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有什么“可怕”之处?为什么历史上要四次灭佛
userphoto

2023.10.02 江苏

关注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佛教之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因果”,也是老百姓口中常谈的报应,凡事杀戮恶行必会遭到天谴,看似迷信,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三武一宗不信佛法残害僧人焚毁经文,结果都没有好下场,佛教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以至于足以让帝王惨遭因果报应?

1.佛教诞生的传说

佛教,于公历纪元前诞生于印度,相传印度曾有一位王子名为悉达多,出生在恒河边的迦毗罗卫国,在他出生前,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梦中见到一头白象飞入腹中,在印度,象即为祥瑞的象征,这让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意识到将有影响国家甚至世界的人诞生,怀胎十月后,摩耶夫人在花园生下了悉达多,神奇的是,王子一生下来便会说话行走,走在花园中每一步脚下都会有一朵莲花盛开,这便是佛教相传的七步莲花。

悉达多在全国的瞩目下长大成人,不负众望,悉达多能文能武为人也善良谦逊国王和王后希望他一直生活在世界的美好之中,给予他无尽的荣华富贵,每日都安排载歌载舞的宴会供悉达多娱乐。

不让他感受到一丝人间的苦恼,但慢慢的,悉达多感觉这样的生活十分空虚,他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有一天,他趁着父母没注意偷偷驾车溜出宫殿穿梭在城市中,这一趟出行回来。

悉达多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世人生老病死的苦难,于是他依然放弃了荣华富贵,放弃了王子的身份,赤足踏上了修行的道路。最终在菩提树下发觉慧根悟出了佛法。

佛教融入中国

相传汉明帝刘庄在位时做了一个梦,梦里神光普照宫殿,第二天汉明帝询问阶下大臣,众臣听完只觉得是祥瑞但不明所以,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西方有神明为佛陀,神光乃佛光也”汉明帝听完大喜,于是遣使蔡音、秦景去西域拜求佛法。

使臣受命前往天竺引进佛法,后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公元67年抵达京都洛阳。皇帝下旨仿建天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取名“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便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三武之一,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时期,道教与佛教同时盛行,两教保持的平衡十分脆弱微妙,北魏宰相崔浩对阴阳和术数十分感兴趣,在结识道教的寇谦之后开始正式信仰道教,在对道法术数加以研究学习的同时,也向太武帝拓跋焘引荐道教,太武帝也深受影响成为道教的信徒,就此佛教与道教的平衡被打破,后期的灭佛举动崔浩亲力亲为但真的是所谓的佛道两家不两立导致毁灭佛教吗?

在崔浩向太武帝提出灭佛提议并大力主张灭佛的时候,引导他走入道教的寇谦之其实是极力反对灭佛行为的,也就是说道教没有明确的跟佛教过不去,就像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并没有把佛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太武帝和崔浩的灭佛也就是另有所图。

北魏一直将统一北方作为国家的目标,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是需要大量征兵征税,而在灭佛之前,只要人们看破世俗皈依佛门,就能免除兵役和赋税,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入佛家来逃避赋税,这一现象被崔浩发现,身为北魏的宰相,他需要采取政治手段以满足国家需求。

太武帝当然也深知这一点,于是选择排斥佛教后演变成为毁灭佛教,而演变至残忍的毁灭佛教也是在一根导火索的影响下最终形成。

446年,盖吴在杏城兵变,在镇压兵变的时候

,太武帝在长安的一所寺庙中发现了许多陈列的兵器,这让他怒火中烧,结合压制佛教的背景下,他认为佛教不满太武帝从而暗中支持兵变,于是他下令屠杀僧人烧毁经书,真正开始了毁灭佛教。

然而几年后,太武帝忽然废除了崔浩的宰相之位并以污蔑皇家之罪腰斩了崔浩,而太武帝自己也被侍从太监刺杀,灭佛的两人都遭惨死。

三武之一,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灭佛情况比较复杂,北魏末年时期,佛教有了权贵的信仰和庇护,佛教阶层逐渐庞大,就像欧洲黑暗时期教皇统治下的宗教,甚至可以利用宗教叛乱就比如北魏末年的“大乘起义”,喊着传授大乘佛法的口号闹事,这也让一些不怀好心的统治阶级看到了潜力。

