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走椰城鼓楼街

楼街位于海口市琼山府城,南北走向,街长260米,宽2.5米,新石板路面。


鼓楼下街有三圣宫,相传为纪念明朝皇妃三圣娘娘而建。始建于明代,清朝雍正三年重修,清嘉庆三年复修。现在所见的三圣宫为2001年新修。


宫门上方写有“三圣宫”三个镏金楷体字。每逢农历正月十二,三圣娘娘的诞辰日和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公节,远近善男信女都要到三圣宫敬香祀拜三圣娘娘和关公,香火鼎盛。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在郡城南门兴建了一座鼓楼,街道从鼓楼拱门下穿越而过,临街因此被称为鼓楼街,至今已有649年历史。


鼓楼街两旁多为民居,临街有小铺面,明清时期,街道居民以加工牛角梳为业,远近闻名,但现在这一传统生产工艺在鼓楼街已消失。


高耸的鼓楼,像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沉默无语,街道直穿拱门而过,蜿蜒到远方。


鼓楼南北门洞上方,分别题有“南海壮观”、“奇甸文明”。


漫步在狭长的鼓楼街上,走过幽深的鼓楼拱门,有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


鼓楼已列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洞长约24米,宽约5米。墙壁用的都是整齐厚实的方石,石壁上长满了青苔,南北两面的古楼城墙上长满杂树藤蔓和野草,在风雨中摇曳。


鼓楼是府城人的福楼。1939年和1940年,日军占领海南的初期,日军的飞机经常扔下炸弹轰炸府城。遇到敌机轰炸时,守卫府城的政府军便会打锣、拉钟、吹螺报警,并在鼓楼上立杆放风球预警。

听到报警声和看到蓝色预警风球后,府城镇的居民都往鼓楼下的石拱门内躲藏,这里成了天然的防空洞。鼓楼下的石拱门,保护了很多府城人的生命。




鼓楼下拐角处竖有《重建鼓楼记》石碑,上面的小字已难以辨认。


鼓楼又称谯楼、文明楼。

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正式成立,卫指挥建鼓楼,有台基和二层楼宇,共三级。万历十六年(1588年),楼宇失火被烧毁,只剩秃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将鼓楼震毁,万历四十三年(1705年)复修。

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琼州知府张万言捐出自己的官俸,雇工复修已经崩塌的鼓楼。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府宗思圣又重修鼓楼,修葺后改名为文明楼,楼上设文昌祠。

现存的鼓楼,为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吴典修造。吴典当时任琼台书院的主讲,琼山府城人,曾任四库全书编撰官。由他倡修的文明楼,台基不变,台基墙外层用青石围砌,内层用红土夯成,台基中间开一条南北向的石拱门。南门灰塑“海南壮观”,北门灰塑“奇甸文明”,楷体,均属吴典手笔。


鼓楼楼宇阔3间,深3进,楼脊塑双龙朝日,檐角高翘,各有卷云,脊梁刻各种图案。内有圆木柱24支,柱础为石质鼓磴式。

鼓楼上原有大铜钟,明正统元年(1436年)铸造,重2320斤。弘治十一年(1498年)副使陆渊将南郊的琼山县学宫迁建于府学之西,拆除钟楼用其地基建县学明伦堂,楼上铜钟移置府城隍庙中,现存于海口五公祠。




现存的鼓楼只有一层,是新建的,外廊的石柱大部分是旧物。

经吴典倡修后的鼓楼,成为府城一景。鼓楼居高临下,前不远处是府城南门,后不远处是府道官署和府学宫。


鼓楼西侧,有黄忠义公祠,是清代海南最大的黄族公祠。




古旧的青石板,低矮的民房,闲适的居民,来往的过客,小街处处浸透着一种古朴而悠远的气息。




走过鼓楼街,感受一段跨越600多年岁月的历史,宛如品尝一杯陈酿的老酒,令人回味悠长。




鼓楼拱门洞内是斜坡道,洞内拱顶在中间错开,北高南低。

狭长的鼓楼街浸透着古色古香的味道。只是有几幢平地而起、高耸突兀在老街平房之上的、贴着白色墙外砖的新房子在这条古旧的街上显得很刺眼,破坏了小街那股古朴、中庸、平正的风格,反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2021年12月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那些不是当地人不知道的海口老去处(纯干货)第一弹
2018年6月西北宁甘青之旅。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海南篇(一)琼州府城
这张图,你能读懂琼州府城老街巷的历史
海口那么美 怎么会只是三亚的中转站?|海口钟楼|Feekr
宁夏银川鼓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