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开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中华少年 于清龙 - 中华少年

儒家内圣修持开悟之学

遂忽忘其平日之我、以偶然得此一境、如从天而降。此则忽然而来,忽然而去、来也无踪,去亦无迹。或由先以种神学问思辨,知此境之可有,更以习静归寂之工夫,以期于此境ー日之至。如念庵、攀龙之情此境、则先皆有实工夫者也。

聂豹

先生之学,狱中闲久静扱、忽见此心真休光明莹彻,万物皆备,乃喜曰:“此未发之中也,守是不矢,天下之理街从此出矣。”及出,与来学立静坐法,使之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

卢冠巖:

所谓未发之中、非以日用应务者为已发,而指夫退然休息,未与事接时为未发也。盖事物未来,念虑末动,要之必有主宰于其内,浑然全体,至灵而至寂,不测而不倚,是以虚无不受,感之即通,虽纷华盛丽,万变起灭,而其寂然之本体,则无时不寂然焉,所谓未未发之中,非是之谓乎?于此而得养,则物欲无所蔽,而发行中节,大本达道,贯通流行,此盛德之所以日新,天命之所以不已也。

心之本体,浑然中涵,不落方体,着虚而甚实,似寂而甚神,才放下便沉灭昏杂,才提起便知觉灵明、自非私欲蔽锢,梏之反覆,其真体同在也。此处正要体认,不知体认,却无倚着,便落想像,遇事感应,愈加昏杂,然则何妨于炯炯,而欲常止止也。但既体认得真,却要存养得密,常令在中,勿致放失,庶几全体呈露,大用显行耳。语其本休,渭之未发,语其感通、謂之发。若此心之灵,则非待有所感发,而后有知也。

学者涵养,须于静中觉得有物,动时却白无事,乃不偏着。

悟非意见想像之谓,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明觉,惟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得。自然有得,然后无思而无不通。

王龙溪:

当下本体,如空中鸟迹,水中月影,若有若无,若沉若浮,拟议即乖,趋向转背,神机妙应。当体本空,从何处识他?于此得个悟入,方是无形象中真而目,不着纤毫力中大看力处也。

金生声:

故学道之人,须先见心,见心者知吾所有,莫贵于此,而不忍一物厌于其上;知吾之所有,莫紧于此,而虽有万物不以相易。

杨天游: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故此心本体光明,犹镜也;工夫,磨刮此镜者也。调工夫即本体,谓磨刮之物即镜,可乎?镜光明,不能不为尘垢慁;人心光明,不能不为物欲所杂。

251


儒家。儒家对偏执讲得比较少。儒家要治世,治理人世间,他是要做 官的。但也讲要克服偏执,不要执着,要圆通。他这个圆通就不是根本的了,是 从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意识去圆通。当然,说它是从根本上练也行。

孔夫子也 讲成圣人,不过他说的圣人就是三皇五帝,禹、汤、文、武这些圣人,不像道家 说的那样的圣人。反过来,他又这么说:你道家那个圣人,不来治理广大群众, 就想自己返朴归真去,把“人”丢了,人也是自然的人,所以你也不对呀!儒家 这么讲也是对的,儒家是在人间来治理,人间要走向自然。我记得哪本书里打了 这样一个比喻,说:有沟壑之火,有太阳之火,道家修真养性是沟壑之火,是小 火;儒家的治理天下是太阳之火,把一切都照上了。各家都说自己好,把自己说 大点。佛家讲佛家好,从意识练功根本;道家讲把练功归到自然根本;儒 家讲在人世间治理根本。他们的实质都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增强自身的本事,去 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由于过去没这么多科学道理,你要想认识世界就得靠自 己练功后,增强自己的能力,让脑子聪明点来认识世界。有的想认识世界的本根, 这是佛家的着眼点;有的想认识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是道家的着眼点;有的想认 识社会规律,这是儒家的着眼点。他们都是要通过修炼之后把自身的功能提高。 他们研究的范围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学说,也出现了矛盾。

三家都是通 过发智慧的方法,通过练功修身,使自身的身心功能水平提高了,对世界的认 识深刻了,于是各自著书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际来讲,这三家所说那 种超人的超人,那种神、佛、圣人是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他超吗?80 岁死了。 老子,人们说他活了几百岁,说他一生下来就 81 岁,他妈妈怀他怀了 81 年,一 生下来就是白发老头,所以叫老子,这都是后世人们编的。至于他西出函谷关时多大年岁,出函谷关后怎么样了,都没记载可查。

