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休婺塔岭古道:有一种让你怦然心动的精彩
2017-09-15乡野闲谈

石板、台阶、拱桥、路亭、碑刻、古树、民居、秀山、丽水……

青苔、杂草、落叶、枯枝、残垣、断壁、廖寂、沧桑……

走徽州古道,少不了这些要素。

但在纵横阡陌的青石古道中,休婺塔岭古道却是那样一条在不经意间让你怦然心动、心扉涤荡的古驿道,一抹扑面而来的曼妙风景,像一张靓丽的封面照刻印在心头,久久不忘。

塔岭,休婺两邑界岭,旧有一亭塔,故名。古道始于江西婺源县溪头乡上溪头村,止于黄山市休宁县璜茅村,长约15公里,是古代婺源江湾一带北上徽州府、东进苏杭的古驿道。自屯溪出发,走京台高速至安徽境内最后一个出口“璜茅”,约半小时车程,即达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塔坑组,当地人称之“外塔坑”,与塔岭那边的“内塔坑”相应。当年这个“大路边”的“大村庄”如今整齐地矗立着一栋栋钢筋水泥的三层楼房,马路尽头,石板路边,几栋徽派建筑,门面宽阔,门板紧闭,墙根下的狗尾巴草无力地倚靠在布满青苔的墙基上。

古道沿山坳行进,路边稻穗已金黄,路上杂草依然青翠浓密,或是昨晚下过雨,草上沾满水珠,不一会,鞋子已湿透,走在路上,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依溪前行,路面平坦,偶有一两级台阶,路面石板参差,在古代,这也算不上一条“高规格”的官道。路面杂草刚被“清理”,两边灌木浓密,溪流虽被遮挡,但清冽、潺潺依旧。路边梯田交错,杂草丛生,甚有三四米小树,撂荒已有数年。路上多处拱桥跨溪而过,桥上题额已被青苔覆盖或灌木遮挡。偶有路亭,均梁朽瓦落,有一处重新加梁盖瓦,并隔成三间,疑作牛栏用。

果然,前行不远,遇见四五头黄牛迎面走来,路面上的青草应是它们“清理”的,此处放牛,既能养牛,也能护路,一举两得。黄牛毛色亮泽,膘肥体壮,估计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在徽州农村,春耕后,会将黄牛放养归山,至秋耕时再牵回。据老农介绍,“放山”黄牛自然群居一起,同食同宿,夜间,强壮公牛会主动“站岗放哨”,将母牛幼崽围在其中,以防猛兽袭击。如此看来,保护弱者,仅是动物本能而已,也算不得高大上的“美德”。牛群中有一小牛,身高不足一米,跟在老牛后面,有些胆怯,当我们侧身经过老牛后,它却掉头逃开。老牛转身盯着我们,流露出“极不友好”眼神,似乎责怪我们吓着她的孩子。于是赶紧绕道给她们母子让路。

前行近一小时,上几阶台阶,为一平坦“小土坡”,约半亩地,似有建筑残痕。此处就是古道的标志性地点——“塔岭”,与我想象中的一览众山小的“雄关”相去甚远。作为休婺界岭,塔岭也是长江与新安江的分水岭,此处曾有建有界碑和塔亭,现已败落。然而岭不在高,有名则灵,塔岭与潭公岭、对镜岭、羊斗岭、牌岭合称“五岭”,为婺北至休宁必经之道,故称“五岭路”。宋代歙籍诗人方回有诗云:“第四岭头分两邑,相背无情水流急。浙河东下彭蠡西,到海终须合为一。海东闻有沃焦石,万国之水不供吸。世故人心千百岐,有生必死终无迹。焉用皇皇兮仍汲汲,君不见塔岭之塔焉在哉,不如有酒斟一杯。”诗人走过“五岭”,才感悟“心千百岐”、“有生必死”,才有了“不如有酒斟一杯”的从容,这或许就是我们行走古道的内心驱动吧?

