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标山与王北极的传说 — 中国赤水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雨标山、王北极的传说,参加工作后,因工作的性质,接触到赤水地区最早编纂的地方志,看到用文字记录下有关雨标山、王北极的记载,也听到过在新县志中是否将王北极、曾蟾光等人收入人物志的争论,再次听到有关王北极除妖降龙和雨标山的传说。直到今年仲夏,受罗晓艺主任之邀,与文旅局、作协一行六人,在当地村支书与四五位村民的陪同下,近距离地和雨标山来了一次接触,聆听当地的老人讲述有关雨标山、王北极的传说。

雨标山,离城大约不过几公里,在今天台镇、复兴镇交界处一座海拔较高的山峰,站在山顶上可看见正在兴建的赤水工业园区、五洲国际、职教中心,可以远眺天边的天台山、磨尧山、红岩、哨棚山。雨标山。从山脚到山顶,一条土路在柯(俗称:青?)、樟、柏、栲(俗称:丝栗)、杉、松等阔叶、针叶乔木与竹林构成的丛林中蜿蜒而上,山顶是一片开阔地,有三四百个平方米,长满近人高的杂草、灌丛。村民们说,这里过去有一座庙,是王北极化缘来修的,曾经有一段时间香火旺盛。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火开始衰微,后来由于庙首(管庙的人)江家兄弟染上鸦片烟毒,为筹钱买烟,拆除庙内厢房木料换钱,雨标山庙开始衰败下来。解放以后,雨标山上的庙不再有香火,剩下的房屋先后归村农会、农业社、生产队所有,六十年代修建泡桐坪水库时才完全拆完,剩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神像留在光秃秃的山顶。改革开放后,一些文物贩子盯上这些山顶上无人看管的神像,在夜幕下将其中一些可以搬走的神像偷偷运往外地出售,最大的那尊神像,据说被天台镇一些善男信女请到天台镇观音寺去供奉去了。

关于雨标山上的庙,当地的老人们讲是专门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庙,从小他们就听到过他们的老辈从老辈听来的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王北极在未外出寻师修道时,就在雨标山周围从小就靠帮人为生,给地主放过牛,当过长年,长大后,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业。后来,因增加田地租子过重,生活十分艰苦,因而外出学“汤粑儿道士”。学成后又回到雨标山下,为人们打醮划符、驱邪除病。一日,王北极生了病,晚上走到玉皇庙,倒头睡在玉皇大帝的神龛下,半夜梦见玉皇大帝要他离开这里,叫他不要占了他的位置。王北极说:你如果让我病好了,我就去化缘来替你建一所大庙。玉皇大帝同意王北极的请求,第二天王北极的病果然好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去化缘,选在雨标山顶修建成新的玉皇大帝庙。

大庙过去香火较旺,前来求神的人络绎不绝,兴盛一时。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记忆发生差位,因而难免对雨标山上的庙回忆出现误差,我们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椿主编的《增修仁怀志·乡镇》中可以看到有关雨标山上寺庙的记载,书中记到:“川主殿,在雨标山,系前代古刹,年远倾圮。昔真人王北基祈雨处,因以为名。道光乙未年,夏旱,生员王荣昌,即举人,王椿之父,同江文宗等募众修建。戊戍,新县穆逆倡乱,半途而止。迄光绪壬辰,荣昌胞侄王理公同荣昌孙良鼎,并及侄孙王良堃募众培修完好。”明确告诉人们,雨标山上的庙是川主殿,而不是玉皇庙,而其是建于明朝,即条目中说的清的“前代古刹”,是否是王北极化缘修建,可能因“年远”,编纂者王椿们也不知道,只好记为“前代古刹”,后因“年远倾圮”,到清道光乙未年,即道光十五年(1835年),才由王椿的父亲王昌荣发起募捐重修,但因戊戍年,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新县”(仁怀县)爆发小溪里穆继贤、谢发真领导的起义,恢复修建雨标山川主殿的工程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56年。直到光绪壬辰年,即1892年,才由王昌荣的侄儿王理与孙子王良鼎、侄孙王良堃等再次发起培修完毕。

