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记】古甓考

    《诗经》云:“中唐有甓”,“唐”堂也,“甓”何物耶?砖也,甎也,塼也。砖为陶,古已有之,铺地,起墙,叠屋宇、楼塔、城垣。古甓多见,唯画文其上者方珍,非则一顽石耳,无甚可藏可考之用。


其源

    今存古甓中,有画像文字者,始于春秋战国时,秦汉为盛。而有年号而极早者,为西汉建平、东汉永平,出中原、西蜀。今晋砖日所出最众者,为越中,秦汉始有北来之徙民,西晋、三国吴始盛,东晋,尤永嘉南渡,中原士族徙居江南,携中原之风至,会稽为六朝繁华地也,砖自不言,自永和后,隋唐式微,至宋已罕。


    金石之学肇于宋,自欧阳修《集古录》始,其后有赵明诚《金石录》,载《汉阳朔砖字》,始载砖书。唐宋明多考碑刻、金文,砖文甚少。至清乾嘉始,嗜砖者甚众,为未有之盛。砖遂贵,阮元、张廷济仅得八砖,乐而名斋为“八砖吟馆”、“八砖精舍”。是时砖集百出,尤湖州有陆心源者,搜蓄汉至元古甓千三百枚,筑亭藏之,辑《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存以影,注以考,为时之峰脊。清后渐衰,开放元年至今,古甓多出,嗜之之人又众,此又所以为此文也。


其类

    砖芸芸众,须类以窑、时、地、形、色、纹诸类,类比而明。

    窑多专烧、暂时烧,然以专窑烧为多。时多出汉、三国、唐宋,然以晋为多;地多出关中、蜀,然以越中为多;砖多出墙、塔,然以墓为多;形多有方、扇,然以长方为多;色多有黑红,然以灰为多。纹多有人像、鱼虫,然以纪年为多。文有阴阳正反,然以正阳为多。文多押于四面,然以长条面为多。

    汉晋有大窑,供人定制,如“万岁不败”砖,量其多也。亦有小窑,为一次多烧。其法炼泥入范,范一面或数面有阴文,坯出则晾干待入窑,亦有如钤印者,唐宋明清砖多见此法。制模时,有正反失误者,所以文时有反字。


    汉砖多纹饰、吉语。有四神、龙凤、人禽、鸟兽、鱼虫、车马、钱格之属。吉语有万岁不败、宜君高官、阳遂富贵、长寿安乐之属。汉有十六字砖,文曰:“海内皆臣,岁登城郭,道无饥人,践此万岁”,小篆之风,修雅隽美。西蜀出二十四字汉砖,文曰:“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阳文方篆,为字砖精美且巨者。

    纪年自汉武帝始,为“元狩”年。然汉砖有年号者极罕,存极早者为汉建平、五凤二年砖。晋砖多纪年,且多有官职、姓氏其上,如“凤凰元年故丰长安”、“天凤三年鄣郡都尉”、“甘露二年丹杨徐使君”、“丹阳故鄣君宜官周富贵”、“永和九年太岁在癸丑十月”、“太元中晋武阳令金氏”“太康五年陈氏造富宜子孙”、“凤凰三年作壁”、“大晋永康元年庚申作”、唐大中三年、六年、十三年,宋元嘉三年等。 



    色质决于泥坯、窑温,坯内铁质多则色赤且坚,反则灰黑,温过则色赤且坚,反则灰黑。三国、西晋多红心,东晋多灰黑。汉砖多方挺,晋砖多曲变。

    汉砖文字规整清晰,硬如铁,晋砖铭排布疏朗,字口模糊,多出错讹。汉砖两面纹饰多斜线、圈纹,晋多麻袋纹。

    地多出以越中,若山阴、湖州、宁波。铭文文气,笔画精细,且尺幅适中。质地细腻、肌理莹滑,作砚最佳。

    古甓千万,孰者为珍?珍者须取质坚中完整者,完整中图文明晰者,明晰中图文稀罕者,抑或有典如永和九年、太元中、永宁、凤凰、五凤诸类。



    其用

    考史实

    《庄子》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所谓“道在瓦甓”也!千年来,朝代更迭,天灾兵燹不知几轮,可记可读之物,甲骨、金鼎、碑石、陶瓦、简帛幸存甚少,而砖多埋地下,少被扰之,因其可考且成体系成也。朝代兴废之外,其所记之风物人情、年号官职、姓氏繁衍、文字演化皆是可宝之物也。清陆心源云“金石文字之可贵,以其可以考古事、证异文、故学者多嗜之,而于古甓亦然。往往于残断剥蚀中,于地理、管制藉以订讹补缺,而姓氏之稀异,亦一时遇之。若夫字迹之瑰奇,尤变态不穷,虽间出匠工俗手,其古致亦可喜也。”




