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启示》连载158——159

日记156必然的结果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单位,我高中同班的同学史明、高立岩,关于我的对话是这样说的:“你看他那样,太怂了”。(高对李说)我在另一个相通房间里听的清楚,心想是肯定了。但他们是怎样通过我的行为,看出这一点的呢?别人是否也是这样看的?当然,这些比当面就挖苦我的人,多少还要点脸面。还有更多的是,当场的公然挑衅,一定是家长们难以想象的,和一定不愿意看到的无奈。“不欺负老实人有罪”这样的群体认知,你一定不会不知道吧。

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日记157人性的迷失

一个物体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才可能改变其运动方向。一位动物妈妈,只有在自己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有吃掉自己孩子的现象出现,她们会认为孩子是自身的一部分,吃掉自己的孩子等于她悲痛地自残。一个身为人母的人,能向自己的孩子开刀,不过是这样悲剧地翻版,更是悲痛欲绝所致。打不过丈夫用你的孩子来出气。只不过是她的理智还在,认为这孩子是有问题的,应该受到惩罚,并以此作为麻痹、掩饰内心的慌乱和迷茫的借口。        

 不久前演过的电视连戏剧《暖春》,我起初观看的时候,眼睛总是噙满了眼泪,和里面的小花能产生共鸣。现在看的时候,已经平静很多了,甚至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片子的结尾出现了这样的旁白“小花有着血色的童年”。如果小花的经历可以叫成是血色的童年,我的童年不无夸张的应该说,是流着骨髓的童年!靠致残一个孩子来维持自己的婚姻的夫妇,是可耻的!这是建立在孩子苦难的基础上的!这个孩子也有权利,揭开这样家庭的真相。以防止这样的可怕循环。

这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这个伤口不但没有愈合,社会和我的亲人们,依旧在上面撒盐!社会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幸,才缔造了可观数量“气宇轩昂”的能人与卑鄙共舞。                          

生物界悲剧的最高层面是自残,孩子的荣辱本质就是母亲的荣辱,只不过这一事实被另一种强大的外力所改变了,人性才被迷失。

 

日记158 真情的表白

一次,一位大学的王老师,为了对我进行心理治疗,到我爸妈家,同我爸妈了解我童年的经历。在回来的火车上,我问他,我爸妈说了些什么,王老师就说了一句“你爸说,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儿子”,再什么也不说了。

我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在说“我摊上这样的儿子,我很冤枉很委屈”。连他们婚姻的延续,都是在抽这个孩子的“血液”,他还在叫冤;他所写的文章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妻儿的眼泪,做的墨水,他还有委屈;他把这个小家,都当作给他父亲家拉车的牛马,他心理还有不平衡;把打孩子做为一项健身项目,他还有不过瘾;就因为孩子是他生的,就可以在家里随意地“州官放火”还有意犹未尽,这是一个父母应该做的事吗?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强盗上演得都不及他们上演的完整和持久。他们没有亲手杀掉这个奴隶,孩子就得应该,感恩戴德的付出。这是对人世间道德的挑战,是对人类良知的践踏和污蔑。

这样的一句话,绝对是别有用心的产物,是对笑里藏刀、混淆视听、装疯卖傻的最好诠释,这就给一批溜须拍马、幸灾乐祸者,撑开了下口实的空间。他们也的确在贬低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所梦寐以求的滋味。

159日记 “书呆子”的面纱

有一次我回去了,在家里和妈聊天,妈说,有一天她在体育场健身,遇到了一位和爸样退了休多年的有级别的领导,聊天过程中,妈就叫这位领导帮着分析分析,爸这一辈子,工作也没少干,为什么行政职务始终没有多大起色的原因。那位领导对妈说,“哎呀!你家那位,在县委大院里的书呆子”。我知道妈说的意思是,爸这一方面的缺欠,不但工作白干了,也把他自己给耽误了!这时我想起来妈经常数落爸的一句话,脑袋缺弦儿。那这里的原由到底是什么呢。

归根到底是婴孩期,爱的缺乏,对于爸的同辈家人来说,这也是通病,就是表现的程度的问题。听妈说,爷爷是一个既没有家庭责任感,又是情感相当淡漠的人,平常在家里几乎没有正常对话,相互抬杠算是沟通。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蔑视孩子,嘲讽一切的抱怨和玩世不恭、贬词他人是爷的最常态。

由于家里流淌不是爱,而是互相指责,家里气氛沉闷凄冷,无话题可以交流。又因为任何家庭都需要凝聚力,于是就加剧了以刺痛孩子为核心的,可以给家里带来凝聚力的不良对话模式的延续。家庭里由于没有理性的支撑,随弯就歪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后期,就又有了老叔任性性格的土壤。其实老叔也不过是他兄弟姐妹里最不幸的代表,其他人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浑浑噩噩。

如果一个孩子,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童年,有监护人精心的呵护,人际认识应该具备的功能就相对多些(或是保留的得些),而这些又是七岁后不可再生的。就是成年人之后再有学问,这些丧失的知觉、感知功能,也不可能被填补,正是这些知觉、感知能力的不存在或低下,才是后天被人说成是“大脑缺弦”的原因。

再具体地说,这些婴孩期由于没有良性刺激而消失的感知、认知、触类旁通能力,就是终生人际敏感度低下或被扭曲的源头。相反,由于监护人的精心呵护,给孩子带了来“红利”是,虽然他们可能都“大字不识”还可以指责相对高学历者的“底气”,这就是命的价值,也是几千年来未有解开的谜底,当然也有别的次要原因,单同这一项是没有可比性的。这种红利虽不张扬,又易被人忽略,但它才是家族辉煌的真正“接力棒”。

这也解释了普通群体里所谓“书呆子”类型人,为什么多于清华大学毕业生群体里的原因了,因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群体的高智商,一定是在他们高情商下所孕育、成长出来的,如果你愿意细心了解探讨一下,那结论就将轻而易举地得到。

不过据我了解,这一结论,早就被高情商和高智商的人所认识,就是不轻易说出罢了。在他们眼里,多半是形形色色的成年心理婴儿在不自量力地表演。

今天我有理由说,这个家庭悲剧的核心是——集体人文知识的贫乏。他们的嗜好更是把浅薄兑现。

 

背景资料:丧失的能力

一次电视里《动物世界》栏目,播放一个狼妈妈和她一窝刚刚出生的小狼崽们的故事。大约有七八只小狼,“孩子们”每天大多数时间就是相互撕咬、打斗,有时是和妈妈学习怎样地觅食。这时出现的画外音是:这样不起眼的打斗就是小狼崽学习生存技能、情感交流的重要时期,假如这时期,母狼要求大一些的小狼去专心照顾那些小些的弟妹,占用了她同弟妹间互相撕咬、打斗的时间,等到它同弟妹一样需要独立的时候,等待它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样一段不起眼的对话,不久就会被人忘掉了,而我觉得意义非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狼虎式家庭教育悲剧何时休
13岁少女被轮奸数次给父母的六个警示
狼妈教你爱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两不误
年轻父母看过来“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误区
10岁女童高烧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狼爸”:一定要考上!
当高考已成为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