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史闲说 | 秦汉长城:国家的防御和进攻


摘  要

秦长城也好,汉长城也罢,那千年老墙演绎的光荣与梦想已转化为文化情结和历史记忆。但书生意气、边塞雄风,每每忆及,依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文首发于国防参考

微信号:jfjbgfck


晚清名臣徐继畬在广东、福建等地任职时,通过与西方人士的广泛接触和大量查阅资料,写出了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世界史的《瀛寰志略》。尽管他与另一名臣林则徐为同朝庶吉士(士子中的精英,内阁备选),但两人在面对西方时的眼光和境界,却有着霄壤之别。


林则徐在奏折中居然还认为英军膝盖“屈伸皆有所不便”;如用钩镰枪,“一兵可手刃数夷”。而徐继畬在其著作中已经不再使用“夷”这个字了。不过,这位庶吉士也有自己的局限。


在描写荷兰人构筑千里海堤时就很不以为然,说如果以万里长城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如果他知道现代化的股份公司就是荷兰人在围海造田时创造的,而长城已经成为需要保护的文物与遗迹时,不知会作何感慨。


一篙子把话荡远了,还是回到长城上来吧。


历史总将秦皇、汉武并列,两人相似的地方当然很多,但他们眼里的世界却大不相同。以长城为例——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开始修建长城,从甘肃至辽东,约有万里。至于此举的动机,后世有许多猜测,但我觉得最靠谱的还是所谓“司马迁线”——太史公认为,长城实际上是南部农耕社会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掠夺的防线,也是两种生态与文明的分野。


还有一风水之说。燕赵之地,本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已经灭其国,但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荆轲刺杀时的搏命一击……肯定都是令秦始皇寝食难安的记忆。长城的许多地段修筑在高耸的山岭,居高临下、雄险奇绝,但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按照风水之说,此乃切断了山体的龙脉,镇锁住了燕赵的“王气”和“反骨”。


这些说法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需判读秦长城的走势、地形、选址,就不难看出,它是典型的借山势进行防御,自守型的建筑,当然也不乏对内威慑的作用。


而雄踞大漠草原的汉长城则完全不同。汉武帝的眼光在西域,他不仅要站稳中原王朝的生命线——农牧分界线,同时还要大力拓展国家的生存空间。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修建长城,犹如巨龙横卧,穿越罗布泊,直到天山脚下,甚至深入中亚一带,总长度在两万里以上。


如果仅以建筑材料而论,汉长城实在没法和凿岩砌石的秦长城相比。修建在沙漠瀚海里的汉长城基本是就地取材,墙体多由红柳、芦苇加沙石混筑,因此又有“红柳长城”之谓。


虽是百衲褴褛之躯,但却始终是进攻之态。来自中原的军队依托稳固的长城,以步兵坚守要塞的战法与骑兵周旋,将流动战场变为固定战场,以高墙深壕来抗击马上民族的速度优势。


汉长城同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守护丝绸之路。汉长城的轨迹就是丝绸之路的路线遗址。汉朝军队屯田于此、牧马于此、兴兵于此,使中原王朝突破了地域限制,围绕丝绸之路的地理发现,开始建立起了对其他文明的认知与互动。


秦长城也好,汉长城也罢,那千年老墙演绎的光荣与梦想已转化为文化情结和历史记忆。但书生意气、边塞雄风,每每忆及,依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郑蜀炎

作者小传

当士兵、干记者,一生从军;写诗歌、读史书,半世为文。拿过政府津贴,得过“中国新闻奖”……但面对历史,顿感渺小,岂敢妄评,唯有闲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为何唐宋元清四个朝代不修长城?
我国唯一延续1200年的王朝:从战国到北宋,名字听起来耳熟
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文明的国门,牵制历代封建王朝的国运命脉
长城是摆设的防御工事吗?在两个事实基础上,分析长城真正意义
打败李世民的高句丽也建过长城,与明辽东长城对比,谁更胜一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