    考文字

    “是砖也,可以补隶书之缺佚,可以见字学之变迁,可以参史乘之异同,可以证六书之通借。”宋《宣和书谱》云:“字法之变,至隶极矣。”今所知字体之流变,皆得诸当时之物焉,秦统以篆,后之汉晋南北朝,天下分合之速,更迭之剧,为文字演化为之繁复,篆、隶、草、行、楷五体并举。然宋人曾言:“前汉无碑”,唯摩崖与砖传矣。除极少如“万岁不败”、“徐龙”、“甘露”龙等为秦之遗风,汉晋书体由篆而化出草篆、缪篆,后以隶变,为隶书,或八分书,或为隶中带篆,或隶中向楷。汉书多结体方正,布局谨严,字划规范;晋书多自由率意,稚拙天真,更有字划增删,通假别字。


     “点划奇肆,偏旁增损,足以推见由篆变分(隶)之始。”(杨岘《千甓亭砖录序》)。康有为云:“西汉未有隶书”,隶至东汉成矣。行书脱隶书之草率者而出,近人刘师培云:东汉“延熹七年纪雨砖与汉隶稍异,已开六朝瘗鹤铭之先。”(《瘗鹤铭》在镇江焦山江心岛,传为南朝梁石刻,用笔奇峭飞逸,略带隶、行书意趣,为楷书风范。) 东汉通行隶书,庙堂所用,篆书仍存。两晋南北朝,书已行化、楷化,然篆隶仍存。读斯砖铭,如亲见古人书写,点画弯折,顿如千年之生气。而所书之文字,当可以实迹而证今所疑之伪谬。


    作砚

    古今作砚之材多为石,亦有陶、瓷为之,如四大名砚之澄泥砚即为陶也。而瓦当古甓作砚者,古已有之,宋为盛,王安石、欧阳修皆尚之。古甓作砚,历数其佳,一曰高古,千年之物,置上案头,对之可发古之幽情,尤其铭文斑驳,又记一段史事,大堪咀嚼。二曰发墨,越中所出尤其可称,开穴磨堂,胎泥细腻,留墨而涩毫,堪用类名砚。三曰可玩,握之盈掌,冬温夏凉,观铭文苍古、胎纹如云,可娱目又可助文也。



    作几座

    文人雅士,庭院文房,多置蒲兰、盆景。所谓本、盆、几三者不可缺也,几可木作、石础、古砖,而古砖附图文者尤是古雅清致,古甓色沉而意幽,形拙而基稳,不夺反助盆景之玲珑孤绝,显蒲兰之纤碧仙姿。更可置瓷铁香炉,博山云鹤,祥雁瑞兽,烟袅袅似自远古来;摆清供,香橼佛手,瓶花古书,色由苍上而发;更可挖为盆,植水仙、菖蒲,鲜润苍古,相映成趣。又可为壶承,壶盏散置,清泉上台,尤其甘露古甓承茗具,饮甘露茶,观壁悬《桃花源记》横披,下置 “太元中晋”砖,以“永和九年”砖砚磨墨,临一篇《兰亭》,此三者,目、舌、手,诵千年之美文、笔传千年之文墨,摩挲千年之雅物,如睹时景,游旧径,极致古雅事也。


    作画

    自古碑以拓传,而古甓亦可。拓朱于纸上,旁注以勘考之文、吟哦之诗,题款印章,装裱悬壁,甚是古雅。更于拓影之上,简笔以兰草花卉,或制以博古图,谓吉金画,其清趣如真清供也。砖铭之奇峭飞逸、肃穆沉古,皆更可入书法、治印,为启发之借鉴,功莫大焉。





