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好瘦金体这“四宝”是必备!

笔:


传说毛笔的发明者是秦朝名将蒙恬,但我国用笔痕迹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出土最早的实物笔则出自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国对书写用具的叫法不一,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用“筆”字作为书写用具的统一称呼。从春秋战国秦汉书写用笔的发展,毛笔到了唐代达到了制作技术最高端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中国书法的鼎盛期,这种唐笔则由”笔柱,笔芯,笔被,笔副“四部分组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瘦金体笔画瘦硬,标志性明显,对用笔的要求更为讲究一点,前段时间,一位笔商朋友给我寄了一只自己做的纯紫毫,看外观与周文勾线十分相似,这种笔笔锋较我平时用的兼毫,笔锋略长,今晚涮开试了试,以平时用笔的习惯,一下笔 笔力就在笔锋中部拦腰折断了,于此回到瘦金体选笔问题,由于瘦金体笔画瘦削犀利,往往给人感觉笔锋越细越长就越好用,我觉得是一个误区,用笔写字,用到笔的部分只是笔尖很少一部分,笔锋太长,纤细有余失其肉与力道,因为笔锋长的缘故,这笔写的时候角度要较倾斜一点,基本属于一种拖拽的感觉,与平常用的兼毫相反,兼毫恰恰需要稍微垂直一点,倾斜的多了,'瘦金体'就不瘦了,而这只纯紫毫角度垂直的多了,就像指甲,宝剑一样,触及硬物,越长越易折断,平时用的这只兼毫,笔尖锋利,笔肚适中,下笔好比一把砍刀,锋利又有刀背能承其重,更恰当一点是一把能与纸面短兵相接的好匕首,而纯紫毫笔锋的长度就像是长剑了,打仗不适合,但兼毫用的时间长了笔肚越来越肥,写不出瘦金的锋芒,说到底瘦金体用笔不在于笔锋的长短,而是笔的聚锋与弹性,这是毫的选料与质量问题,数据上算的是笔管到笔尖的长度,这个肯定不用也不宜过长,更重要是从笔管到笔肚再到笔尖,这个由粗到细渐变的一个角度值的数据设计,由这个比例得出的数据,再通过不同尺寸笔管的订制,来做出适合写大中小不同书写风格的瘦金。




比我们现在用的一撮毛插进去要复杂很多。因其形制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唐时称为鸡距笔,并以形容其笔锋短小犀利,像鸡爪子一样,中间硬(笔柱笔芯),外面有肉(被毫副毫)。从宋代以后随着家居的高低变化,制笔开始转变为”无心散卓“,将原来的笔芯抽离,笔柱散开,这种制法的毛笔一直沿用到现在,这是毛笔大致的演变历程。现在的软毫笔虽从宋有之,其真正的盛行是从明清开始,当时的皇帝官僚喜欢“黑大圆亮”,把这种字标为考卷、书法的准则,这种笔在晋唐一脉传承的好笔法里,看不到其出现痕迹。软毫笔写出来的字偏肉,用软毫练字,犹如钝刀子割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瘦金一号笔,(入门必备,瘦金之王,瘦金兵器谱排名第一),写字大约2.5-3厘米,千字文,夏日,中秋等适合。



外面包了一层较柔软的毛,相当于鸡距笔的“笔被”,里面的硬毛则是“笔柱”。从侧面使用来看的话,类似于鸡爪子的模样。书写的时候,后面蓄墨,由于中间硬,相对应的要采用斜执笔的方式。


   笔的特性,尺寸,决定着人的书写姿势,人要顺遂笔的条件去做调整来适应它,达到笔能为我所用。有的初学朋友,因为缺少对书法学习的了解,将书写方式与帖子的选学盲目搭配,长此以往,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瘦金体小楷如《千字文》《夏日》等,包括《瑞鹤图》《祥龙石图》序诗等帖子,尺寸均在两三公分之间,可以采用小楷笔,以坐姿枕腕斜执笔的方法来练习。



尺寸在6-10公分的中楷,则需换尺寸稍大二号的笔,以悬腕悬肘的方法,才能使笔灵活转动,书写出相应尺寸的笔画。


尺寸十公分以上的瘦金大楷,如《秾芳诗帖》,或者对联匾额,则需再稍大一号的笔,或坐或站,悬腕悬肘的方式来书写,离开了桌面,这种方式更考验对笔的掌控力。



初学的朋友宜从枕腕小楷开始较容易上手,随着对毛笔特性的了解,及对帖子笔画结构有了一定的沉淀学习,再逐步学习大字。也或者以小楷为主,大字为辅的学习方式并进。


墨:


墨汁:

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磨墨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讲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尤其初入门的朋友对墨锭的特性及选用也是一头雾水。墨汁就给初学的朋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墨汁主要成分与墨锭大同小异。不过墨汁为了防止沈淀和腐败必须在墨汁中添加些防腐剂。这些添加物或多或少会影响墨汁之品质,对于初学朋友,这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市场上的墨汁品牌很多,适合瘦金体书写的牌子包括以前推荐的红星,450ml装市场价在二十元左右。





另外常见的牌子如一得阁,曹素功,前者胶性偏大,易滞笔,曹素功则偏稀释,墨色稍偏淡。还有一款玄宗,


这个牌子的墨汁与朱液价格都稍高,但效果确实是不错的。关于墨汁初学者可以根据所需去选用。




初学的朋友无论用墨汁或者墨锭,书写时尽量倒足磨够一次的量,磨墨备上一只砚滴,方便掌控研墨滴水的多少,



书写完笔要涮干净之外,将墨碟或者砚台,用只牙刷刷洗干净,隔夜的宿墨及残留的墨渣,都不利于再次的书写使用,这是很多朋友会有的一个问题。另外室温及气候变换,都会对墨的使用有一定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


