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房砚说|丰富多彩的西南地方砚

西南地方砚种丰富,历史悠久,并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作为行政区划,西南包括“三省一市一区”,即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从历史文化地理概念来讲,西南边陲,历史上交通闭塞,文化相对封闭。形成了巴蜀、滇、黔、藏地文化等一些地区性的文化体系。秦汉以来,虽然长期受中原文化影响,但又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反映在砚文化上也是一样。

西南地域辽阔,多山地,可制砚的石材丰富,西南各省(市、区)除云南、西藏已知地方砚种较少外,四川、重庆、贵州在历史上都出现过不少砚种。仅四川一省,在历史记载中有名目的地方砚就有近30种,这其中不少已经失传,也有些可能变换名称仍在继续传承。如作为“巴渝三大名砚”的夔砚,唐代开始制作,宋代朝野皆知,米芾在《砚史》中还有专条记载。宋以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已无从知晓其模样。也有专家考证,现在的苴却砚,就是宋代的泸石砚,泸州砚。

今天我们还能辨识的砚种,四川有苴却砚、蒲砚、宝兴贡砚(外郎砚、穆坪石砚)、江油雾山石砚、菜花石砚、广元白花石砚、中江花石砚、青川黎渊石砚、邛窑瓷砚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蜀地砚,如建昌西砚、珙砚、峨眉虎溪砚等。一些说不清具体名称的具有巴蜀风韵的民俗砚更是异彩纷呈,不计其数。

重庆有“巴渝三大名砚”之说,即夔砚、石柱金音石砚(太保金音砚)和合川峡石砚。另还有一种北碚石砚,也叫北泉砚、北温泉砚、重庆砚,抗战时期具有较大生产规模与影响。与合川峡石砚取材同源,可以说是峡砚的一种,但由于师承关系,风格又近似金音石砚。目前,只有合川峡石砚还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作为非遗传承项目坚守本土。

贵州有织金砚,制作上采取“以石焊石”的独特工艺,带盖并在上面镌刻书画,多有金石味,特别是文革前后,仍坚持生产并呈较高工艺水准,这在地方砚种的发展中极其少见。还有思州石砚(又称蛮溪砚,中正砦石砚),曾被评为全国“八大名砚”;另外,还有普安的龙溪石砚、梵净山的紫袍玉带砚、毕节的大定石砚、松桃的苗砚等。

云南有洱源凤羽石砚、石屏紫石砚、大理点苍山的大理石砚、宜良金星石砚、永仁砚等。

西藏有仁布砚,今天仍有人在生产。

从西南地区砚种的分布,也可看出古代西南各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来看,巴蜀盆地具有较高的人文水平。西南地方,砚历史悠久。蜀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四川产生了司马相如、杨雄等一批名冠天下的文豪,这期间,四川有出土记录的汉砚有十数方。在随后的两晋到唐宋时期,邛窑瓷砚大放光彩,不仅有出土物,现在成都的古玩市场还大量出现。夔砚、蒲砚、白花石等地方砚种,在唐宋时期就陆续出现并在砚坛上有一定影响。

从我个人所藏的西南地方砚种来看,晚清民国时期遗存较多,个别从形制上可到明。抗战全面爆发后,西南作为战略大后方,大量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知识分子南渡西南,砚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刺激了川、黔、滇地方砚的生产,形成了西南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抗战胜利后,随着知识分子北归,西南地方砚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解放前后,随着自来水笔的普及,加剧了一些地方砚种的消失。上世纪80年代,因出口创汇需要,像织金砚、思砚、北泉砚等一些地方砚又曾恢复生产。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本地文化和申请非遗项目的重视,不少地方砚种又得到恢复开发。但由于对一些地方砚种的历史与遗存缺乏系统梳理,又一味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在发展与传承上出现一定的问题,失去了地方砚的风格与传统。

笔者久居重庆,十几年来,致力于西南地方砚的收集与整理,也深知地方砚研究的困难与困惑。希望有更多的砚界学者、玩家关注地方砚种和区域砚研究领域,丰富砚学内容。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专家)

 实习编辑  | 曹祎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段渝:略谈巴蜀文化
何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张守广:卢作孚与巴蜀文化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钓鱼城的历史由来(总第32期)
四川博物院
四川“屹立不倒”的古镇,门票免费引领巴蜀古镇,被称“小乌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