    名砖

    物以稀为贵,古甓亦然,古甓之贵以稀,甓中更有稀者益贵。计有数种。一曰汉砖有年号者。汉始行年号纪年,汉砖镌年号者极少,西汉建平五年砖为所见最早纪年砖,越中最早纪年砖为东汉“永平八年”、“建初六年”。后之“延熹”、“熹平”、“光和”亦珍。川渝及中原之汉时画像砖,车马人物,歌舞宫阙,精细若动,堪为重宝。二曰三国砖。三国更迭繁复纪年极短促,砖稍贵,吴之黄武、神风、天玺,其天玺纪年仅六月之短。钱定一藏五凤二年砖,翁方纲得“五凤三年”砖而喜作《五凤三年考》。其他若 “大吴五凤三年武陵太守谢府君墓”、 “宝鼎三年陈氏作”皆名。三曰砖由文贵者,如“永和九年作”晋砖,更有“永和九年太岁在癸丑”或“晋永和九年癸丑岁”。出山阴,此年王右军书之兰亭雅集诗序,起篇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九年”之真迹已没,真砖犹存,岂不贵哉。又如“太元中晋”晋砖,晋陶渊明有名篇《桃花源记》,开篇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与永和九年异曲同工之妙也。亦贵。四曰砖以人贵者,昔周作人在绍兴马下桥得三国吴凤皇砖,遂以“凤皇砖斋”名其书斋。周树人得南朝梁大同十一年砖, 拓砖文及纹饰,制为砚,辗转皆携用之。五曰因人评贵者。清有古砖铭“汉瓦多长乐,晋砖有永宁”,长乐、永宁年号入联,为联中极工整者。钱泳《履园丛话》记有“永和九年七月”砖研一方,研背有梁同书刻铭:“顽物千年遂不磨,不知荡蹫几沧波。昭陵玉匣今安在,断甓犹传晋永和。”永宁、永和砖岂不贵耶?六曰砖本不贵,因镌刻而贵者。或匠人制砖而以竹刀随意刻画之文;或砖砚上有名人刻文者,如吴昌硕之铭刻砖。其他如汉吉语砖“万岁不败”,面世最多,笔画之增删、篆隶之互换,最是变化多端,其以鸟虫篆、铁线篆为最珍。



    砖著人事

    南宋洪适之《隶续》录东汉建初、永初砖文。

    宋淳熙中,陆游于三山筑园开渠,出三国吴“永安五年七月四日造”、“晋太康十年七月造”砖。

    明人徐渭以字画易得太康瓦券。陳雪樵藏有“永兴二年八月”砖。

    清钱泳《履园丛话》载:“近来好古之士,渐次搜罗,日出日多。老友海盐张芑堂征君作《金石契》,山阴陈雪樵骑尉有《古砖题字考》,又吴兴陈抱之太学作《金石图》,俱载有汉、魏、两晋、六朝诸砖。”

    康熙四年,吴之村民于小雁岭掘地得一砖,文曰:“大吴宝鼎二年,岁在丁亥作”十一字,书法在篆隶之间。侧有螭文,笔势劲挺。

    清乾嘉时,金石大兴,藏砖遂为雅事。风行于世,砖遂贵,甚一枚值银数十两。

    乾隆五十年,吴中大旱,居民于太湖中掘井得数百块,皆太康砖也。其文曰“太康七年七月十七日吴贺申作”十三字。乾隆五十八年绍兴府城蕺山下居民商姓于住屋清晖轩下掘土得砖,侧有“隋大业九年太岁癸酉袁”十字,砖顶有“迟柠”二字,疑陶人名也。



    嘉庆二年,南康谢蕴山先生为浙江布政使,辟东园屋,得永平砖八块,先生大喜,定为晋惠帝时物,遂名之曰“八砖书舫”,赋诗纪之,一时和者,至数十家。嘉庆四年,山阴兰渚山土人掘地得一穴,大逾瓮,有好事者缒入,昏黑不可辨,地宽广约一间屋许。以火照之辄灭,以手扪壁得古砖五,每块长一尺六寸,厚二寸,博一尺许,上有“晋太元廿二年建墓”八字,作阳文凸起,四砖皆同。其一砖尺寸相仿,文已磨灭,惟存“君讳坚,字君实,会稽山阴人也。长子玩,次子玫”,凡廿二字,阴文。五砖皆楷书,

    清嘉庆张芑堂曾刻《金石契》收“永和九年七月十(下缺)”砖。梁山舟侍讲尝题一诗云:“顽物千年遂不磨,不知荡蹫几沧波。昭陵玉匣今安在,断甓犹传晋永和。”

