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法略说(21)寻经起问
百法略说(21)寻经起问

【正文】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这一句话叫“寻经起问”,前面世亲菩萨引了佛经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来作为百法明门论的核心观点宗旨,而这句就是寻着、沿着这个佛说的话来继续提问,问什么是一切法呢,怎么才算是无我呢?这两个问题两句话,翻译成白话很简单,容易明白。
但是注意的是,窥基法师在讲这句话的时候,顺便讲了问问题的几种情况,对我们现在学佛的态度还是有借鉴和启发的:
【窥基解】问有五种,谓:利乐有情问、不解问、愚痴问、试验问、轻触问。此,即利乐有情问也。
【广益纂】问有五种:一利乐有情问,谓菩萨知一切无我而众生不知,为欲利乐故问于佛,使其了悟革凡成圣也;二不解问,谓自己于一切事理不明,而问于人也;三愚痴问,谓愚暗痴迷于理事不分,而问于人也;四试验问,谓以己所知问于他人,以验他知不知也;五轻触问,谓我慢无状,而戏问于人也。此菩萨设此一问。即五问中利乐有情问也。
我们通过窥基法师和广益法师的注解来看看这五种情况:
第一种叫“利乐有情问”,有情就是众生了,经里面常见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大菩萨向佛陀请教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因为众生不懂,而且众生不但不懂,连好的问题都问不出来,所以他们假装不懂来提问,请佛讲解,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从佛法中受益,所以佛陀经常会赞叹这些大菩萨说,很好很好啊,你能够慈悲大众问如此殊胜的问题。本论中世亲菩萨的这个“寻经起问”其实也是为了利益大众而提问的,所以也叫利乐有情问。
第二种叫不解问,就是对于道理和事情,只要不懂就问,这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很多人是怕丢面子,不懂装懂,宁可不问。
第三种呢,叫愚痴问,就是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好多人没事了就会喜欢问,你们学佛了是不是真的不吃肉啊?还有一些问题呢,是因为你自己搞不懂基本概念的涵义,或者逻辑混乱,问出来的问题也没有意义,比如有人喜欢问“为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啊?”看起来好像是在琢磨道理,实际脑子里的逻辑是混乱的,对于佛法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所以才会有这样愚痴的一些问题。
第四种呢,叫实验问,就是明明自己知道,故意去试探别人。这个又分不同的情况,比如老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知故问,这就是好事。但是现实中还有很多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通过试探别人来突显自己,这就是对别人不尊重的油滑的态度,这也是无益而且近乎于无聊的行径了。
第五种呢更为过分一点,叫轻触问,就是狂妄傲慢的不成样子了,而且对他人极其的不尊重,为了戏弄别人贬低别人,这个时候贪心、慢心、嗔心、痴心其实都严重的很了。
为什么要强调一下这五种问问题的态度呢,其实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平时跟出家人接触,跟居士接触,聊天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为了理解佛法,为了帮助他人理解佛法?还是问一些愚痴的问题,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问一些无聊的问题?大家学佛,都知道得到人身遇到佛法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时时刻刻记得学佛的目的,多深入法义,多持戒修禅学教理,少关注一些无益的事情和问题,这样才能不白白浪费了今生学佛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底有没有佛?拜佛真的有用吗?别再愚痴了
佛语经典语录100条
简单点,行么?(钵雲摩)
大乘密教喻
简简单单地活着
宝云经卷第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