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秋拍】屏间雅赏——芸窗炉话


“天圆地方”是古人的一种宇宙观念,贯穿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之中。古人“制器尚象”,祭天当用圆形香炉,祭地则用方形香炉。明清之际,焚香一事,为文人书斋雅趣之一。本次“屏间雅赏——文房珍玩”专场撷取几只炉中精品,一展明清文人书斋炉事,追寻其间案上云烟。



焚香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考古发现了不少战国时期楚国的镂空铜器,目前一般认为就是焚香用具。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铁等多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香炉。汉代博山炉风靡一时,唐代则流行镂空挂链银质香球,既可收于衣袖之中,亦可悬挂于室内或床帐之中。到了明代以后,一些文人雅士不仅追求香炉熏香之用,更喜其轻烟袅袅而上时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因而在书斋之内常焚一柱香,营造出来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境。


明 万历二十五年刊本  琵琶记插图


明代宣德炉可以说是中国铸铜工业以及炉事一脉的一大高峰,明文震亨有“宣炉乃文房首器”之语。据《宣德鼎彝谱》记载,宣德三年,明宣宗下谕曰:“……因见郊壇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是以深系朕怀。今有暹罗国王刺迦满霭所贡良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朕拟思惟所用堪铸鼎彝,以供郊壇太庙内庭之用。今著礼部会同太常寺司礼监诸官,参酌机宜,该铸鼎彝,自上用之外,以及颁赐各王府,两京文武衙门,数目多寡,款式巨细,悉彷《宣和博古图录》及考古诸书,并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拣选,照依原样,勒限铸成。”


铸宣德炉所用之“风磨铜”,一般认为是上佳的赤铜,进来也有学者认为该是金黄色的黄铜,总之是成色较好的精铜,故而后世对宣德炉之色泽赞不绝口,如冒襄曰:“宣炉最妙在成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儿肌肤,柔腻可掐。”


宣德炉因仿古器典雅者铸成,故而其造型典雅,线条流畅,内在质量和表面效果极佳,有质朴无华,沉稳静雅之感。后世评其曰:“华而不妖,极而不陋,极草处偏耐看玩”。


宣宗铸宣德炉,是为“以供郊壇太庙内庭之用”,因而不免有礼器之用。郑樵《通志》中有言,“《礼图》者,初不见形器,但聚先儒之说而为之。是器也,姑可以说又云耳。”故而郑樵提出“制器尚象”之说,并举例曰:“器之大者莫如罍,物之大者莫如山,故象山以制罍,而刻云雷之象焉。”而对于宣德炉而言,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味,当为“天圆地方”之说。


“天圆地方”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宇宙观念,其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想。《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大舆。”《周礼·考工记》:“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可见,圆形可指天,方形可指地。而古人将圆形看作是动态的,方形看作是静态的,又恰恰暗合了天动地静之意。杨雄《太玄·玄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王夫之《周易外传》有:“动流而不滞,固为圆,静止而必齐,固为方。”正是因为天圆地方,圆动而方静,“天圆地方”说亦暗含古时阴阳之说。《周易》有“一阴一阳谓之道”。《周髀算经》:“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朱熹《周易本义》:“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合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两偶,故两地而为二。”


于宣德炉而言,祭天者用圆,祭地者用方,有方而有圆,是为圆融合一。故而宣德炉中,有圆浑者如鬲式炉、蚰龙耳式,亦有方正者如台几炉。由于宣德炉极受欢迎,故而仿制者众多,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私家款炉。亦有文人雅士定制一炉,底铸私家斋号,置于书斋之中,更见风雅。


明清之际,文人雅士钟爱铜炉,应与其“祭天礼地”之象征意味有关。古时,观画、抚琴等风雅之事以前,文人必焚香净手,求心绪平静,表庄重之意。置此类铜炉于侧,焚香之中,更见其效。


明 万历间刊本  南琵琶记插图


鬲式炉,又称“素圆鼎”,是由新石器时代陶鬲和上三代青铜鬲加工演化而来的一种器形。鬲式炉与其他文玩形式的铜炉不同,一般不陈放于书房案头,而是陈列于厅堂、佛堂等居中的重要位置。


