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梅山文化园记

         先认识擂茶黑茶,然后认识安化;先感悟文化的魅力,然后认识梅城。

说实话,上大学时(80年代),我同寝室有两名安化籍室友,听她们说话的口音,观她们吃穿用度的作派,总觉得她们就是贫困山区的符号与象征。另一个印象,就是安化人好象特别爱攀老乡,见到老乡如见亲人,说起老乡眼里发光。当然,每逢假日返校,她们定会带些土特产给室友们品偿,感觉安化人淳朴好客,待人真诚,此外,无其他深的印象。

后来,安化擂茶登台亮相各大小餐馆,安化黑茶跻身世界名茶行列,顿感安化是一个有底蕴有故事的地方。特别是无意中看到一支关于千两茶的广告:“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这则广告是如此的霸气,平实内敛的语言表征下暗藏着气势与张扬,绝对比那首“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曲更令人震撼。安化,不得不令我重新审视,刮目相看。

大约两年前吧,我小舅舅从北京回益阳,提出到安化梅城文化园去观光,于是我先生陪同前往,回来后舅舅很是激动,还赋诗一首聊表情怀,这时我想,首都来的大人物尚且如此青睐,看来,梅城,我该去会会你的真身了!

幸甚至哉!今春5月最后一个周末,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到梅城文化园游园,终于可以一解我对她的相思之情了!下午2点左右,我们到达梅城文化园,一进园子,古朴安详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迎接我们的是几排石蹲,一查辈份履历,它们从汉代、两晋、宋朝一直论字排辈到现代,如此的高寿让我一下子对其肃然起敬。好奇的我向导游小姐打听梅城得名的来由,说这里有一座梅山,可能因此得名吧。而有恋花情节的我,幻想着这是一个满目梅花盛开的地方,于是这里的山得名梅山,这里的地得名梅城,这里的水得名梅溪吧。 

来之前,我是做了一点功课的,了解到梅城是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自宋熙宗5年(公元1072年)至解放初期为安化历代县署,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群山簇拥,属芙蓉山系,呈南北走向,有咿水及其支流漳溪与梅溪穿过,四面青山环绕,一湖碧水静卧,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堪称深厚。

自古游园,不外乎一看建筑古迹二看自然风景三看文物收藏。

梅山文化园的建筑依山就势,令人啧啧称叹。旧市古街,均以青石板铺筑,给人一种简单明了的视觉感受。二层楼的古木建筑和青砖瓦房分列两旁,古色古香。檐角向上轻轻翘起,恰似一个古老的微笑。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褪色后的青砖木石透视出几度沧桑。弯曲狭长的小巷,精雕细刻的窗棂,庭前静卧的石狮,抬首可见的的楹联,随形就势形成的“九曲十弯”街景,古朴幽远,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仿佛是一条青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正在此时,天空飘来丝丝细雨,不由使人联想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园子里的景观可以说都是原汁原味的。古老的水车唱着自己的歌谣旋转在溪流里,溅起的水花飘到身上甚是凉爽;水碾车伸着自己的长臂,带着齿轮推动碾盘咿咿吖吖的滚动在碾槽里;高耸的图腾柱演绎着梅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与风情,表达古人对繁衍生息的祟拜;静默的炮楼昭示着这里曾经演绎过抢占山头的戏码;倒立的张五哥塑像诉说的是一段凡人与仙女的动人爱情。整个文化园是恬静的,优雅的,端庄的,古老又神秘的。如带着东方神韵的娴静淑女,似水墨简笔勾勒出的山水画卷,又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去俗世之粉饰,远世间之扰攘,涤繁世之奢欲。比起那些已经被开发的,四处是吆喝叫卖声或者商铺林立的著名古镇,我更爱这里的静默安详,让人享受着和煦的闲适与温情。大城市有着让人措手不及的浮夸,那些高调炫耀着自己空虚外壳的人们,让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欲望浮躁中。而底蕴深厚,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才是一座文化古城应该有的处世姿态与精神风貌吧!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来到了一座石拱桥,导游小姐介绍说此桥名同心桥,寓夫妻同心之意。我的感觉是,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座桥了,而是一个文物,一个古董,一个传说,一个见证。它承载了无数风雨,亲历了朝代更替,也落尽了昔日繁华。如今的小桥已经将昔日的喧嚣溶成了宁静致远的从容与淡定。美人靠依在,假使游人穿上古装在此倚靠,今古重叠,哪里分得出现代还是古代!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画面甚是唯美——垂柳迎风轻拂,湖水映着山色,山峦倒影着湖水,清新剔透。小雨落下,泛起圈圈涟漪,细风掠过水面,吹出一波又一波的皱折,甚是有趣。穿过小桥,沿着湖边幽径穿行,便得一处凉亭。此情此景,与诗人描绘的“西街小巷一凉亭,翠竹遮掩绿满。竹柱造亭风亮节,聊天对弈更幽”甚是契合。又想起月色下的景象,该是“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吧。当人们以一种闲逸散淡的心情漫步其中时,便也成了一道温馨的风景吧,正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青山依旧在,只是朱颜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日子,都会成为过去。只有文化却在永不停息地传承;只有文化才是灵魂深处的归宿,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它不会因为物质的改变而改变,不会随时间湮没,就算房上的炊烟没有再升起,灶前做饭的老人已悄然离去,房前的小路已经铺满苔藓,暗黄的农具再也没了老农的抚摸,迎亲的花轿不再有新娘落座唢呐吹歌,可是,精神气韵还在,先辈的智慧和品德正以一种谓之文化的东西传承给了我们,并直击我们的心灵。

