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禁城为什么总失火,减少宫内火灾都做了些什么?

紫禁城,也就是如今的故宫,始建于1416年(永乐十四年),在明清的491年里,有记载的重大火灾就有40-50次之多,其中重大火灾20余次。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共24位皇帝在宫中居住过,可从火灾数量看,明代明显多于清代。

储水缸 门海

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火灾数量尤其多,嘉靖当政45年,发生火灾14起,平均每3.2年便有一起,而清代康熙朝时,61年只发生了1起。

嘉靖三十六年夏(1557)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失火(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大火还延伸到了奉天门(今太和门)左右顺门(今协和门、熙和门)以及午门外左右廊。这次大火后,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大殿才得以重建并改名为皇极、中极、建极三殿。这次火灾规模巨大,据记载,仅清理火场就动用3万人,5千辆小推车,每天从“晨三时到下午七时”,多日才清理完毕。

明 奉天殿原貌想象图

首先,明代紫禁城格局更密集。

嘉靖皇帝曾说:“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圣祖虑深。”

宫殿内部结构图

嘉靖虽指示被火灾焚毁的房屋不必重建,尽可能留出空地,但推行不力。李自成兵败北京时,将紫禁城中许多建筑焚毁。清朝重建时,则更多考虑了防火因素,设置了防火墙、隔火殿等。

其次,清代管理更严格。

明代很多次火灾是因宫内太监放鞭炮造成的,清代顺治时,也曾因宫女吸烟引燃绳堆,烧毁绳子3万多斤,炮车200余辆及仓库120间。康熙时,御膳房太监用火不慎,烧毁了太和殿,康熙命令将6人斩首,通过严刑峻法,震慑了手下人。

其三,清代注意使用避雷装置。

明代雷击引发紫禁城火灾多达16起,清代则在宫中安装了类似避雷针的装置,康熙年间来中国的法国人戴马甘曾记述说:“中国屋脊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不过,当时人不太懂避雷针的原理,所以清代依然有雷击引发火灾的个案。

不过,园林古建技术名师郑晓阳专门辟谣说:“这个吻兽绝对不是避雷针。”

在古建专家眼中,屋顶上的吻兽只具有装饰和等级象征的作用,并不是传说中的避雷针。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许多独特的建筑技巧可能已经失传,或许真的有避雷吻兽存在。但在紫禁城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古老避雷装置。

其四,救火科技更成熟。

清代宫中配置了大量激筒(又称唧筒),利用活塞原理,将水射向火焰,又称“水铳”,特别是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参与了设计,这种“水铳”效果奇佳,所谓“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阻未燃之火”。据史料记载载,“顺治初,唐某得水龙之制于日本”,成为紫禁城中的消防利器。

宫殿建筑中大都采用粗梁胖柱,其意思就是它的承载能力要远远大于规范要求的,一般构件只用了承载能力的30%-40%。其优点是即使着火,也能支撑相当长的时间,给扑救赢得时间。

1987年8月,紫禁城内景阳宫因雷击起火,由于扑救不得法,延烧了3个小时,可燃烧中心雷公柱直径仅损失1/4,殿内主要承重构件损伤深度均不足5厘米。有老消防员指出,传统宫殿是重檐结构,防水效果极佳,外部怎样喷水都难进入,必须带水枪入屋内扑救。刚开始救火时,曾有工作人员指出这一点,却未得到重视,结果白白耽误了3个小时,好在大殿未发生垮塌。而2008年韩国崇礼门发生大火时,消防人员因不了解相关知识,致其被焚毁,令人惋惜。

下面大家跟我看看这历经百年的皇家宫殿的美景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击紫禁城:故宫火灾的首要凶手
紫禁城明代四次大火:嘉靖年间最惨重,大火一直烧到午门外
紫禁城大殿为何数度重建?I古都
戏说“故宫防火方式”的前世今生
杨宽:今年已经六百岁的故宫是怎样建成的?
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