北周武帝掌权之前,由大将军宇文护掌握大权,在此之前,宇文护已经毒死两任他不满意的少主,所以武帝宇文邕深知其危害处处听从宇文护,以暂保周全,宇文护大力推行佛教,武帝也极力推崇佛教,这也在宇文邕心里埋下了对佛教的不满。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夺回政权产出宇文护,随后他聚集儒释道三家辩论,从中听各家相互揭短,而佛教名声最差,最终结论儒家道家为首,佛家为后佛家自然是不服,不断争辩但无济于事,其实这次排名就是北周武帝表达不满和心中计划的起始,574年,北周武帝的灭佛行动开始了,最终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

公元578年,年仅三十五岁的宇文邕在征讨突厥的征途中病逝,在位仅十八年,几年后,北周也随之灭亡被唐朝所替代。

三武之一,唐武宗灭佛

中国历史上,唐朝最为繁荣昌盛且文化包容性最强,但为何唐武宗不接受佛教并严厉打击呢?

在唐前中期其实统治者和国民都是非常推崇佛教的,大修寺庙供养僧人,尤其是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一颗佛陀舍利送入我国,这引得国民更加疯狂的推崇,唯有儒家不敢苟同,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学者认为佛教是外来之物,并非中国之产物,他进谏唐宪宗反对佛教推崇儒家,这让正沉迷佛教的唐宪宗十分不满,最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但在此期间韩愈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佛教的危害,以及在政治方面如何消除佛教,这为后世灭佛埋下了一个伏笔。

到了唐中后期,国家开始走下坡路,朝政腐败国力日衰,然而佛家寺庙依然大笔花销用于修建寺庙供养僧人,大量国民也在不断涌入院门做僧做尼,唐武宗决心整顿,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真正迎来了萧条落魄,在动乱下,也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唐武宗真正把佛教视为异族外教,开始诛杀僧尼,拆毁大量寺庙强迫僧人还俗,最终寺庙被拆除六千四百多所,强制还俗的僧人共二十六万余人,收回良田千余亩。

但唐朝并未因此而国家好转,唐武宗也在在位六年时早早离世。

后周世宗灭佛

五代十国时期,许多国家都大大小小的打压过佛教,而周世宗的灭佛更为有效且和前三位不同。

五代十国是唐末安史之乱的产物,全国四分五裂动乱不堪,国民经济萧条生活艰难,佛家的苦修思想在此时显露,人们在无助痛苦之中再次选择了佛教,希望以此得到救赎,越来越多的百姓遁入空门,赋税人口骤减,这让原本破败的国家雪上加霜,于是灭佛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后周时期,佛家越来越肆无忌惮,私自修建寺庙招收僧人,重金修建佛像大肆宣扬佛法,甚至罪犯逃兵也会削发躲进寺庙寻求庇护,这让统治阶级难以忍受。

955年,周世宗开始了他的灭佛行动,但不同于前三位的灭佛,周世宗的方式相比来说十分仁慈,没有赶尽杀绝,与其说是灭佛,其实更像是一种严厉的整顿,具有强迫性但没有残忍暴力,停废没有得到许可建造的寺庙,但人口少的地区可以保留一所寺庙,会有规划的保留一些僧人,设立考核来保证遁入空门的人是真心信仰佛教而非逃避现实,设定专属机构负责剃度,这样的方法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历史对周世宗的评价也很高。

灭佛的真正原因

其实佛教本身并没有罪恶,佛教所带来的人性从善也教化人们仁慈善良,之所以被三武一宗如此毁灭,是因为佛教在融入中国时因其是外来的因素有很多不合古代中国国情的地方,寺庙也被利用成为逃避国家政策的地方,同时大量财富流进佛寺,僧人利益高于国民,“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大量人口流入寺庙也让国家的社会和军事遭受打击,古代人口本就匮乏,自己的国民不归属于自己而归属于佛了,这往往是让统治者最不能接受的。

三武一宗真的遭受因果了吗

其实仔细研究几位皇帝的下场,并没有所谓的因果报应,国家衰败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遭遇的必然趋势,而皇帝早逝也都是意外所造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看点】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运动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从北魏太武帝灭佛到唐武宗灭佛,探析“三武灭佛”的原因
三武一宗之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前因后果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背后是怎样的图景?出家、灭佛、绘画和雕刻
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的浅读与分析,宗教当引以为戒的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