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甘行(一)


金秋十月,坐上飞机,前往西北,提前感受一下冬天。


飞机抵达曹家堡机场,这是一个比较小的机场。


从机场去市区,沿途山虽不高,但这里已是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

此次来到西宁,是参团旅游。今日是旅行的第一天,旅行社只负责接机和安排住宿。我们自由活动了。

今日周五,正值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做礼拜,前去看看。老远就望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清真寺高高的塔尖。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

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

东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

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

该寺平时可进入参观,但不让拍照;今日逢周五(主麻),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穆斯林,不让进去参观,只能在远处拍照。



西宁地处古边陲,历史上战乱频繁,正规的官办教育,在史料中极少提及。明初, 西宁卫成为明王朝与元朝残余势力对峙的地区,也是中原汉儒文化圈的西向边缘地带,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7年)修筑西宁卫城时,官署衙门、隍庙寺观一应俱全,反映出当时的 西宁卫重军事防御的政情和崇尚宗教的民俗。直到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才向西宁卫都督佥事史昭奏准设立西宁卫儒学,在城内修建文庙和学宫。

在今天的文化街北侧,儒学在文庙以东,现为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当时占地80余亩,史誉“缭以墙垣,益于丹碧”、“官墙岩岩,廊庑翼翼”、“明兴一百六十年,文教大明于世”。文庙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到如今仅剩这座大成殿了。

漫步文化街,追古思贤,拜谒儒宗,仰望文庙大成殿古朴凝重的栋梁,感受西宁600年沧桑巨变以及博大精深的汉儒文化。

遥想当年,文庙的前门设有两个由照壁连接而成的牌坊门,门楣上面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穿过这两扇牌坊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大牌坊,上书“棂星门”三个大字……

如今,修缮后的文庙以现存的大成殿为中心,并和现在的文化街夜市相连接,成为西宁市城中区新的商业区。

文庙西北不远处的兴隆巷,有西宁山陕会馆。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财神的场所。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山陕商人在西宁古城东门外集资修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会馆在战乱中遭到焚毁。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陕商人又在城内后街(今兴隆巷)重建了“山陕会馆”。

会馆建筑布局由南首先为山门前广场,广场北为山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书“山陕会馆”大匾。

山陕会馆由八字墙作为会馆门面的组成部分,八字形状犹如张开的双臂,寓意要拥抱和包容一切。东西八字墙由须弥座、砖雕花卉壁身、扣瓦顶三部分组成。现今墙上的反映古代商贸的浮雕,应为新作。

过山门,下石阶,院中设钟、鼓二楼,巨钟、大鼓和广场上高悬的旗帜遥相呼应,增添了会馆的肃穆与威严;后为会馆戏台,坐南向北,为两层(遗址);两侧建有包厢式的二层楼,共36间,名曰“春秋楼”。


戏台正对三间大殿,名“香厅”。


“香厅”大匾上书“诚信尚义”,深刻表达了和激发从商之人包容诚信、尚义利民的人文情怀。


香厅后即为会馆主要建筑“关帝殿”。



关帝殿后有一幽静小院,北侧又有一两层楼,即“三义楼”;三义楼两侧又附设两个小院落,分别为财神殿、禅院和议事场所。山门、戏台、香厅、关帝殿、三义楼沿会馆中轴线依次排开,自然形成了四个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的院落。



各殿宇中均为方砖铺地,屋宇金碧辉煌,斗拱高翘,彩绘焕然,集中显示了山陕商人的财力与人气。



嘉庆、道光年间,西宁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山陕商帮,将传统“茶马互市”贸易发展到了极致,商贸经济成为河湟地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同时山陕商人也通过他们在各地建立的山陕会馆将他们忠、义、仁、勇的商业思想传播到各地。

从山陕会馆回到住所,附近有西宁人民公园,位于西宁市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看时间还早,便去看看。

西宁人民公园始建于1959年,以人工湖为核心,湖面面积近百亩。



人工湖被一条林荫通道分割为西湖和东湖。东湖内建有两座拱形小桥,小巧玲珑,堤边垂柳映衬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颇有江南色调。



人工湖西侧有200米的长廓,临水亭榭古色古香,造型别致。另有一宽阔的平台与湖面相接,凭栏眺望,似感船在水上行走,在湖边进行垂钓别有情趣。

公园内西北,有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纪念碑建于原小教场演武厅前(青海省政府院内)。碑高15米以上,建筑材料系用本省采掘的片马岩和菜绿石。


“文革”中,碑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物出现严重危损,且建筑物周边环境已发生明显变化,发挥不了其凭吊、瞻仰、纪念的作用。为了切实保护好这一重要史迹,青海省将孙中山纪念碑迁至公园。

纪念碑身采用砖雕工艺,全碑分为碑座、碑身、碑顶三层。正面有"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八个大字。周围有松、柏、鹿、鹤图案浮雕,顶部装饰铜球5个,造型美观。

中层有八面碑石组成,前二面刻有孙中山的"遗嘱"和"训词",其余六面均刻《孙中山先生事略》,为西宁书法家贾思复手书。

碑后新建中山亭,壮严肃穆。

“中山亭”三字由何鲁丽题写。



中山先生半身塑像静立亭中,那是一张凛然的脸庞,那是一个清醒的灵魂……


离开人民公园,已是华灯初上。


入夜,再往东大街,那里有一条600年历史的老街——莫家街。

关于莫家街的来历说法不一,但是相同的是莫家街的来历都与莫家有关。故事的开头要从元末开始,安徽寿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后在随军征战中屡建功勋,被明王朝册封为西宁卫世袭指挥,坐镇西宁。后其子莫云继任此职,并因功再加封指挥同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带建起私邸,并在私邸附近建了莫氏宗祠,人们称其为“莫家寺”。寺前的街巷,也渐渐被称为莫家街。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嘉靖年间,京都礼部莫怀古家藏稀世之宝“温凉盏”一只。传说用“温凉盏”盛酒,冬温夏凉,酒味醇香,被视为珍奇。后来,“温凉盏”的稀奇之处被当时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倚仗父势,严世蕃急欲抢夺,但是莫怀古不为权势所动。严世蕃见抢夺不成,便串通其父严嵩,用莫须有的罪名贬莫怀古到西宁。莫家来到西宁后就在今莫家街建宅,还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莫家寺”,为莫氏宗祠,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故称莫家街。

在今天的西宁人和外地游客眼中,莫家街就是一个青海美食集中区。青海的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等这里应有尽有。


这家马忠手工面片倒是非常地道。


来一大碗羊杂汤,没一会儿快见底了,再来一碗指甲尕面片,味道真不错。


无论历史是怎样的,莫家街依然在那里。走过多年,静默不语。

 

(2020年10月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宁散记【青海西宁】
【实影记】青藏记行02: 西宁名胜古迹
不堪回首:已经沦为历史尘埃的西宁古城
【书厂】青海官书局:史料未载,遗迹难寻(上)
我的陞基巷轶事_619677889
“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