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德祥:介绍几件明式家具
1983年年底,北京硬木家具厂在郊区租用的几个库房到期了,成车拉回来的旧家具在广场堆积如山,张德祥在其中惊喜地发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明式家具精品,他请来同事帮忙拍照,并撰写了《介绍几件明式家具》一文,发表在了1984年3月的《家具与生活》杂志上。本文共介绍五件明式家具,其中有四件收录到了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1986)中。
回忆起这篇文章的创作初衷,张德祥目光沉静。“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如何欣赏这些家具。1984年那会儿,市面上关于家具的杂志只有这么一本,美学评论的文章也特别少,古家具的价值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1986年王先生的书才出来,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基本没有任何参考,文章中有些地方今天看来可能略显幼稚,有些术语或许也不如后来那么规范。但都是一字一字琢磨出来的。”
在张德祥的介绍下,王世襄先生也对硬木家具厂里的老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从里面挑选出了18件,收录到了《明式家具珍赏》中,除此之外,在他的推荐下,北京木材厂也有6件家具有幸荣登其上。或许从这段佳话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老一辈研究者之间的友情,更关照了学术研究层面的无私。

《介绍几件明式家具》

最近,有关单位在清理硬木家具时,挑选出了一部分较好的明式家具,其中不少在结构上和造型上都非常独特,可称精品。现选择几件介绍如下:

01

黄花梨滚枨脚踏

脚踏长64.5厘米、宽32厘米、高19厘米。踏框由大边和抹头用粽角榫攒成,中间用矮老分隔成左右两格,每格之中各装有两根滚枨。滚枨是呈梭形的圆棍,中间粗两端细,粗处直径约6厘米,两端用铁轴穿装在抹头和矮老之间,转动起来轻快自如。整个脚踏形象粗壮,风格朴实,是一件兼有保健按摩功能的家具。
脚踏,是我国古代人们在坐具前放置的一种用以承托双足的小型家具。由于古代建筑的内部空间宏大,坐具的形体也相应的较大,以显出就座时的庄重和威严。但坐具高度不适合人体尺度的要求,双腿难免有不适之感,故设脚踏以承托双足,还可避免双脚因长时间紧贴地面而受潮冷。以上是普通脚踏的一般功能。
由于此脚踏设置了滚枨,因而便增加了保健按摩的功能。当使用者赤足而坐,用双脚前后交替推动滚枨时,滚枨就会往复转动,中间的突起部分便会对双脚的涌泉穴徐徐进行滚压按摩,具有舒筋活血,健脑强身的作用,制作者构思之巧妙可谓匠心独具了。
整个脚踏的结构明确,形象朴实,既可承足,又能保健,是一件很实用的明式家具。



02

紫檀攒矮老画桌

桌长98厘米,宽63厘米,高82.5厘米。桌四周起浑面“烧饼沿”线,上棱加一道细微的直角阴线,大边和抹头中间攒装独板面芯,面芯四角用了圆角的做法,桌面下用攒成“仰俯山”纹图案的圆棍做矮老,下面用直裹腿枨承接。裹腿枨外起“泥鳅背”线,四角交圈连接四足,与桌面上下夹住诸多的矮老,形成了优美的装饰带。四条桌腿为圆形,上细下粗,略带一些收分。
此桌的简洁造型体现出它在构造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部件选用了断面为曲线的直料,连明式家具所惯用的裹腿“罗锅枨”也改成了直的,这样做省工省料,挺拔而轻巧。
2、利用边角余料制作多组山字形矮老,不单节约了珍贵的紫檀木料,且使桌面压力分散传递到枨子上,受力均匀,完全符合力学原理。
3、全桌所有部件的断面尺寸只有五种,一料多用,节约了木材,提高了效率,这种部件规格通用化的尝试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画桌各部分造型的构思是十分精巧的,比如:桌面四边的轮廓,上棱的阴线以及面芯外缘的圆角线都是动感很强的长方形封闭线,自下而上,层层引向桌面,强调其功能主题。桌腿上小下大的收分和足端向外柁出的侧脚,能消除视觉差所造成的不安定感,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弊病。
最值得称道的是,仰俯互斗的山字形矮老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韵律感,乃借鉴于古建筑中的“单顶管”窗格作法,很有地方风格,使人联想起江南园林空透、俊秀的意境,这有利于消除紫檀木深沉的色泽和坚实的质感所带来的轻微压抑感。
我们不妨推想:此画桌最初是在江南制作和使用的,以后才流入北方的。