雨标山有一个可以让老天爷下雨的插旗孔的传说一直在赤水城区、文华、金华、复兴、天台等区域内流传,也给雨标山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至今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说到雨标山时,总要说到王北极在此祈雨后,在山顶上的岩石上留下有一个可以让老天爷立即下雨的插旗孔。说不管什么人,只要你在山顶找到这个会让老天爷下雨的孔,并在孔中插入一根树枝或草茎,哪怕天上无一丝半点云彩,立刻就会乌云密布,瞬时雷公活闪,大雨倾盆而下。但是,每逢天干大旱,人们渴求老天下雨,有意到山上去寻找那个王北极留下的插旗孔时,可能踏遍山顶,翻遍杂草丛,找遍灌木丛,也很难找到过那神秘的孔。关于雨标山上有个会让老天爷下雨的插旗孔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编纂的赤水地区第一部地方志——《仁怀直隶厅志·疆域志·山水》中,书中记到:“雨标山,在城西二十里。相传大旱,有祷雨于此,故名。山有一插旗罅,偶见之,以树枝插其内,即日雨,有意寻之,即不见。”这里,没有直接说“雨标山”就是王北极祈雨之处,当时的志书编纂者们,将王北极在雨标山上祈雨一事记入《仁怀直隶厅志·人物志·方外》王北极的传中,说:“国朝  王北极,江西人,有道术,祈雨辄应,雨标山遗迹尚存。”这里的“国朝”指的是编纂《仁怀直隶厅志》时的清朝,也把“雨标山”的来历和流传在赤水河流域民间、赤水人自已创立的神——王北极联到一起。此后,在清光绪年间编修的《增修仁怀志·山志》中,对“雨标山”条目进行增加,说:“雨标山,在城东南二十里。昔有真人王伯基,一名王北极,遇大旱祷雨于此,故名。山有一插旗罅,偶见,以树枝插其内,即日雨,有意寻之则不得见。”一是该条目直接说明“雨标山”就是王北极祈当年祈雨之处,二是给王北极加了个名字——“王北基”,将王北极作为又名。今天居住在雨标山下的人们,在谈起王北极在“雨标山”祈雨的传说时,仍然是说王北极,而不说王北基,因为他们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传说就是讲王北极,而非王北基,并说王北极就是生活在雨标山下的人,也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

王北极是一个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赤水河和习水河流域地区由人到神的传奇人物。《仁怀直隶厅志·人物志·方外》中王北极传说:“王北极,江西人,有道术,祈雨辄应,雨标山遗迹尚存。康熙初,土里一带尚荒榛蔓,有赤豕出于浑溪口,遍体赤毛如刺,每出噬人,不可近。北极至其处,迹得之,以剑挥其首,立断,视之,乃一赤石,其形肖豕也。景福寺前有潭,毒龙居之,北极舁钟罩潭底,遂无水患。后不知所之。”时间过去55年后,《增修仁怀志·人物志     仙释》对王北极的记载有所改变,说:“王伯基,俗呼王北极。江西人,有道术,祷雨辄应,雨标山遗迹尚存。康熙初,土里一带尚荒榛蔓,有赤豕出于浑溪口,遍体赤毛如刺,每出噬人,不可近。北极至其处,迹得之,以剑挥其首,立断,视之,乃一赤石,其形肖豕也,怪遂绝。厅中多收妖怪,凡符碑所存遗迹甚多。景福寺前有潭,毒龙居之,北极舁钟罩潭底,遂无水患。自此不知所之。”两志记述略有不同,但都说王北极是江西人,清康熙初年已经来到赤水河流域一带,但都为说王北极曾在雨标山周围放牛、当长工、租田地耕种,外出寻师学道、建川主庙一节,而只记他在当时的仁怀里、土城里一带祈雨、斩妖、除魔之事。《仁怀直隶厅志》将王北极列入“方外”类人物,未明确说王北极是道教徒,之说王北极“有道术”。到了《增修仁怀志》上,王北极成为“真人”、“有道术”之人,被归入“仙释”类人物里记述,王北极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因而在赤水河流域一带留下“符碑所存遗迹甚多”和“多收妖怪”之说。据说今天赤水河沿岸的崖壁上还留有他当年留下的“石符”,说王北极将危害赤水河沿岸生灵的孽龙用法术锁在水底,同时,为了让孽龙以后不能再危害人们,便书写下一道灵符,让人们把它刻在赤水河边的岩壁上,以永远镇慑住水中的孽龙。前后两志的编纂者们因为都没有弄清楚王北极的最后所踪,也就只能说王北极以后“不知所之”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王北极的故事被人们一代一代的演绎、传诵下来,王北极从人变成降妖除魔、无所不能的神,因此,传说中的王北极也就成为一个贫穷的书生,因为人正直耿介,富有同情之心,因而得到一位神仙的青睐,便传授仙术给他,从此,王北极利用神仙传授给他的仙术,驱魔除妖,斫蟒宰蛟,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同时,并说王北极得道之地在今天长期镇箭滩的四角山,那里的一栋老房子的屋梁上至今还吊着一捆书,据说是王北极修炼时用的仙书,没有人去动过它,因为它曾保护过房屋主人躲过几次火灾。雨标山附近的村民曾经去过那里,想看一看那些书,但都被主人拒绝,未得见其书,失望而回。

