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 个人类深信不疑的伪科学,就这样咋能带着地球流浪

我们之所以相信某些所谓的事实,是因为我们听了太多次或者是因为其他人都相信。因为这样,我们也相对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失去了追求事情真相的欲望。

著名的数据集合网站 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在今年年初“盘”出了一大批在社会中广为传播的谣言,囊括天文、地理、人物、事件,作者 David Mccandless 为民解惑,告诉大家:原来备受民众笃信的事情有时不见得就是真的。


谣言 1

舌头上的不同部位负责感知不同的味道,其中舌根尝苦、两侧后半部尝酸、两侧前半部尝咸、舌尖尝甜。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味觉分区”。



辟谣:

舌头上其实没有所谓的“味觉分区”。

1901 年,德国人 D.P. Hanig 在论文里提出了人类舌头的某些区域对特定味觉会更加灵敏。但那时候,味觉科学才刚刚起步,这并非是一个明确的科学结论。

直到 40 多年以后,哈佛的心理学家埃德温·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将其翻译为英文,并重新绘制了图表。但他在解读原文数据时,把图标的相对敏感度,当成了绝对敏感度。

于是,便有这么一张“味觉地图”。舌头各个部位对应的各种味觉的灵敏度,不知被夸大了多少倍。



还是碍于科技的发展,这个被夸大的味觉地图就这样流传了将近 30 年,并且已经成为了常识。

现下“味觉分区”的应用在烹饪行业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品尝咖啡和红酒的时候。

比如说,舌头两边向上卷起,这样就可以过考虑掉红酒中的酸味,在更加专业的葡萄酒品鉴当中,还出现了特制的品鉴酒杯。



据说这种酒杯拥有独特的曲线,目的就是让你喝的每一口红酒都能落在舌头上最正确的位置。

然而在 2006 年,Nature 上的一篇文章,推翻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并表示,感知每一种味觉的味蕾是随机分布在舌头表面的,各种味觉感知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味觉体验往往是你的味蕾和神经系统进行交互作业。

所以以后有人在你面前用这种“味觉分区”品鉴酒的时候,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谣言 2

东西掉在地上,5 秒钟之内捡起来就可以吃(心动)



辟谣:

多项研究调查表明,当食物掉在地上或者桌面上时,细菌转移几乎是立即发生的状况。它一秒钟的机会都不给你,会立刻、马上、迅速感染你掉在地上的食物。

“5 秒钟规则”更应该更名为“零秒规则”,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和沾染的细菌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关系。食物沾染细菌主要还是在于接触地面(桌面)的类型、食物的种类、地面(桌面)的细菌类型和细菌在地面(桌面)存在时间等等。

而至于为什么会出现“5秒钟规则”呢?

有的人是从小就接受了不要浪费食物的教育,还有的人是抱着“我一辈子都这么干,也没出什么大事”的侥幸心理。



实验心理学家、罗格斯大学人类生态学系教授威廉·K·霍尔曼(William K. Hallman) 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会在做决定的时候进行快速风险(收益)评估,而是依靠一种名叫“heuristics”(启发法)的认知捷径作出决定。

启发法是人类利用手头上固有的信息做出快速决定的办法,很显然,这些决定大多数是建立在信息缺失或者有缺陷的假设之上。

在“5秒钟规则”中,人类的肉眼是看不见细菌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将它忽略,尤其是“好吃、很贵”的食物掉在地上的时候,人们往往还会立刻捡起来,放进嘴巴里,稍微讲究一点的可能会煞有介事的吹一下,他们相信这样没啥大事。

而对于我本人来说,掉在地上或者桌上的食物到底捡不捡,主要取决于这个吃的贵不贵以及当时我是不是饿到眼冒金星。



谣言 3

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总会有人跳出来黑一把,生理缺陷、智商下限总有一个能成为某些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比如说拿破仑。

拿破仑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七。

辟谣:

著名“矮个皇帝”拿破仑的身高其实是人为拉低的。



拿破仑的官方身高是五法尺二法寸,换算成英寸是在五尺七寸左右,放在现在大约是 170 cm 左右。

170 cm 身高的人大有人在,尽管在现在可能也只是中等个子,但在 18 世纪末,法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在 165 cm 左右。所以 170 cm 的拿破仑已经超过了当时男性平均身高,可以算得上是中等偏上身高的国王。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然而作为拿破仑的宿敌英国,可不这么想,直接忽视了地域尺寸的差异,开始大肆散播拿破仑“五短身材”的谣言。

