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丢哪去了?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国家也不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窘境:我们到底还有没有文化,我们的文化哪儿去了?


相信会有很多人立即站出来反驳:我们怎么会没有文化呢?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不是赫然屹立吗?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诗人,又出现了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促进社会进步的科技成果,这不都是文化的体现吗?


误会。这里说的“文化”不是指过去,不是过去这些带给我们荣耀和自豪的璀璨的历史文化。说的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有没有文化,那些优秀炫烂的文化在我们身上有没有很好地传承。


什么叫做文化?词典里有明确的解释,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技、艺术等。


那么如今的我们究竟有没有文化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人间正气负责,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以此为导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们的精神的体现。


而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这句话基本上是空谈,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满街的哈韩哈日族,充斥电视荧屏的低俗的全国选秀,以及“我的地盘我作主”之类的广告语,根本体会不到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我们心灵的纯洁的城堡几近崩塌,没有信仰成为我们的信仰,急功近利、人心浮躁成为社会的通病。


《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世经典,两千多年来有多少文人书生把它背得滚瓜烂熟,研究得深入骨髓,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汗颜。而今若不是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里用了七天时间像扫盲一样普及了一下《论语》,让我们顿悟,原来我们的祖先竟如此之大智大慧,估计我们早已把它当作历史的尘埃,从自己的心里彻底清扫干净了。


这只是一部《论语》而已,《大学》呢,《中庸》呢,《诗经》呢,《尚书》呢,又有几人在读?不是说研究,只是粗浅地读,又有几人呢?再优秀的历史文化没有人去学,去重视,只是挂在嘴边向别人炫耀一下自己知道的几个书名,虚无地自夸一下,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周杰伦的《东风破》、《千里之外》确实很好听,无数的十五六岁的孩子们都喜欢得不得了,以为那就是古典诗词,其实这只不过是借鉴了一下古典诗词,离真正的诗词的意境还相去甚远。


孰不知我们的《全唐诗》有四万多首,《全宋词》有一万九千多首,其中不乏传世之精典,而这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零头而已。然而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所接触的、


所背诵的不过寥寥几十首,又怎么会对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呢?我们并不赞成古典诗词的过度重视,但它确实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得太快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丧失,更是我们整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


我们的祖先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首要大事和终极追求,做人、做事、交友、邻里关系乃至国家大事无不以“德”作为行事的根本准则。


而如今,在全球自由化的今天,发展经济,个人奋斗,追求快乐,崇尚自由成为主题,当然这没什么不好,这是必须的,但作为为人立本的“德”却连一丝提起的迹象都未显现出来,未免有些不太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现在的人们太忙了,我们一味追名逐利,我们心浮气躁,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祖先留给我们的“宠辱不惊”、“闲庭信步”不复存在,祖先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在如今这个时代湮没如碎纸机内的纸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不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气,多少游侠名士,多少醉卧沙场的英雄,如今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再也不会看到他们的影迹。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个个女孩子穿着男孩子的服装招摇过市,毫无一丝淑女气息;


一个个男孩子皮肤白晳,脸庞清秀,一嘴哗众取宠的港台腔,宛若《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更无一丝男人气概;电视、报纸、网络狂轰乱炸.充斥着明星自爆的私生活和他们自造的绯闻,生怕别人忘了他们的名字;


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广告,什么补肾的,壮阳的,丰乳的,美臀的,仿佛中国的男人都没了阳刚,中国的女人都没了风韵,而我们心目中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淑女,只能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才能看到,如郭靖,如乔峰,如黄蓉,如阿朱。


很羡慕不少国家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可以看到苏格兰人穿着自己的盛装,吹着风笛,自豪地走在大街上,任来往的外国游客欣赏着这道风景;你可以看着我们的临邦韩国的姑娘们穿着自己的大裙子,唱着“大长今”一路走来;你也可以看到原始的非洲部族的姑娘小伙穿着不知什么材料做的奇装异服尽情跳着火把舞;


你更可以看到南美性感的桑巴舞,以及他们闻名世界的民族服装服饰。而我们呢?我们有吗?旗袍吗,马褂吗,那是满族的民族服装,不是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人的服装;唐装吗,那是不知哪个设计师推出的自己臆想的新国服,可以让几位外国领导人穿上后站成一排拍照留念,那不过是促进国际交流的一种工具,不是我们自己的来自真正中国文化的东西。


所以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不仅如此,我们的民俗文化已成了国内旅游景点的一项展览和出国巡演的一个项目,而不是在民间广泛流传;我们的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瑰宝无人拯救;我们的几千年的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成了他们的节日;


我们的围棋、品茶成了东瀛的棋道和茶道。更远一些,我们的蹴鞠成了英国人发明的足球,成了欧洲和美洲人的足球,我们的球队还要层层闯关,费尽吃奶的劲也挤不进人家的世界杯游戏中,眼巴巴地成为看客。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只限于书籍中,只限于富有知识和良知的人中,只限于我们的模糊的记忆中,只限于渐行渐远的历史中。更多的,我们所能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是我们没有文化的拙劣表现:城市中,车辆和行人看谁更快;闯红灯、跨护栏成为习以为常;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成为生活必备;


“肯德基”明亮宽敞的大厅里坐着光着膀子赤着脚趿着拖鞋的大汉;球场里响彻高吭的“国骂”声;大街上两个人在声嘶力竭地吵着,周围一群人在无动于衷地看着;企业往外排放着废气和废水,污染着我们的母亲河;山西的黑砖窑里的工人兄弟好像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 

通过无数现实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在今天渐渐淡化,甚至出现了衰退,我们不能也不敢妄自尊大地称我们很有文化。


我们应该承认,没有文化就是没有文化,我们的目的不是向别人展示我们没有文化,而是必须要深刻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就像风中的沙一点点流散了,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很好的传承,是没有人传承,还是我们本就不愿传承。



很多地方,文化建设只是表面文章,这就好像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些地方历史上出了个什么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或是作家,当地就提出自己已经是什么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提出要建成什么文化名城,仿佛从此就真的成了什么名城。


要知道一个地方出了几位名人,留下几篇名作,对社会和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固然是好事,它本身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但不能因此就推断出这个地方就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化圣地。那几位名家再伟大再优秀,也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他的家庭就一定是一个书香门第,他的故乡就一定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他们只是一个个零星的点,没有连成一条平直的线,更没有形成一个广阔的面。记得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说过类似的话:一个地方不是因为出了几个名人,就断定这个地方肯定有文化。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有文化,关键取决于当地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文化素质,取决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全民的文化素质真的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那个地方、那座城市才真正称其为有文化,真正称其为“文化名城”知道了严酷的现实,我们却不能沮丧,我们要做的是知耻而后勇。除了学习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所处的环境:对待自己,要自尊,要摒弃一切不好的陋习;对待他人,要互相尊重,不卑不亢,不谄媚高官领导,不怠慢不如自己的人;对待自然环境,更要尊重,不进行掠夺,让它有可持续的生命;对待社会环境,要正确看待,不悲观,不绝望,要有改变它的坚定信心,更要有改变完善它的行动。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明真的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吗
健康时报:传统名方花羞膏,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
清明节将至,实践活动名单已备好,祭扫可不是唯一选项哦!
刘氏宗祠天下传,那么你知道宗祠存在的意义吗?
10月23日重阳节,重阳节有3大禁忌是哪3个?早知道早受益
8月8日立秋,要吃四样做八事,有五个属相要“躲秋”,是哪五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