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春虎丨60岁中医专家毕荣修:行医济世是永怀心间的追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焦守广

60岁,桑榆正好。在大部分这个年龄的人进入退休状态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医生们常常还要回到一线。本报春节特刊代言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乐春虎”毕荣修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笃志不移的专家。

其实,学医很苦,像中药汤一样苦,尤其是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在这里,面对的往往是一些遭遇外伤的急诊病人以及老年群体,伤情重且复杂。然而,正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医生多吃苦,就可能是患者的福音。对于60岁的毕荣修来说,手术台就是专属于他的战场。数个小时的手术,往往是做完一台紧接着做下一台,高强度工作贯穿每一分每一秒。尽管如此,他仍把每一台手术都当成自己的第一台手术来对待,“患者将信任全部交给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如果我是医生就好了”

小时候,毕荣修的身体不太好,被额窦炎困扰了很久,经常头疼得不得了。父亲和哥哥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寒来暑往里毕荣修早已记不得究竟喝过几碗黑乎乎的中药汤、扎过多少根针。“中药汤的滋味和草药名字一样千奇百怪,那时候整天吃中药,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男孩子本身就不在乎这个,反正我对吃中药一点都不怵。乡村医生来针灸,我也不害怕。”那时候他就想,如果能学医帮自己解除痛苦该多好。

于是,毕荣修对中医的认知,就从每天中药汤的滋味开始,兴趣越来越浓厚,“如果,我能治病救人就好了……”

儿时的经历让他萌生行医梦,高考前爷爷的一场病则让他毅然选择了学医。当时爷爷突发脑血栓,在没有用药物及时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造成老人偏瘫,不仅影响了爷爷的日常生活起居,也给全家人带来巨大痛苦。“如果,我是医生就好了……”

1985年夏天,高考结束后,毕荣修成功考取了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医的博大精深吸引着我,在大学里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不光要学会,更要学好,努力把学习中医的价值提高再提高。”毕荣修说。

毕荣修刚刚实习那会儿,有一次带班老师在值班,毕荣修作为实习学生在急诊盯着。入夜后,意外摔伤的、酒后打架的,各种外伤病人被送入急诊室,毕荣修和同学们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清创缝合。突然,一个肩关节脱位的患者被架进来,伤肩肉眼可见地肿起来,病人哀号不止。举起片子,毕荣修越看越蒙,课上学过,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过,老师又偏偏不在身边,肩关节脱位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看着病人因剧烈疼痛面色惨白,毕荣修脑子里闪现出老师教过的拔伸足蹬法。让病人平躺在床上,毕荣修坐于病人脱位的肩关节旁侧,把脚放在病人腋窝下慢慢进行牵引,牵引至一定程度后,突然用脚将肩关节向上顶,一拉一放松,只听咔嚓一声,患者的肩关节复位成功。

“那是我学医以来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兴奋!”此时的毕荣修看上去比治愈的患者还要开心。

“骨搬运”帮患者摆脱截肢噩梦

中医骨伤科这个专业,还是有些特殊的。在这里,常常面对的是一些急诊病人,比如车祸导致的多发伤。特别是高龄化的今天,老年患者比较多。毕荣修介绍,老年人外伤后骨折,容易卧床不起,带来非常大的损害。面对这样的群体,特别需要细心周到的多学科治疗,保证老年人身体早日康复,不留下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随着骨科专业越分越细,对医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对各学科全面掌握,才能使我们在诊治疾病时整体考虑,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毕荣修说。

“之前去过很多医院,都建议截肢,我想问问,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能保住我的腿?”多年前,郑先生因车祸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感染骨不愈合,继而形成骨髓炎,导致贫血、化脓反复发作,当地医院建议截肢。患者经受多次手术后求助无门,将毕荣修当做“最后一根稻草”。仔细研究病情后,毕荣修和他的团队制订了“骨搬运”的治疗方案。

所谓“骨搬运”,就是将骨感染部位切除,在骨干近端将其截断,在骨折的远、近两段分别安装牵引装置,通过这种装置,持续、缓慢地将截骨后的骨段向切除后的部位搬移,利用骨再生的特性,刺激骨骼及其附属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牵张成骨,达到治疗骨髓炎的目的。“正常骨头利用骨搬运装置,每天以1毫米的生长速度向两端延长,直到把病变缺损部位补齐。”毕荣修介绍说,经过大半年的“搬运”治疗,患者新骨长成,小腿功能恢复良好,完全摆脱了截肢的噩梦。

做完手术回家后只想躺下休息

十年前,眼看过春节了,科里来了一个急诊病人,小腿和膝关节严重开放伤。毕荣修带领科里医护人员连夜为病人做急诊手术,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还好,病人的腿保住了。走出手术室,毕荣修才发现,这天已是大年三十,商家都关门了,大家连个吃饭的地方也没找到。值得欣慰的是,病人恢复得不错,至今和他还经常联系,两人早已成了朋友。

还有一次,一位老年人患有偏瘫,结果大腿偏瘫侧发生骨折,由于年龄较大,病人总体情况比较差。针对病人的问题,结合检查结果,毕荣修联系其他兄弟科室为老人进行了多学科诊疗,手术十分成功,后面的复查结果也非常好。出院后家属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像这样的案例在毕荣修这里还有很多,不少患者在出院后都和毕荣修成了朋友。

在毕荣修的记忆中,早已记不清做了多少台手术,最长一次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毕荣修笑称他们的工作就是体力劳动、脑子和手的结合,特别是骨折复位的时候,需要医生使出极大的力气,手术衣湿了干、干了又湿。

因为精力集中,手术台上根本觉不出累,可一下手术台,疲劳感立刻迎面袭来,“做完这一台还有下一台,回家后不愿说话,也不想动,就想立刻躺下休息。”

心愿是帮更多人远离病痛

下班回到家,毕荣修心里想的也都是病房里的病人:术后情况怎么样?明天的手术该怎么做?此外他还得留意着电话,因为急诊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往往是接一个电话,他就得立刻赶回医院救治病人。这也导致毕荣修的睡眠不太好,常常要依靠耳塞和镇静药物入睡。

为了缓解压力,毕荣修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摄影。“平时休班在家,就想办法放松一下,比如周末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南部山区,找一些美好的场景拍一拍,欣赏山里的美景和自己的'大作’,也算是帮自己减压吧!”

毕荣修表示,医生这个身份为自己带来很多,每当治好一个病人,看到病人病愈后的笑容,自己打心底里高兴,这也是医生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从事骨科工作37个年头,毕荣修今年正好60岁。站在医院骨科大发展的历史交会点上,他还是那个毅然选择学医的少年。正如钟南山说的那样,选择学医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2022年虎年春节即将到来,面对自己的“本命年”,毕荣修的心愿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病痛,同时他也希望医院和科室在虎年能够进一步向前发展。“祝大家和我自己在虎年工作顺利,体健如虎,幸福美满,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杨小锋医生:从骨科医师到铁杆中医的转变
万载这篇文章在市里获奖了!
前臂断成 4 节,患者扑通跪在医生面前……
老外在中国看病啥感觉? 6个外国人告诉你(图)
「春节不放假」在佛中医,他们为大家的健康坚守
孙树椿:打造骨伤世界的中国功夫(学术与临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