王北极得道、祈雨、降龙、收妖、镇邪、除孽龙等等传说,在赤水河、习水河流域一带广为流传。由于地方志中记载中说王北极在土城除掉吃人的“赤豕”和景福寺谭中的恶龙后,就“不知所之”,不知道他以后去了哪里,又干了些什么,是化羽成仙,列位仙班,还是继续在深山老林修炼,总之,无人知其下落。最后,人们为王北极这个人们心目中的神的最后行踪找到了个悲壮的结局,说那一年,王北极带着徒弟到当时仁怀厅和仁怀县交界的天鹅池去降伏池中经常出来危害人们的恶龙。因为这个徒弟平时不喜欢听王北极的安排,总喜欢将师傅安排的事反着干,王北极说东,他就说西,叫他下合江,他就可能去土城,虽然王北极对此伤透脑筋,但徒弟聪明,学东西很快,认为是一个今后能继承自已衣钵的难得人选,因而一直舍不得赶他走。这一次到天鹅池收恶龙,王北极为了防备徒弟不听他的安排布置,便将所有应该正作做的事,反着给徒弟交代,希望徒弟仍然向以往一样将自已交代的事反着去做。没有想到,他的徒弟来到天鹅池后,见这里四周是树木高大直插天空,林内藤蔓密布,一潭池水绿得让人顿生寒意,因而害怕之念由心而起。于是,他想自已过去曾经不按师傅的安排,给师傅做法事造成过麻烦,这次,在这样一个阴深恐怖的地方降伏恶龙,危险性将比以往更大,因此,他想真真正正的听一次师傅的话,将所有降伏恶龙的措施一一按照师傅的安排,去一一予以落实,因而使得王北极在这次降伏恶龙的搏斗中失败,永远与恶龙沉在天鹅池的水底,再也没有起来。

雨标山不像天台山那样巍巍耸立在云表之上,山顶曾经有过的庙宇也没有天台山上的怀阳寺那样闻名,但这里有个王北极的神奇传说,是赤水河流域地区自已创造的神——王北极的故乡,因此,它还将伴着王北极的传说继续被人们注视。如果这里有朝一日真正像这里的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赤水人走进大自然,重新回归和体验田园生活,集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公园,雨标山将伴着王北极的传说,将以一种新的姿态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编辑:张伦光  责任编辑:李阳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德州志●卷十二  艺文第十(下)
苏州百巷(139)五龙堂
云岩闲草|龙王脊,祈雨还借东池水
会昌菩萨出街与王阳明"祈雨文"
鳝溪白马王庙“祈雨”历史
石门山祈雨庙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