纸:


练习纸:


初入门的朋友用纸以米字格练习纸为主,一直以颜楷欧楷为主流的书法学习,使市面的练习纸米字格尺寸普遍偏大,3-4cm米字格纸为佳。在邱金生瘦金体文具书店都有售卖。



宣纸:


宣纸,中华几千年文化精华之一,“文房四宝”之中重要的一员,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祖国传统书画艺术得以创新和变幻无穷,使稀世古籍善本得以传世再现,使珍贵文档资料得以复原保存和流传。郭沫若先生为中国宣纸亲笔题词赞道:“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刘海粟大师题词称赞宣纸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宣纸被誉为“文房之宝、艺术之光”而驰名中外。



  宣纸寿长的秘诀与它的原料有关,宣纸的原料加工仍然延续的是古法技艺,传统工艺漫长的周期,与十月怀胎无异。浸渍、蒸煮、洗涤、摊晒,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工序,最终才能分解出自然漂白的燎皮和燎草。晒滩,朝阳的坡地、斜铺的石滩,檀皮和稻草要经历大自然的日晒月养,露润雨淋,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白。其中易老化、不稳定的物质同时也被氧化,经由自然的锤炼和时间的滋养后,留下来的原料就是宣纸品质坚韧的原因。


宣纸按洇墨程度分类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这种特性不适合进行瘦金小楷的写作,一笔下去墨汁化开笔画就成了一坨。熟宣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的反复渲染包括瘦金体的写作。半熟宣则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偏熟的纸宜用墨锭磨墨,对于墨的稀释程度可自由掌握,来适应熟宣的不易吃墨。


半生熟撒银粉彩笺(偏熟)+红星墨汁+大楷笔  佛教四字吉语榜书



半生熟描金龙纹粉彩笺(偏熟)+玄宗朱液+瘦金小楷笔  《心经》



附上书法用宣纸尺寸一览表: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砚:


现代对砚的观赏收藏性远远大于了使用性,加上墨汁的出现使得墨的容器选用更多了些随意性,所以用墨汁的朋不用考虑砚台的选择,准备一只陶制小墨碟就足矣。


考虑用墨锭的朋友,现阶段也可以网淘一只小端砚作为初级的入门使用。研墨时少加水,通过如水滴等器具来控制,通常滴四五滴即可,也可看自己需要的量而定。拿墨时,食指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磨的时候墨身垂直,要轻,按下去时稍微重一点。磨墨要慢,用力要匀。磨好的墨汁推入砚池,反复研磨。隔夜的宿墨要不宜再用,当及时清理。


苏轼,米芾,叶小鸾,高南阜,纪晓岚,黄莘田,汪鋆,袁沛,祁焕,金农,端方等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以砚呈品,以砚铭心,以砚为友,以砚为藏,以砚为乐。故若知人,品人,解人,弘人,砚实则密钥也!




砚者,心之田也;


砚,几乎就是中国文脉的总发源地。自造纸术发明以后,砚就应运而生了,而肇庆,婺源等地之异材,更因文人对砚文化之介入,使之成为文人艺术品格与生命状态的象征。哪怕是再细微的思绪,只要与砚有了交集,文明的艺术之花总会开放得风姿绰约,冰雪聪明。


砚者,众艺集成;


中国艺术品纷繁浩杂,唯砚是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材质,诗文为一体的六合之艺。


唯砚将文人理想与工匠精神结合得如此相得意彰而风神逸趣⋯


砚,以众妙之妙,令人爱不释手;

砚,以众雅之雅,令人遣情忘怀;

砚,以不言高情,令人唏嘘怅往⋯         




诗言志

歌咏言

砚铭心


其实,每方砚都是一册永远的教科书。它是砚主人深刻而缜密的遐思,它是砚主人风致而清澈的雅望。


砚,是学问,是涵养,更是修行。


当你有福,有运与砚同喜同乐,因砚而产生的智慧灵光温暖在手,启迪在心的时侯,生命被放大,延展,时空被压缩,穿越…


砚,就是文明,文化,文人历久弥新的永动机

砚,如如不动

砚,吉祥止止

砚,高情雅重

(注:以上文字摘录自刘新惠先生《砚说》)




砚之诗


文人以文立言,以砚传思达艺,一石一砚之上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材质、诗文为一体,它将文人理想与工匠精神结合得相得益彰而风神逸趣。文人墨客为之心旌摇曳,浮想联翩,留下了许多咏砚、赞砚、铭砚的诗文。



宋唐庚《古砚铭序》:“砚与笔墨出处相近,独寿天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记,砚之寿以世计。”




以上是我对瘦金体文具的选择,这些年走过来总结的一些经验。我们选购的笔墨纸砚本身具有的特性,可能无法更改,但可以根据其各自特性去进行调节搭配,什么尺寸的笔选用墨汁还是墨锭,什么样的纸用什么样的墨,使物能为我所用,才是文房四宝里的技巧与智慧。


最后分享一些书法用章的常识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书法作品中的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2.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3.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4.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书法作品盖印章时需要注意什么?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创作要领
说小楷
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初练心得,附字贴下载,精心整理,不可错过!
瘦金体的文房四宝
田英章先生书法论语
國畫基本用具篇【珍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