黄帝是圣人,黄帝不也死了吗? 有黄帝陵嘛。三皇五帝,汤王、周文王、武王等不都死了吗?孔夫子讲他不是圣 人,圣人他不敢当。儒家也讲要破除偏执,要想当圣人就要破除偏执。孔子讲“毋 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个毋,意识里不能要这些东西。毋意是不要主观去 想;毋必,就是不要武断认为一定就怎么怎么着;毋固,不要固执;毋我,不要 想我怎么怎么着。用这四个“毋”破除偏执。他要求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主观,用 现在的语言讲,就是克服主观主义。其实破除偏执,就是要破除主观主义。你不 要主观,要符合客观,真正符合客观了,那就不是偏执了。说简单了就是这么个 问题。
无论儒家、佛家、道家,克除偏执都是破除主观性。咱们前面讲了,就是让 你的意识真正做到唯物论的反映论。

客观是什么样子你就反映什么样子,脑子不 要动概念,正确反映它就够了,这样去反映就混元到一起了。前面说了很多,拿 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语言讲就非常简单了。说起来简单,但是现在人怎么去 破除主观主义?去搞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能破除主观了吗?主观是个思想方 法,你得真正从脑子里破除它。你不破除,调查多半天,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调查, 你的调查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光从事上做不行,这里边就有个思想方法问题、 有个认识问题,还有个意识活动规律在里边。光说不要主观,调查研究后得去分 析,还不是人去分析吗?分析时就有主观性。一个材料两个人分析,可以得出两 个结论。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识去观察东西,结果就不一样了。打个比喻,这个比 喻是科学家们讲的。一个主张“地心说”(认为世界是围绕地球转的)的人,早 晨看太阳,看见太阳升起来了;主张“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还 会自转)的人,早晨看太阳,觉得不是太阳在动弹,是地球在转。同样观察早上 出现的太阳,一个看到是太阳升起,一个觉得是地球在转。咱们都觉得太阳是升 起来的,因为咱们脑子里小时打上的概念都是说太阳围着地球转,没有注意地球 在自转。大人、小孩一唱歌都是“东方红,太阳升……”,意识里打上的概念太 阳是往上升的,在观察太阳时已经有个主观意识在里边了,意识参加到观察里边 去了。所以西方科学家说纯粹的观察往往是不存在的。观察时已经带上意识了, 这就属于偏执了。
人类不断在发展,认识事物要逐渐走向客观,慢慢就会把偏执的世界观一步 一步地克服掉。

咱们讲意元体理论、讲智能气功科学,就是让我们在目前力所能 及的情况下去克服这个偏执。佛家、道家、儒家他们克服偏执,实际是克服主观 主义、克服概念上的固着,走向自然。

1儒家是在处理事情上要自然,讲心要虚静, 要正确反映事情,按自然规律去做事。

2道家要在意识里无为,要求意识不去捣乱
生命活动,恢复自然的生命状态,意元体是恍恍惚惚的,“道之为物,唯恍唯 惚……”练功时感觉到那个情况,就返朴归真了,和道相冥合了,从生命活动中 去体会自然之道,以符合自然规律;

3佛家让人回到本初上去,本初并不是真正有 这么个东西,是让意识超脱出去,不要着,一旦明了佛教道理,就知道什么都是 假的、虚的,只有里边那种真如性才是真的,而且大家溶合到一起成真如海了, 这实际上是从意识状态恢复自然道家是要生命活动自然,佛家完全是要意识活 动自然。

我们要我们的意识状态自然,要我们的生命状态自然,要我们的社会状 态自然,要宇宙大自然也自然,四个都要。智能功要这四个方面都恢复自然状态。

对于自然状态的理解是:自然是人的自然,离了人谈不上自然,人、大自然界 都是人的自然。这就是智能功对自然的提法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完全恢复自然, 让虱子、臭虫自然往上长,那个自然状态就不能要。智能功主张的克服偏执、恢 复自然状态,是要促进整个人类发展的自然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道、佛三家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未来三教将融合归一
儒家是水,道家是云,佛家是空气
儒家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人与自己间的关系道家讲的人与自然
佛家:讲人与心之间的和谐儒家: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讲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感谢][感谢][感谢]
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