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店女生遇袭 | 你以为靠自救就够了吗



原创

作者:高成新  刘洁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socialor

  编辑:

  Eve


社长说

“世界就是这样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

酒店遇袭事件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希望

不应该寄托于“女生如何正确自救”上!


●   

酒店遇袭 受伤的不只是女生


昨晚,“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的新闻持续发酵,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与热议。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网友讲述自己于4月3日入住北京某酒店时,被一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最终在一名女房客搭救下才得以脱险。这里不论事件疑点,就其中的一些现象谈谈拙见。

 

空间里的性别不友好 


首先,女性酒店遇袭事件表明我们所身处其中的,远不是一个性别友好的环境。从可见的身体到隐秘的维度,性别不平等下女性的被欺辱都还没有绝迹,甚至有很多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与反思,遑论谴责。


带着性别分析的视角,我们能够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场域中,都潜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属性——性别等级制,这一属性通过社会化而沉淀到我们的认知图式中,以内化性别秩序的惯习这种形式,发挥着作用、并得到了延续。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以男尊女卑的思维来看待事物,视男性的支配与优势为理所当然,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女性的正当权益诉求。




所以商场、学校等公共空间中的女厕所厕位少而常人满为患,却始终鲜见有效的调整;所以女性夜跑不幸遇袭,听到的也是“女孩子大晚上出什么门”的好心劝诫;所以婚礼上会有带性强迫意味的闹伴娘陋习,却在最后还要受伤害的柳岩落泪致歉;同样,酒店中女性遭受陌生男子劫持,也会被旁观者误认为“是小两口吵架,就在旁边看着,没有强烈的制止”。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小两口吵架”,女性就可以被肆无忌惮地欺凌吗


什么时候开始,“女性”被不假思索地与“一个人不安全”划上了等号?


我们担心女孩子、女朋友、妻子与母亲的出行安全,希望以各式各样的“攻略”这种个人传记式的解决方案,来对抗以打压、侵犯女性合法权益为常态、为正当的性别不友好与不平等之环境这一系统性矛盾,从而将女性议题去政治化,掩盖了其中强男弱女的权力事实。


因此,我们既需要治标的安全警示,更需要治本的性别意识主流化。


旁观者的物理与社会在场


在酒店女子被陌生男拖拽事件中,为什么旁观的众人没有纷纷前去制止,而最终只有一名女房客搭救呢?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围绕“旁观者冷漠”所发现的一系列规律了吧。




此其一是旁观者效应


面对突发事件,在场的旁观者人数越多,每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却越小。由于众人在场,分配到个体旁观者的出手帮助的责任变小了,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等待别人行动,而且帮助责任的扩大还伴随着对不帮助的内疚的稀释,最终就导致旁观者的集体冷漠,酿成一出出悲剧。




另一则是旁观者介入


紧急事件中利他行为的出现会经历五个步骤,其中任一过程被切断,都不会出现最终的助人行为。


这五个过程是:首先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不正常事件,其次把事件判断为紧急情况(这时我们通常会参照周围人的行动),接下来要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并具有行动的知识和能力,最后还需要产生行动的意愿。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介入过程的前两步可被忽略,“旁观者直接面临的选择是是否承担起个人责任,采取行动。这当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对自己应付代价的判断”。


弯弯在酒店遇袭的过程中,无论是彼时的工作人员还是酒店客人都没有及时制止,无疑离不开这种旁观者的漠然。




可以说,除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在场外,旁观者在突发事件中的“在场”,不是以采取有效帮助的方式出现,而是通过分散责任、传递漠视信号等消极方式来施加影响的。


但是也要认识到,除微观层面的在场,旁观者的冷漠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在一次次的互动和与更大的制度的反馈中习得的,制止恶行的人身、经济、精神与社会等付出越大,利他行为就越被反向激励,正义感也就越会为姑息养奸所取代。


公私分化的困境


此外,这起引起公众恐慌的遇袭事件让相关的“安全警示”再一次流传开来,“比如,会有陌生男子假装是你家人,与你发生争吵,利用围观群众会认定是‘家庭内部矛盾’袖手旁观的机会行凶”。这一点,利用了公私领域的分化。


我们生活的日常世界,是由一个个相对固定而稳定的区域构成的,吉登斯将此称为“区域化”,指“场所之内或场所之间存在一些区域,它们在时间或(和)空间上产生相对固定的分化”


如此,我们在日常接触中,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所处的场所、所遭遇的行动者归归类,划入一定的‘区域’,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区域化过程中最基本的分化,大概就是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分野了吧。区域化中的公私分离一方面规范了社会秩序的前台与后台,尊重了个人的隐私和自主,另一方面却也为私领域中的伤害提供了便利,推崇“家丑不可外扬”的家庭暴力就是如此。




区域的分化会衍生出“别管人家的事”的处理态度,因此即使当私领域的不当行为乃至非法行径暴露在公领域中时,我们也会出于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辱骂的疑虑、或因对预估的劝阻/干预成本之高昂而惧怕,让暴行与其背后的符号暴力(社会支配秩序所依靠的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一次次上演与复制,错失解救与制恶机会。


面对弯弯在酒店公然遇袭的遭遇,斥相关人员为“暴徒”“麻木”“渎职”等的做法,一方面表达了道德义愤,另一方面却因内部归因的处置而失去了更多的反思与重建可能。




社会事件中的性别不平等、旁观者冷漠和公私分化等情境与系统性的主题,同样值得我们的关注与解读,这恰如福柯所言,“批判的意义就是要破除自明性和想当然性,就是要向大家显示,事情并非人们相信的那样理所当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遇袭的除了弯弯,还有本应当的公平与正义、那些需要我们守望并维护的美好与温暖。


●   

1

你曾经目睹过或是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吗?

你寻求帮助了?还是冷漠地走开?

无论如何,暴力都不应该被允许

只有零容忍,社会才会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
飞碟头条:女生酒店遇袭,该如何自我保护?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突发状况下女性该如何自我保护?
如何看待 4 月 3 日「望京 798 和颐(如家)酒店女生遇袭」事件?
点击今日第1850期:女生酒店遇袭 公众三重焦虑
女生酒店遇袭:谁来保护那些无助的姑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