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弥勒佛、弥勒菩萨、大肚弥勒佛,三者究竟是不是同一佛?

古有“天下不平,弥勒出世”一说。“弥勒”一词,源于梵语“maitreya”,意为“慈爱”。在佛教传说中,佛有三世,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摩尼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佛和释迦摩尼是同时期的人,弥勒在释迦摩尼涅槃前拜入他门下。传说释迦摩尼成佛是在现世界,而现世界里的弥勒仍是弥勒菩萨,弥勒佛是释迦摩尼佛的继任者,是婆娑世界的下一个佛,即未来佛。因此,弥勒菩萨即是弥勒佛,区别在于弥勒菩萨是现在进行时,而弥勒佛是未来时。

 

传说梵净山为弥勒佛道场(图源网络)


弥勒佛在中国知名度甚高,民间信仰普遍,影响颇大。我们现在常见的弥勒佛多以慈眉善目、宽袍大肚的形象出现,但早期汉传佛教中的弥勒菩萨形象却与之相距甚远。早期的弥勒菩萨像严格按照佛经中三十二相制作,而后慢慢演变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的形象。从“交脚弥勒”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弥勒佛”,再到“大肚弥勒”,每一个形象在当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显示了弥勒从菩萨下生成佛的过程。


 

北凉  莫高窟第275窟  交脚弥勒菩萨像


早期的弥勒造像多以印度弥勒为原型,以菩萨的形象出现,多呈交脚或半迦像,例如此尊莫高窟交脚弥勒菩萨,面相清秀俊美,身形较为清瘦,头戴天冠,身着菩萨衣饰,披璎珞,双脚下垂交叉而坐,双手结法印,左右各有一头狮子,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大方,神态自若。此种类型的弥勒菩萨造像,是受印度佛教影响,僧人们领悟印度佛教真谛后,结合中华思想所致。


 

北魏  镀金青铜弥勒菩萨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北魏时期已有弥勒菩萨立像。此尊弥勒菩萨像造型宏伟,菩萨头梳高髻,面容清秀,开相已逐渐中原化,面相庄严肃穆,面型清瘦修长,嘴角微翘略有笑意。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衣袂翩翩,衣纹衣角自然流畅,向外舒展。身后除背光外,还有飞天形象环绕两侧。脚下法座正中央有一手托香炉的形象,法座两旁还有两尊立像菩萨,侍立在侧,形成了经典的“弥勒三尊”像。



唐代佛教达到极盛,在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命令僧侣为其登基造势,僧侣便伪造了《大云经疏》,声称武则天是弥勒佛的转世。因此弥勒佛在唐朝备受推崇,弥勒佛造像也非常多,例如乐山大佛就是经典的弥勒佛坐像。


 唐  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即乐山大佛)(图源网络)


此尊弥勒佛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大佛头与山齐,双手覆膝,脚踏大江,于巍巍群山之中临江危坐。神情庄重肃穆,衣角自然垂下。在大佛左右两侧临江的岸上,还雕刻有两尊立法天王像,形成“一佛二天王”的宏大格局,体现了当时弥勒佛造像艺术的水平与弥勒佛崇拜的盛况。


 

唐  石雕弥勒佛坐像  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唐  石雕弥勒佛坐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此二尊弥勒佛像皆为石雕,同为坐像,弥勒佛双腿下垂而坐,双脚下方有托举,有背光,双手结印,神情庄严肃穆,衣饰线条流畅,不同的是前者更为简洁大方,后者雕刻更为细腻。



五代时期,有僧人明契此,号“布袋和尚”,传说他以手持布袋的形象出现于世人间。他有《辞世偈》一首“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时人自不识”,暗指他自己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世人皆以他为弥勒佛化身。


 

布袋和尚画像(图源网络)


五代以后,弥勒佛的形象也渐渐向布袋和尚靠拢,向“宽袍大肚”转变。布袋和尚身宽体胖,眉皱腹大,脸带笑容,手持布袋,随地而坐,随地而卧,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而五代以前的弥勒形象比较庄严肃穆,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心生敬畏。或许因布袋和尚的形象和蔼可亲,有和气生财的意味,所以“大肚弥勒佛”这个形象普遍被民间接受,故而布袋和尚渐渐与弥勒佛合二为一了。


 

明代  闽工木胎髹漆大肚弥勒佛  佛像堂旧藏


 


此尊明代闽工大肚弥勒佛即为典型的大肚弥勒形象,右手持念珠,左手握一布袋置于左腿之上,结游戏资坐姿,神态悠闲,慈眉善目,笑容满面,大肚坦腹。光头现比丘像,双耳垂肩。身着袈裟,衣褶线条刻画自然流畅,肚子上的漆已褪去露出原本的颜色,可谓将当时的弥勒佛乐得逍遥的形象表现地极为到位,给人一种欢喜自在的感觉。


 

明代  山西木胎大肚弥勒佛像  佛像堂旧藏


 


此尊明代山西弥勒佛像,开相更为明朗,笑容可掬。整体线条简洁大方,北方造像风格明显。以木胎为底,未施颜色,经历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使整尊佛像看起来古朴沧桑。从那坦荡的笑容当中,让人忘却自身的烦恼,更轻松愉悦,如释重负。


 

明晚清初  江浙工木胎髹漆大肚弥勒佛像  佛像堂旧藏


 


这尊明晚清初江浙工弥勒大肚佛像体量虽小,却小巧精致。以大漆覆体,色泽沉郁饱满,造型圆润丰满。弥勒佛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执一布袋,坐姿悠闲,笑口常开,衣褶线条如行云流水,整体形象生动写实,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明代   江浙工木胎髹漆大肚弥勒佛像  佛像堂旧藏


此尊明代江浙工弥勒佛像,与其他大肚弥勒佛像不一样的地方是呈仰天倚卧姿势,雍容大度,憨态可掬。右手持念珠,左手弯曲枕于头下,双腿半跏趺,坦腹大肚,衣角自然灵动,呈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景象。仿佛弥勒佛正卧在一块平坦的山石之上,任由夕阳的余辉洒在身上,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每一个形象的出现都和当时的文化思想有关,弥勒佛形象的演变是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表现。现今许多寺庙仍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荣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按佛经记载,弥勒菩萨是未来佛,象征着光明与幸福。而大肚弥勒佛的形象,一见便让人心生欢喜,是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与哲学思想,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慈能寄喜,惠则立民;大肚能容,方得果报。关于弥勒佛、弥勒菩萨和大肚弥勒佛,你还知道什么些什么故事呢?弥勒佛是“未来佛”,那么弥勒菩萨是什么时候成为弥勒佛的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讨论并写下自己的看法。





佛隐隐于市,观云舒展,听雨沥沥。佛像堂于这远离闹市的一方净土,静候各位有缘人的到来。



END






佛像堂地址

【佛像堂古雕塑馆】广州市白云区悦星街35号(预约参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富建:从犍陀罗到中国,弥勒的“两幅面孔”
外貌差异咋这么大 弥勒佛的肚子啥时候变大的?
中国的弥勒造像及其演变
开心佛雕|石雕大肚弥勒佛的寓意(附多图)
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的区别
古印度弥勒造像艺术,塑造出最牛的弥勒信仰,却隐藏了无奈的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