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机暇 | 康熙青花倚薰听雷金钟杯

清 康熙 景德镇窑 青花倚薰听雷金钟杯

北京 两庆书屋


两庆书屋藏一例康熙仰钟式杯,器制精洁,描染灵动。其撇口微张,收胫圈足,足径较阔,修足细窄,外底青花方框,内“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铭。外壁以青花描绘仕女倚薰听雷图,杯口下方书隶字诗二句:“斜倚熏笼坐到明,颛听春雷第一声。”


清 康熙 景德镇窑 青花倚薰听雷金钟杯

北京 两庆书屋


此诗为拼接所得,上句取自唐人白居易《后宫词》内“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下句则取于《西厢记·长亭送别》“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此两者皆相思句,拼而化之,题点画意,展明杯上仕女雨夜相思之情。画所未尽之意用诗点明,正是诗画结合的意趣之在。

 

清 康熙 景德镇窑 青花倚薰听雷金钟杯

北京 两庆书屋


古时所用薰笼,多以竹片编成,或扣于炉上以防炭灰飞扬,或于平常熏香衣服被褥。而熏衣之法亦十分讲究,需先将热水放入熏器中增加湿润度,再换以专用香料,缓火微熏。熏完还需放一夜再穿着,香气方可数日不散。如赵九成《续考古图》中所言:


“......凡燻香先著汤于槃中,使衣有润气,即烧香煙殹而不散,故博山之类皆然。”[1]


类似的诗意绘画,上海博物馆可见一例,为明末清初陈洪绶之《斜倚薰笼图》。其一展熏笼真容,半球网状,内罩一鸳鸯熏炉,颇为珍贵。而此杯所绘薰笼造型与前者略有差别,当是熏笼之另种样式,恰可为名物考证补充难得的图像资料。


明末清初 陈洪绶 纸本设色 斜倚熏笼图

上海博物馆


此杯胎质坚洁,釉质泽润明亮,施釉细匀。青花色正而淡浅,用以白描,并夹以大笔点染,是典型的康熙早期风格。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金明旧藏一例,绘举案齐眉的典故,造型、绘画皆与本杯相类,录于《金明集瓷选录》。[2]


清 康熙 景德镇 举案齐眉金钟杯

金明旧藏


康熙时铃铛杯式颇为流行,主要模仿嘉靖窑器。不但民窑多见,御厂亦产制繁多,其杯有高矮,皆深腹,青花及五彩俱有,或绘火云八卦,或绘莲池鱼藻,又多见山水花卉,杯形极高挑深俊,绘笔细腻隽美,为康熙御窑名品。如上海博物馆藏一例青花山水铃铛杯,即属康熙中期之御窑珎器。[3]



本杯为康熙早期制作,杯式尚存明风,柔中带刚,斜腹硬挺更衬显青花仕女的婉约愁思。青花浅淡,颜色蓝正明鲜,胎坚釉细,泽静美物,实属康窑隽品。



注释:

1.赵九成(宋):《续考古图》,《十万卷楼丛书》本。

2.耿宝昌:《金明集瓷选录》,P190~191,图89,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3.汪庆正等:《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图29,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皆来自各机构及私人收藏之官方图录,相关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本文仅做学习使用。两庆书屋藏杯图片来自曹贺,我社经授权使用,版权保留,转载请联系。


附录:陈洪绶 《斜倚熏笼图》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珍堂说瓷之七十一:海捞瓷器窑口识别例析
青花瓷的由来及其寓意
瓷都景德镇:明清瓷器陈列展
「雅聚荟萃」云闲山定康熙山水主人杯: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
权威估价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拍卖
周易六爻[六爻基础之震为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