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永乐大典》今何在?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年号为永乐。明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大大增强。正所谓“盛世修史”,文化建设必须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永乐皇帝也为了继承朱元璋“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的遗志,他即位后便下令修一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中华文化大百科全书。

在翰林院大学士,内阁首辅解缙和其他107人的编修下,于永乐二年(1404年)首次修成《永乐大典》的前身——《文献集成》。但这远远未达到皇帝的期望!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于是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一项文化事业的工程之大,古今罕见。

直至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正式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的冬天才算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载,全书缮写成22,877卷,其中目录就占了60卷,成书共11,095册。朱棣下令编修的这《永乐大典》,内容之广,字数之多,意义之大,都是旷绝古今的。即使是后来编修的《四库全书》也难以与之媲美。也难怪自我感觉良好,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也作诗“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兼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赞赏永乐皇帝编纂《永乐大典》的良苦用心。

成书后,到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明世宗下令再抄写一部。但《永乐大典》自一成书起,就开始了它颠沛流离的历程。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全部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差点毁于大火。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可能已经毁于此时的战火。但也有人说陪葬于永陵。

雍正年间:《永乐大典》副本收藏于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纪晓岚等人奉命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经缺失了2422卷,有千余册不知去向。

在《永乐大典》的得失反复的过程中,不乏奇事和趣事。也常有监守自盗的官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库全书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中,本想把公务带回家,加班加点地干。但他却是个倒霉蛋,途中失窃。乾隆帝指责说:“《永乐大典》,为世间未有之书!本不应该听纂修等携带外出!”下令严查,全城戒严。不久六册书在御河桥边被发现,失而复得,但黄寿龄还是被罚了三年的工资。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被劫,多册《永乐大典》被盗,流出海外。

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时清查发现已不足五千册。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龠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下八百余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

1900年6月,《永乐大典》副本迎来了最后的劫难。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与围攻英国使馆的义和团发生冲突。英国使馆毗邻翰林院,在冲突中有人将火把抛进翰林院中,翰林院顿时着起大火,排积成行、一望无尽的藏书遭受空前浩劫。贮存《永乐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烧毁。“龙式池及井中,均书函狼籍。有绸面华丽之书,皆手订者;又有善书人所书之字,皆任人搬移。”《永乐大典》的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垫了马槽。《永乐大典》副本被毁殆尽。

英国人从这次焚毁《永乐大典》的事件中得益最多。英国官员翟里斯从翰林院的废墟中拣得一些《永乐大典》,其中的卷13345还被当做战利品赠送给他的父亲。英国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者见到如此宝贵之书,是平时绝对见不到的,都想拣选,“在火光中觅一路,抱之而奔”。从此,《永乐大典》流散到民间和国外,成为各藏书单位争相收藏的物件。至今,也有多个国家藏着《永乐大典》的副本。

日本向来是拿中国最多的东西的民族。在收藏《永乐大典》的外国当中,日本的收藏是最多的。日本的东洋文库号称世界五大亚洲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许多藏书都来自中国。东洋文库是接收英国人莫利逊的藏书起家的,在莫利逊文库中就有他在庚子事变中得来的5册《永乐大典》。不仅如此,东洋文库还委托北京等地书坊代购《永乐大典》。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乾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永乐大典》并没有归还给中国,而是被当作战利品运往苏联。

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国宝文物的追查力度的不断加大,逐渐追回了部分的《永乐大典》。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但这对于《永乐大典》的总数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天地一鸥,沧海一粟。

《永乐大典》已难以全数找回,但我们坚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能够再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中华文化。同时《永乐大典》的流失,也告诉了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守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才能保证,中华文化不仅五千年源远流长,也更会经历五万年,也仍然生生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戏说中书街(16)
《永乐大典》在世界各地图书馆藏在册目录及图文数字版在线阅读
永乐大典简介
解缙妙联无穷(二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