    清朝道光年间,阮元为两江总督,修扬州官邸而得古砖八块,遂名斋为“八砖吟馆”。张廷济蓄汉晋八砖,即喜而名斋曰“八砖精舍”。冯登府更有“八砖五砚斋”。 

    清道光陈春晖收砖三百余方 “具次其年代,详其尽寸,记其出处,间附以论说,抄写成帙,名《运甓录》”计六卷。陆增祥著《八琼宝金石补正》,录砖文一百七十余,且多制砖砚。

    清光绪端方得东汉刑徒砖二百余,编《陶斋藏砖记》。罗振玉刊刻《恒农砖录》。


    清末吴昌硕尤喜砖砚,富藏,其“宜子孙”砚,有诗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一诗中有文人五好也:藏砖、作砚、考铭、习书、养水仙。吴更有“吴黄武元年砖砚”,谓“清光日日照临池,汲干古井磨黄武。”砚为自制并镌铭曰:“壬午四月金俯将持赠。黄武之砖坚而古,卓哉孙郎留片土,供我砚林列第五。仓硕。”是为砖人自制、自铭、自用、自珍之佳话也。

    清吴隐手拓藏砖,著《遁庵古砖存》,辑所藏砖拓片为《遁庵砖录》。

    民国周作人得“凤皇三年”砖,记曰:“一九一五年五月十七日,在马下桥下小店,得残砖一,文曰'凤皇三年七(下缺)’,又一砖完好无文,但作泉纹。下午拓凤皇砖文二纸,盖吴时物,阅《古砖图解》,饮酒,食罗汉豆。”并名以“凤皇砖斋”,更作朱色铭文拓片为信封,快意同友飞笺往来。

    民国周树人:“曩尝欲著《越中专录》,颇锐意蒐集乡邦专甓及拓本,而资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仅古专二十余及打本少许而已。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余悉委盗窟中。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因仅著《俟堂砖文杂集》。


    今海上童衍方,有《宝甓斋集砖铭》,收录古砖及砚48方,其为西泠印社人,铭刻尤贵,为时人所尚。

    清中晚至民国,砖述无数,列有:褚千峰辑《古砖录》,张燕昌《三吴古砖录》,冯登府、释达受各有《浙江砖录》,周中孚《杭嘉湖道古砖目》,徐熊飞《古砖所见录》,陈宗彝《古砖文录》,丁芮模《汉晋砖文考略》,陈璜《泽古堂古砖录》,邹安《广仓砖录》,黄瑞《台州砖录》,孙诒让《温州古甓记》,罗振玉《高昌砖录》,王献吕《宝鼎精舍古砖录》,纽重熙《百陶楼甓文辑录》,吴廷康《慕陶轩古砖目录》,严复基《严氏古砖存》,吕佺孙《百砖考》,纪大复《古砖品》,宋经畬《瓴甋录》,陆增祥《皕砖研斋砖录》。而其中之集大成者,为陆心源也。


    陆心源者,清咸丰已未举人,后以诰授荣禄大夫三品顶戴福建盐法道致仕,中年归里,以藏书之富冠两浙。其“七岁就塾,先大人授以元康砖砚,而训之曰:'是砚非端非歙,二千年物,辨其文字,可证经史,自昔名流,珍如球璧,期尔学成,勿为俗士。’余小子受而识之不敢忘。”又受同乡章紫伯教,光绪六年,“乘扁舟,往来苕霅间,败壁颓垣,往往见宝,不及一年,得砖千余。” 藏砖之富,无出其右。次年于湖州月河街旧宅前院筑千甓亭,悉藏所得。更拓所藏古砖,辑《千甓亭砖录》六卷,十四年后又作续录,二十年合辑为《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记砖凡千三百二十枚,详注各砖之纪元、地理、官制、姓氏,为砖人不可不览之作。然其所录永和砖,计十二年,内独无“永和九年”砖,亦是一奇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篆非隶的祀三公山碑,对清朝文人黄易的碑刻鉴藏有深远影响
湖嘉“砖”事
【临 帖】临书札记(四) ■王学岭
《中国书法史》:西汉的刻石文字
浅论梁启超的篆隶书情结(中)
鉴藏 | 五凤砚斋藏砖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