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精神卫生日 | 在沉重的世界里轻盈起舞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等着瞧吧,过不了十年,心理疾病会和癌症一样普遍。”曾经有一位长辈这么跟亦文说过。那时的她听了,不以为然。
那几年的北京,冬天常被浓重的雾霾笼罩着,亦文每天都捂得严严实实,穿梭在灰蒙蒙的通勤路上。她只关心今天的PM2.5是不是爆了表,孩子还能不能在操场上体育课;偶尔也和闺蜜闲聊两句,是不是要带着全家逃离北上广,回到南方那个总是蓝天白云的小县城去。不过,也仅仅是闲聊而已——从小镇做题家一路战斗,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把户口留在了北京,和老公一起供着一套30年房龄的“老破小”学区房,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对口的重点校,亦文的“新北京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怎么放得下呢?
可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患青春期抑郁症休学孩子的妈妈。“心理疾病”这四个大字结结实实地砸在了亦文的面前,也砸在了她规划、畅想了无数次的孩子的成长道路上。
回忆三年前,孩子的人生好像从初一下学期的一次同学冲突开始,就拐上了不可控的轨道。当女儿哭着回家向她诉说在学校被同学误解和孤立,亦文淡定地一带而过:“这有多大点事,谁不是磕磕碰碰长大的。你把成绩搞上去,看谁还欺负你?”想想自己的十几岁,好像模糊一片,哪有时间理会这些,谁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过来的?
慢慢地,孩子开始找各种理由逃避上学:头疼、恶心、心口痛;直到有一天,亦文发现她躲在房间里用美工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划下一道一道血痕……女儿休学了。就像上好发条的钟突然停了摆,放在那里,不能说没价值,可又不知道价值到底在哪儿。亦文第一次颓了,她想不通自己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怎么一点儿都没遗传给女儿。她试着去和孩子谈未来、谈理想、谈考哪所大学,孩子却把她推出房间,反锁上门。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第一次带孩子去医院的精神科看病,把她吓着了。这所精神卫生的专业医院离亦文上的大学很近,那时这里门可罗雀,每次走到门前,学生们总不由自主加紧了脚步,仿佛要摆脱那“神秘而又恐怖”的气氛。可是现在,这里竟然人满为患,挂不上号!拿着孩子“中度抑郁,重度焦虑”的诊断书走出医院的大门,亦文一时不知该往哪去。正午的阳光白花花地照着,却无法近她的身,她的头上,自带乌云。
回到家查阅了相关资料,亦文才知道,原来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早已慢慢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困扰全球约10亿人的普遍问题。而我国患抑郁症人数已高达9500万,其中5成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长辈当年说过的话,现在变成了沉重的现实。在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里,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是首位,其次是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这些本来应该和幸福相连结的字眼儿,却成为了让把人们困在消极情绪里不能自拔的罪魁祸首。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痛定思痛,亦文决定拿出在公司做项目的劲头,积极地着手解决问题。她带着女儿去做心理咨询,在沟通的过程中,却得到了让她意想不到的反馈。心理咨询师告诉她,她也是女儿重要的压力源之一,和女儿的抑郁情绪有直接的关系。亦文失语了……孩子成长在完整的原生家庭,父母都是三观正确,积极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亦文更是在女儿的成长中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和时间,可以说,这些年女儿上过的课外班,她都学过一遍。密集、深度的陪伴怎么换来了这样的结果?40岁的她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前所未有地迷茫与困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朋友一次偶然的推荐,亦文读了一本名为《心,是幸福的关键》的书。在书中,亦文读到这样一段话:“欲望使我们很忙很累。我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依赖越来越多。而依赖越多,依赖对象发生变化的概率就越大。为什么现代人普遍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生命难以独立,所以总在担心外在的种种变化,担心这些变化让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那一刻,亦文心底很深处仿佛有条弦被拨动了一下:是不是……我要的太多了?
回想来到北京的十几年,似乎每天都在过着升级打怪的生活。留京、升职、结婚、买房、职称、考证、生娃、入学……一个个具体而又实在的目标,就是亦文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样的自我激励不但自己用到炉火纯青,也无形之中加诸于女儿身上:那些“踮踮脚就能够到”的目标,只需要努力、再努力一点。而今,人生词典里没有“躺平”二字的亦文终于被现实“放平”了。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积极进取”也会带来如此强烈的副作用;而曾经自诩为最善于“平衡”的她也不得不面对“失衡”的局面。
她和朋友深聊了一次,发现自己这些年的打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停不下来。生活与职业环境中的竞争与攀比,就像一根细细的皮鞭,不断地抽打着她,如陀螺般旋转着。自己所付出的很多努力,既不是生存所需,也不是生活和生命的需要,而是这种竞争与攀比的压力让自己停不下来:因为停下来,就意味着倒下。而此时的女儿,是转不动了。
除了做一只陀螺,我还有别的选择吗?亦文轻轻问道。

心,也是快乐的源泉

这本书,亦文读了很多遍。书里的一个观点,让她反复思量:“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内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要想过得幸福,必须建设健康的心灵。”原来快乐,这么简单。它不是一个个人生“战利品”的叠加,而是去追根溯源找到去除负面心理的方法,改善心灵环境,让快乐自然的生长。
亦文加入了智慧文化的学习,开始了探索和改善的旅程。通过学习,她知道自己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不再害怕“停转”,而是开始一种能够静下来、慢下来的生活。只有有能力慢下来,才能够更好的观察自己,观察内心;也才能够更好的体会女儿的需要,给她真正的支持与爱。在这种静心慢生活中,细细地体会当下,感受那一份不被欲望驱赶的从容,不受期待钳制的自在。
回归自然,不再是古籍里隐居山林的传说,而是今人安顿身心、自我疗愈的良方。青山,田垄,桑麻,车马声不到的场院,喧嚣便不来,理解包容方能配得上欢喜自在。
亦文放慢了脚步,她不再急着规划自己和女儿的未来,而是更多地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反观与梳理。她知道,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靠智慧。一向粗枝大叶的她还学习了“静茶七式”,在家里布开茶席,邀请老公和女儿一起来喝一杯静心的茶。在水沸止停、茶烟氤氲中,亦文若有所悟:女儿也如同这紧紧团着的茶芽,需要在温暖的茶汤中慢慢地舒展,慢慢地释放滋味。自己要做的,就是静静地感受、观照、陪伴……
此刻,亦文的内心安静而温暖。

在沉重的世界里轻盈起舞

周末,亦文和女儿一起去了冰场。小时候学过轮滑的女儿,从步履蹒跚到逐渐掌握方法,很快找到了滑行的感觉,在冰面上自由地穿梭。
现在的女儿,渐渐愿意走出家门,走到人群中去,也更愿意和亦文分享自己的感受。看着女儿开心的笑脸,亦文更坚定了自己选择的方向:面前的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那些曾经计划好的人生轨道,在无常的冲击下越来越脆弱;成长之路,道阻且长。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着这样一份宝藏:点亮内心的智慧之光,它可以消融痛苦,照破烦恼,照亮生命幸福的方向。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让心从沉重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就能体会真正的轻松与自在。
泛着莹光的冰面上,女儿仿佛一只轻盈的鸟儿在自由的滑翔。亦文静静地看着,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抑郁症3.5亿——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一起来了解抑郁症
一起来聊抑郁症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你离抑郁症有多远
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15%!恨不了别人,就恨自己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你对抑郁症了解多少?远离“精神病”的方法是自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