03

黄花梨八腿绣墩

墩高47.5厘米,面径38厘米,腰径45厘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各用四块曲木攒成圆框。上框中间装板,边沿起混面双劈料线,使下线略收进成盘形。整个墩面形象开张舒放,具有向上承托之势。下框边沿也起混面双劈料线,但并无收放,中间也不装板,只在下面粘接短足(图中已残缺)组成了托泥。中部的八只弯腿,呈弧形,外侧背部仍起混面双劈料线,其间不使用任何部件联结。三部分之间的界线清晰明确。
这种面沿喷出、面子和腿子自成一体的做法,在墩类坐具中是很少有的。它的优点是增大了墩面的面积,使人坐上去感到十分舒服,同时,外观形象上也显得宽松平阔,舒展大方。此外,还便于在墩面包裹锦垫等织物,易系带而不致脱落,而锦垫也不会遮挡腿子的任何部位,使腿子的优美曲线和整体上圆浑的造型得以完美的体现,这是普通的绣墩所不及的。
八腿绣墩在古家具中是极少见的,为此众多的偶数腿排列成一个群体,人们从任何角度观察,都可获得一个完整对称的图形,而没有奇数腿绣墩所常有的偏缺一方的弊病。弯腿的造型是两端丰满,中间劲瘦,圆浑有力,很像成双的力士,躬身拱立,以刚中带柔的姿态,作力顶千钧之势,蕴含一种雕塑美。
绣墩的构造由于通身均用混面双劈料线统一风格,还简化了腿子的榫肩结构,省略了做牙板、刹肩膀、接线、锉圈口等工序,既使得组装工作容易,又使造型简洁,还消除了藏污纳垢的死角,可谓一举数得。
此绣墩虽由坚实的黄花梨木制成,却有一种温柔墩厚的亲切感,为传世的明式坐具中仅见独特形式,真是精品。




04

黄花梨高束腰条桌

桌长98.5厘米,宽48.5厘米,高88厘米。用一块素板做束腰,来代替普通高束腰的短柱和绦环板。束腰上承冰盘沿桌面,下接圆肩牙板,其间省略了托腮。牙板的两端用大进小出互错透榫连结桌腿,形成了优美的壶门结体。壶门曲线生动优美,急缓得当,韵味很浓。四腿足端采用了“挖缺”的内翻马蹄作结束,并沿外角45°方向向上翻出萱草一叶,用以加强足端的装饰效果。

  由于桌子的上部采用高束腰形式,下部又没有托泥等部件,故显得婷婷玉立,腿子接近马蹄处收杀得很细,便更显得轻健挺拔了。但却又有些上重下轻之感。对此,制作者简化了束腰并省略了托腮,减少了上部装饰。其次,下部马蹄采用挖缺的作法和萱草翻花的雕饰,犹如重物压住了下脚,使桌子的视觉重心下降了很多。此桌便可有稳定感了。

这种体积上的上重下轻和雕饰上的上简下繁互为调剂,互相补充,创造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清古韵味。

桌腿内侧的突起部分和马蹄足的内角所采用的“挖缺”做法,可使壶门沿腿子内侧延伸下来的内外两条曲线保持平行同步,流畅自如。所谓“挖缺”是将部件内侧某些部分沿纵向挖掉,使之断面成“L”形的加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造型风格,或是为了保持线条之间的平行流畅。有时也为了便于部件之间的结构组合。它是唐代箱型家具转角处的结构遗留下来的一种痕迹,常见于带壶门造型的方腿家具。

此桌年代较久远,历经风雨而仍葆其美妙的风韵和牢固的结构,就足以说明其设计上的成功和制作上的精良。





05

黄花梨三屉供桌


桌长100厘米,宽48.5厘米,高84.5厘米。腿面之间采用三碰肩结构。桌面下粘贴平素的牙板。牙板与腿子格角拍合,正面设置了三个小抽屉。桌端装有精致的小翘头。四足端做成马蹄形。桌下腋部装有霸王枨。全桌平素,未加任何雕饰,非常干净素雅。

而此桌的牙板则与众不同,它是用平素的木板向上与面沿粘合,二者之间不留塌台,表面平齐,宛如一木生成。其两端则格角与腿子交合,格角的角度与三碰肩的角度完全一致,并连成一条直线,这更使牙板与桌面浑成一体。猛然一看,会觉得此桌似乎没有牙板,显得简洁而严谨。这是此桌造型风格的主要特点。

为了保持这种风格,桌子正面的三个小抽屉,屉脸是三块比例优美、纹理贯通的素板,隐蔽而得体。除牙板外,此桌没有再在四腿之间加其他部件,而是在腿子和面子之间采用了四根优美的小霸王枨作为加固,在不破坏主体风格的基础上,使观察者的视线能由桌子的表面向它腹部深入,造成了阴阳错落、虚实对比、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普通三碰肩桌子的优点,在于外观整齐,四角利落,但却略有生硬呆板之瑕。而此桌小翘头的安置,则克服了这美中不足之处。精致的小翘头用走马销安装在桌面两端的抹头上,优美如翼,顿使平素严整的桌身产生了跃跃欲飞的动感,消除了三碰肩桌子肩部的那种突兀僵板之感。它有实用功能,即防止器物从桌子的两侧掉下,使用起来更方便。因此,它的装饰功能是以其实用功能为基础的。

由于小翘头的安置,此桌便集桌类与案类家具的不同特点于一身,一扫传统供桌的古板式样,其构思之大胆、手法之精练,令人叹为观止。它体现出了明式家具在艺术造诣上的高度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木匠,100款红木罗汉床请收好
【收藏】红木家具术语一览表
明清家具结构部件装饰
明清家具10
著名专家胡德生谈古典家具结构部件的装饰,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明清家具——坐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