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是病态的唯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为经典美文,长期入选教材,但其实早在1977年,诗人余光中就已经提出不同意见。在《论朱自清的散文》里,余光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评述朱自清散文。整体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对长期入选教材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从用词造句、句法语法到文章情感格调,可以说是抽丝剥茧,大加讨伐。认为写得并不怎么样。似乎要将朱自清及其散文,来个文学史上的认知颠覆。这也拉开了朱自清散文受批评的序幕。

以《荷塘月色》为例,余光中先生就起码挑出三大毛病:

一,行文平平无奇,不过中学生水平

比如,上面这一段文字,余光中先生就认为只是中学生水平,太平平无奇了。而且从头到尾,都在写自己,到底要突出什么呢,于全文有何作用,完全多余,为啥不删了?

可惜余光中老先生没有活到2020年,这一年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可以说通篇生僻字成章,振翮(zhènhé)、嚆矢(hāo shǐ)、祓除(fúchú)、肯綮(kěn qìng)、玉墀(yù chí)祓魅(fúmèi)、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随便一个展示出来,就很不平凡,不知此文在老先生心里,是否就超过了中学生水平?如此文章,是否又是其心中好文?

二,病句甚多,留下早期白话文弊端

这是余光中批评朱自清的一个重点。也是余光中批评民国那一批作家的重点。余光中认为他们过度时期,语言上大都不够成熟。病句多就是一个显著例子。

比如《荷塘月色》中有句: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余光中先生认为,又冗长读着又别扭,这是中了欧化的毒,“的”字多用滥用,连修辞的重心都搞乱了。这样的句子也太生硬了。而这又是民国作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们读鲁迅文章,也会读到一些又长,又多“的”字的很怪的句子,如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光是文章题目就很费劲,《李敖有话说》里,也说到鲁迅文字受到日文影响。

五四那一批作家,真的很喜欢重复用“的”字。

三,不会比喻,比喻都不高明

比如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余光中先生就觉得轻浮了,庸俗了。荷花一尘不染,“舞女的裙”又太世俗,这么比方恰当吗?

再如那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如刚出浴的美人。” 余光中先生认为这句简直就是艳俗,引人作不必要遐想。

这样的比喻,粗陋随意,弥漫当时文坛,以致今日还有人跟风。这样的比喻,当然不是出色的。

余光中是诗人也是学者,精通英语,十分谙熟西方文艺理论,对中西文艺都有很深了解,他对朱自清散文的批评,相信也不是毫无根据,自有其一套标准。盖因朱氏散文影响巨大,对语言文字有着敏锐触觉的余光中,可能只是想尽力矫正吧。也使散文这一文体,放得更开,走得更远。

而且对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批评的,也不止余光中一人。同为民国作家的叶圣陶就嫌不自然,现代著名作家韩寒更是直指《荷塘月色》“堆砌辞藻,华丽空洞”。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也认为《荷塘月色》只是病态唯美文章,可供闲读消遣而已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莫言因为极爱余光中《乡愁》诗,而是余光中粉丝一枚。为了致敬偶像,莫言还写过一首仿《乡愁》诗,其句云:

树冠树枝在外头,树根留在地里头。

只要树根留在地里头,不愁大树不出头。

不知道这能不能算诗,参差不齐的四句里,每一个都以“头”字作结,重复之中也算是押了韵。偶像辣评《荷塘月色》,莫言跟进,倒有些像是现在明星与粉丝的关系。

有人说余光中的批评太重技术层面,不是纠结于句子长短美丑,就是通与不通、中化西化,你是什么感觉呢?又是否同意余光中对朱自清散文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荷塘月色》一文被批庸俗,莫言称“病态的唯美”,这在不在理?
名家怎么评价《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学生水平,莫言:病态唯美
余光中《乡愁》蒙蔽我们几十年,与朱自清相比,不过无病呻吟而已
余光中批评朱自清散文名作《荷塘月色》“比喻很多,未见出色”,你怎么看?
文章与文学作品
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赏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