先生的选择,由心而发,不计功利。他,是东晋乃至整个中国诗坛少有的“不雕琢、不修饰、不逞才、不使气”的性情中人。辞官归隐,五柳树荫下,泼墨挥洒,写出一段真淳。

◆END◆

图片:网络

编辑:陈心笛

责任编辑:魏素素

投稿:810153330@qq.com

请您赞一下支持有美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渊明集 十卷》晋.陶潜撰.南宋刻递修本
对陶渊明诗的评价
陶渊明集.十卷.晋.陶潜撰.南宋刻递修本
爱看
陶渊明的诗
【每日素材积累】陶渊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