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器型多变的青花瓷——鉴赏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

器型多变的青花瓷,是从某个品种稍加一些改造或者修饰,又出现另一个新的品种。《收藏界》2006年第10期,湖北耿志潮老师关于《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通过三件不相同的葫芦瓶(两件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另一件是新加坡青华苑藏)的摆设图,就能看到在一般葫芦瓶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即可变成多个品种,因此,也使人们得到相应的启发。“螭耳瓶”就是对玉壶春的改造的结果,并且还会有创新,增添了两个特色,一是螭龙耳的堆塑,螭龙坚强有力,仰头、蹬腿、尾巴屈曲使劲地往(上)瓶口爬找水喝,好似有不到目的地决不罢休的感觉,很少见。二是其圈足凹深3厘米(凹的深度为全器总高度的10.17%),更是少见。

  笔者藏有一件“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以下简称“螭耳瓶”)(图1),高29.5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5.5厘米,足径8.5厘米,圈足凹深3.0厘米。该器口微侈,颈长,肩颈两侧对称堆塑一对正在爬行的螭龙为耳,圆腹,圈足凹深稍外撇(图2),圈足底无秞,但有秞斑,括捎不甚工整,圈足边缘露胎,胎骨稍厚。青花发色灰暗,秞层稍薄,并且透明,还可通过釉层,用肉眼可以看到其胎体或接口(图3)。可看到接口处露胎。全器布满饰纹,共分八层,颈部饰蕉叶纹,肩部是变形覆莲瓣纹,莲瓣纹内绘杂宝纹,腹部的主饰纹为 “鸳鸯卧莲纹”,有两对鸳鸯在戏水,胫部饰变形仰莲瓣纹,每瓣绘杂宝纹,足壁饰蕉叶纹,在1—3层和5—7层之间饰锦地纹相隔。

  该器主饰纹为 “鸳鸯卧莲纹”(图4),为当时出口瓷中的流行饰纹,在国内的罐、瓶、碗等生活用瓷也得到广泛应用。据《收藏》2009年第5期,题为《虽残犹珍的元青花鸳鸯卧莲纹玉壶春》( 作者:辽宁阜新 梁姝丹 胡健夏晨光)一文(下简称‘残玉壶春’)报道。阜新市搏物馆庋藏一件元青花鸳鸯卧莲纹玉壶春瓶(口部己残),属于馆藏二级品。另外还指出与现藏于首都搏物馆的元青花鸳鸯卧莲纹玉壶春瓶,及广东省博物馆的元青人物故事纹玉壶春瓶近似,但具有自身特色。可见国内馆藏同类产品,屈指可数。若从“螭耳瓶”的器型上看,就谈不上是什么“标准器”或“流行的器型”(因为目前属尚少见)。不过,在元青花的器型中亦是比较多变,从某个品种稍加一些改造或者修饰,又出现另一个新的品种。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收藏界》2006年第10期,湖北耿志潮老师关于《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的摆设图(因为在该文的版面上的图片中,既不是压题图,也不是插图,所以笔者称作“摆设图”)中有所感受,该摆设图虽说无文字说明,其多变情况,可通过三件不相同的葫芦瓶(两件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另一件是新加坡青华苑藏)的摆设,就能看到在一般葫芦瓶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即可变成多个品种,可见其品种繁多。并且也因此使人们得到相应的启发。

  不难看出,“螭耳瓶”亦是采用类似的手法,也是把玉壶春瓶的口部不要盘口,改为长颈直口(口微侈),再装上“螭耳”。无巧不成书,从前面所提到“残玉壶春”,如果把其至残部份,平割去掉,剰余部分,假如其没有饰纹(因为有饰纹,经过切割饰纹己不完整,无法构成完整器),还可以免强成为一件器物,但其不足之处,是从体形上说,颈部稍微短一些,不够匀称、饰纹不完整又看到切割口的痕迹,看起来不太顺眼。如果按此拔模,稍加修改,颈部加长、改直一些 ,定能顺理成章。可见“螭耳瓶”就是对玉壶春的改造的结果,并克服了上述的不足之处,再在两侧装上一对“螭耳”这就完美无缺,这样不是又多了一个新品种吗?这对“螭耳”除起到装饰作用外,而更深一层意思,是对于我们今天断代也起到相当的重要作用。从螭纹断代歌中曰:“宋螭尾叉向内卷,元螭独角发后伸。”从该器的 螭纹看,应属宋代螭纹,而宋代螭纹,为什么装饰到元代器物上?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并不少见,往往有这种现象,在宋末元初新旧交替之间,宋代饰纹出现在元代早期产品上,这属比较正常的现象。同时这也正好与其青花着色同属元代早期的着色(比简笔青花稍后,但又未达到至正型,居于两者之间)。该器除了可新增一个新品种外,同时还增添了两个特色:一是螭龙耳的堆塑,螭龙坚强有力,仰头、蹬腿、尾巴屈曲使劲地往(上)瓶口爬找水喝(图5),好似有不到目的地决不罢休的感觉,很少见。二是其圈足凹深3厘米(凹的深度为全器总高度的10.17%),更是少见。如果要是参照所谓“标准器”或“流行品种”,包括上述的三件国外藏品在内,可能若在国内民间出现,也是无法对号入座或者说是很难获得众人的认可。可见“……很多品种是不为人所知晓的”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并己付诸实践加以运用,况且实物己经展现在我们的身旁。

图1 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主体图)

图2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底圈足图)


  从圈足看,胎体较厚,圈足凹深3厘米,凹深度为全器总高度的10.17%,较特别,少见或仅见。

图3 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局部图)


  釉层较薄并且透明,还可通过釉层,用肉眼可以看到其胎体、接口。

图4 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主饰纹图)


  鸳鸯卧莲纹为当时出口瓷中的流行饰纹,在国内的罐、瓶、碗等生活用瓷也得到广泛应用。一对鸳鸯在莲池中戏水,并互相观望,共享乐趣。

图5 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螭耳瓶(局部图)


  从螭龙耳的堆塑,可看螭龙坚强有力,仰头、蹬腿、尾巴屈曲使劲地往(上)瓶口爬找水喝,好似有不到目的地决不罢休的感觉。很少见。从螭纹看,应属宋代螭纹,而宋代螭纹,为什么装饰到元代器物上?这并不奇怪,往往有这种现象,在宋没元初新旧交替之间,宋代饰纹出现在元代早期产品上,这属比较正常的现象,历史上并不少见,同时这也正好与其青花着色同属元代早期产品(比简笔青花稍后,但又未达到至正型,居于两者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元青花(二)青花瓷之釉和器型的详解
青花札记(二)
玉壶春瓶的器型
希世珍宝元青花
带你探索“瓷中珍宝”,元青花
洪武青花与元青花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