塔岭之塔早已陨落尘土,我们倒是在塔岭下的“里塔坑”村找到“界碑”踪迹。村中仅有一二十户人,依小溪两边营建,屋已老旧,村中路面石板刚被清除,村民正在用水泥浇筑道路。与路边一位正在浇筑水泥洗衣板的老伯攀谈得知,原用于洗衣的石板刚被县文物局收走,得了1000块钱,那块被搬走的正是塔岭界碑。我们在一户人家门口席地而憩,户主很热情,从家里拿出板凳让坐。塔坑村在宋代已有建制,名“塔岭寨”,如今却被平整的水泥路面蚕食着古村的历史,仅有村口那两棵千年红豆杉还在叙述着往昔的岁月。

在徽州,也有同名古道。今年初,我曾往歙县新溪口,经(歙淳)“塔岭古道”至淳安威坪。本以为此“塔岭古道”与之类似,也是一条民众生活往来的便道而已。然离开塔坑村,走过一段水泥公路,在塔岭流下的小溪与另一条较大溪流交汇处,再次转入青石古道。穿过一片密匝的竹林,突然进入一条逼仄的峡谷,像刀劈两瓣的山峰,壁石耸立,巧树突兀。古道伴溪而行,路面石板也规整起来,被崖壁冲击下来的雨水濯溪得干干净净,没有丁点尘土,红彤彤的小果子在路边随意生长,石缝中的野花狡黠地向我们点头示意。溪水在峡谷的“夹缝”中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冲击出洁白的水花,在崖壁下积聚成碧绿的水潭,清冽,明澈,水过百石自洁净,顷刻间,仿佛从人间进入仙境。一座拱桥横跨溪流,忍不住憩坐桥上,面朝清溪,任由清风吹拂,吮吸着迎面扑来的淡淡幽香。

过了桥,溪谷急剧跌落,河水湍急起来,水声响彻峡谷。此处名为“百丈冲岭”,因悬崖下百丈冲瀑布而命名。道路穿行崖壁,临渊而立,走在上面,有些眩晕,幸好有浓密的树木遮拦着,还有依路而建石板栏杆。在徽州古道中,有栏杆者不多,像这样在百米峭壁上凿路围栏者更少。据《上溪村局记》,“百丈冲岭”路面和石栏杆为上溪村程兆第和她的七旬母亲出资修建,共安装石柱八十一座,青石板八十一块。从现场看,道路从山腰盘旋至谷底,至少三四百米,应另有捐建者。文革中,部分石栏杆被毁,近期已修复,新旧相间,总有一种老棉袄打上新补丁的感觉。尽管如此,我心中还是升腾起一股暖流,这或许是来自对古人的慰藉,亦或是今人忏悔后的一种解脱。

至谷底,一座崭新的廊桥横跨溪上,名云梯桥。自桥头迎着哗哗水声循声而入,是一挂从悬崖顶部直冲而下的瀑布,此谓“百丈冲”瀑布。从此处到古道终点,有多处瀑布,此瀑为首。瀑布三面石壁环拱,峭壁如刀劈斧削,一帘瀑布由数十米高处跌落,喷珠溅玉,声吼如雷,激壮深沉,轰声震谷。瀑布上面出水口狭小,洪水时可喷出十几米远,千百年的激流冲击,出水口前方的崖壁已冲刷成一条弧形的深沟。

瀑布下面一深潭,清澈碧绿,足有五六十平,当地人叫“龙潭”,我们到来时,正好一条灰黄色的水蛇在潭中游弋,不会是“龙”显灵了吧?

我们一行憩坐潭边,水雾纷飞,忍不住脱下鞋子,将疲惫的双脚在这清明的水中濯洗一番,感受着“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的意境。

在“百丈冲”下游还有几处瀑布,规模略小,我们不再前往。继续沿着峡谷的石板路前行,路旁一处光滑的石壁上,有一野趣天然的“牛鼻”腾图,传说石壁里面藏着一条金牛,牵它出来,非“百岁姑娘”和“米糠搓成的绳索”不可。现代科技下,米糠搓成绳索已不难,但别说百岁姑娘,二十岁已难觅姑娘,如果不是古人给我们“放鸽子”,金牛在里面也已住千年。

古道终点婺源县溪头乡上溪头村,河水绕村而过,村庄呈“渔网”状布局,在徽州古村落中甚是少见。塔岭古道穿村而过,像这张“渔网”上的拉绳,逶迤“五岭”之间,它的兴衰荣辱似乎与这个千年古村已紧紧地栓在一起。

(上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不知村庄对面呼啸而过的高速公路会不会惊扰这张“渔网”里的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古道59】小燕岭古道:有很多待解之谜
散落在江西各地的绝美古驿道,一起去感受时光的魅力!
徽州古道27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惊艳绝伦!江西这些古道你认识几条?
【徽州古道】绩溪新岭古道:翚岭第二通道(下)
(1)贵阳市白岩河谷及古道、古桥、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