而拿破仑则忙着欧洲统一大业,拿破仑心里可能想着,等到他统一欧洲的时候,他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测量尺寸,从根儿上杜绝这件事的发生。

谣言 4

爱因斯坦数学只得了 1 分,都没够及格线。



天才们的故事总是特别“鸡汤”。他们的故事无一不是小时候家里贫穷、身体不好,经过自己不断发奋图强,最后逆袭成为人生赢家。

这样的鸡汤故事喝多了,总是给我们一些错觉,就是他们这样都可以,那我肯定更可以啊。

辟谣:

爱因斯坦的数学的确值得了一分,但这一分代表的是德国考试成绩评分制的最高分制:优秀。

‘I never failed in mathematics,’ he replied

在接受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学者的询问时,爱因斯坦是这样说的↑

附德国考试成绩评分制:

1分:sehr gut(优秀)

2分:gut(良好)

3分:befriedigend(中等)

4分:ausreichend(及格)

5 分:mangelhaft(不及格)

6分:ungenuegend(差)

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不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但事实上他从小就非常擅长数学和物理。所以别再拿他的“一分”成绩熬鸡汤了,人家的一分,是天才的一分,而你的一分,是回家挨打的一分......



谣言 5

黑洞就是可以吸进去一切的“洞”。

爱因斯坦在 1916 年用他最著名的广义相对论推测出了黑洞的存在。而真正创造这个术语并且证实这些东西的确存在的人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Dr. John Wheeler)。

黑洞被证实的确存在,但他是我们概念中的“洞”的形象吗?



辟谣:

NASA 表示黑洞并不是洞。黑洞只是地心引力非常强大的空间,强大到光也逃不过去。黑洞几乎是看不见的,用肉眼更是无法辨识。天文学家用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定位黑洞,并且观察黑洞附近的恒星与其他恒星的运作有何不同。



NASA 官网还有更加详细的黑洞介绍,趣味性十足,感兴趣的你可以去研究一下。

谣言 6

千万不要叫醒一个梦游的人,否则梦游者非死即疯。



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当中,叫醒梦游者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种种恐怖画面更让我们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梦游大多发生在深夜,不易被发现,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秘并且带有恐怖气息的事情。电影或者新闻报道中的梦游奇闻更是将这一“睡眠障碍”推向悬疑的方向,让人不寒而栗。



辟谣: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梦游是睡眠障碍症的一种形式,和睡觉磨牙、说梦话一样,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

关于梦游的成因也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是遗传、大脑发育或者过度劳累导致。最重要的是,梦游的人是可以被叫醒的。

关键是叫醒的方式。

梦游者在梦游的时候是无法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的,睁着眼睛不认识人,对疼痛的刺激没有反应,自言自语但却没办法和别人交流等等等。



为了避免患者在梦游时发生撞墙等伤害自己(甚至他人)的举动,在这些行为条件下,叫醒梦游者需要一定的技巧:

梦游者行为较为温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引导他/她回到床上。

对于有固定时间梦游的患者可以采用提前叫醒的方式阻止梦游行为发生。

如果梦游者的行为超出你的控制范围,你可以远距离(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出高分贝的声音将其叫醒。

被叫醒的梦游人并不会因此收到太大伤害,他们的表现和睡觉被突然叫醒时的反应差不多,有点迷惑不解,也有点困倦。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发现身边的人有梦游的症状,一定要去咨询专业的睡眠医师。

认识世界的过程有时就是颠覆常识的过程,更何况有的常识仅仅是那些从“广为流传”“听说”开始的错误认知。错误的认知传播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在这段时间里,也正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犯错,而犯错,是为了避免更大错,在一次又一次的改正中去完善自己的认知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们信了很多年的这些事 居然都是谣言
18 个舌头冷知识,来认识一下你最咸湿最狂野的器官
爱因斯坦的五大预言,只有两个还未实现?其中一个令人担忧?
在学校学到的十大谬论
梦游不能叫醒?饭后游泳会抽筋?舌尖甜舌根苦?
爱因斯坦去世前烧毁了自己的手稿?真相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