蚰耳炉,其器形仿自宋代定窑器,耳弯如蚰,故得蚰龙之名。蚰耳炉为宣炉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形婉转圆融,久观不厌,寓意绝佳,据记载,明宣宗爱之弥笃,置于书房为伴。也正因此,后世仿制者甚多。《宣德鼎彝谱》赞其“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此种炉具潜龙之象,含韬晦之志,正如《易·系辞》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因此,不论帝王、文人皆喜爱之。


马槽炉,系由《宣德彝器图谱》之台几炉式衍化而成,按照「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炉为礼地之器,后世去台几炉型之繁复,遂成此器之形。马槽本为日常生活之俗物,因古代文人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赋予此形制宣炉大俗即大雅之妙,别出心裁兼有方正耿直之意,历来为文人所推崇。马槽炉铸造上难度较大,且对铸造所用之铜,较之其它形制,要求更多精炼,盖因宣炉一体铸成,方耳之铸需要铜水流动性极佳。


Lot 4433

清早期

“宣德年制”铜鬲式炉


局部


这件明代的鬲式炉,整体较为扁矮,给人一种稳定敦厚的感觉。其平唇口,收颈,鼓腹,三足,底部有篆书“宣德年制”款。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宣德炉是中国古代铜炉制作中的高峰,明代之铜炉较之其他时期造型更紧凑和洗练。这件器物从造型和色泽上均十分接近理想中宣德炉的形态。其色泽内融,幽暗处可见光芒,宝光内敛。


Lot 4434

明晚期

“印月轩”蚰龙耳簋式炉

来源:杨炳祯先生旧藏。

展览:

金玉清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出版:

《金玉清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24,图154。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185,图169。

《异云——明清宣德炉集珍》,Art Media Resources,2016年。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P185


《异云——明清宣德炉集珍》P94


《金玉清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P224


炉作蚰龙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腹部圆鼓略扁,圈足微外撇。双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转角圆润,挺括有力,耳洞几近浑圆。炉身线条流畅柔美,分量沉重坠手,叩之金声玉振。器造型凝重典雅,铜质密实细腻,栗色皮壳透出玻璃光,其色熠熠,蕴光其里。圈足内开框錾刻“印月轩制”四字篆书刻款,工丽整饬,深得金石韵味。


此炉私人定制,铜精工巧,以蚰龙耳炉置之书房,有韬光养晦之志。



“印月轩”刻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江淮雅士吴大震之斋号,取“明月澡雪印禅心”之意。吴氏在“印月轩”留下不少文雅往事。据传吴氏擅长戏曲创作,是明代徽派戏曲创作者之一,传奇小说《广艳异编》为其所撰。尝与张仲豫合作《练囊记》传奇;独作者有《龙剑记》,均《曲录》成于万历三十三年并行于世。其子吴之俊考取进士,累官至应天府刑部主事,吴氏故而荫封授为知县。遐想吴氏在“印月轩”提笔挥毫,曲成刊世,有古今融汇之意趣。


Lot 4435

清康熙

“乃弘家珍甲申冬制”蚰耳簋式炉

款识:“乃弘家珍甲申冬制”篆书款


此炉仿宣炉经典款式蚰耳炉,其口沿介乎厚薄之间,平而微侈,颈短而束,耳拙腹肥,足矮壁厚,沉稳淡定。明清铜炉收藏有一个理论共识,“款识是铜炉的灵魂”。目前来看,纪年款炉在同等级炉中是最为罕见、最为珍贵的品类。既然称为纪年,必然款识上要有明确且被认可的干支或年份。 此炉款识具典型清早期时代特征,为康熙甲申年 (1704 年)所制。其款字书法布局极具个人风格,不拘定势;底部工艺亦饶有特色,作镜面打磨处理,更微鼓成弧面形;内堂旋纹细密如发丝,达手工制作最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拍卖现场,带你了解明星拍品“宣德炉”
雍容华贵宣德炉
宣炉吉金- 苏州博物馆藏明清铜香炉特展
博古论今│宣炉鉴赏收藏10知道(上篇)
铜香炉:明清文人爱不释手的手办|
薪火相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