如果说观园有感,那我的震撼还是在参观文物藏馆之际。文物馆收集了流散在民间的各种农具、家什、雕刻、画作、文字、神器及佛像等。文物馆陈列的曲猿犁、锄头、耙头、翻车、筒车、铁锹、风力水车、竹爬、石磨、扬扇、杵臼、栲栳、龙骨水车、纺车、织布机和一些不知名的用具,让我们犹如回到了古代,它仿佛在提醒我们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从原始的掘农业起源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挖、脱粒发展为耕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及人类文明连续不间断的国家。传统农具铸就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石。而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分支,华夏文明的缩影。

躺在文化馆的还有用竹子编制、雕刻成的各种器物与神像,有竹篮、竹簸箕、竹筛、竹匾、竹架、竹淘米箩、竹篓、竹筒、量米桶、竹斗笠等竹制品;用竹子雕刻的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千手观音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具有梅山地方特色的戏剧道具品种繁多,而尤为珍贵的是保留下始于奴隶社会的傩戏道具,可谓是古文化的活化石了,这些竹制品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竹文化展示会。展厅还陈列有完整拓版印刷的康熙字典;有雕花的古床,有镏金的花轿,有民间彩绘的画作。它们是饱含梅山文化精髓的古谣,从遥远传唱至今;它们是梅山文化中古朴的明珠,从遥远璀璨至今;它们是梅山文化中陈年的画册,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它们是梅山文化宝库里尘封的匣子,今天我们抚拭掉匣上的灰尘,让它们重现光鲜与亮丽。

游园的最后一站是陈飞虎水彩画陈列馆。陈飞虎教授本就出生在安化大山里,浸润着梅山文化长大。他的作品朴素大方,透露着乡村的古朴,人物的清新。作品既讴歌 “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感伤“永不回来的风景”。其画作曾入选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三届至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赛作品展”,第八届至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作品展”。不少作品还在世界各地参展。陈教授的水彩画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有表现手工作坊的;有描摹乡村春种秋收,夏河冬雪景致的;有勾勒农家小院生活场景的。 画里有迷人的湖光山色;有百舸争流的起锚与归航;有诉说千年沧桑的老房子;有雨幕浸润出的意境,似仙境一样斑斓,无不给人以淳美的视觉享受。

气势磅礴的大山,各自孕育着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梅山也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繁花似锦齐争艳,群峰拱日仙境现”,梅山萃秀,自怀胜景,自藏灵气。梅山文化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前有书法家欧阳询,两广总督陶澍,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黄自元;后有体坛明星唐久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农民诗人廖静仁,“现代民歌之父”何沐阳,乐坛新秀龙奔,青年导演卢正雨……  

今天,梅山文化一脉书香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民间尊师重教乐学之风浸润着无数莘莘学子。这里读书求学氛围浓郁,文风炽盛,人杰地灵,梅山诗社,梅山书法家协会等民间文化社团十分活跃,梅山文化正以新的姿态走向世人。

无奈三个小时的游园吹响了终哨。我们一步三回头地踏上归程,这才意识到进园时兴奋点聚焦在园中,自然看不见园外的风景。眺目远望,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那支叫五月的画笔,在山林里画满了绿色,在空气中肆意挥洒着诗意。走在青石小路上,踏一路宁静,踩一地斑驳,古巷捧出幽幽余香,收入诗的故乡。

几点斜阳从山头漏下,我仿佛看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的背影。风轻轻的挑弄着那扇古老的木门,于是门发出“吱呀吱呀”的笑声,听起来却如钢琴奏出精灵般的音符,它们笑着,跳着,美得好似古墙上舞蹈的光影。

  这时的文化园,宛如一幅宁静恬淡的画卷,我把它制成书签,在生命里收藏。

[本文出处:励志天下 Http://WwW.lizhi123.NeT分享励志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山文化园~湖南安化
梅山文化真相
安化最近很火的“梅山文化”历史寻踪及梅山地域考
梅山文化研究(下部)
八大活动 湘约茶乡
湖南面积最大的县安化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