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州印象·民居

摄影/薛松

【歙县曾经属于“扬州”】

站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眺望徽州古城歙县,发觉它与许多的小县城相差无异,零星的高楼之间夹杂着大片低矮平房和小二楼,新安江的支流练河成为歙县旧城与新城之间的界河,河水清澈流速缓慢,仿佛诉说着千年徽州故事。 从绩溪到歙县,沿途山峦叠嶂、郁郁葱葱,一些村落因势建于大山之间狭小盆地上面,或是倚山而建,白墙黛瓦从半山腰次第向下延伸。上天很是眷顾歙县,四周环山,盆地绵长而开阔,地势也决定了其牢固地位,这一点从我们进入歙县古城就能感受到。

【歙县曾是古徽州府衙所在地】

说起来,歙县还曾经属于“扬州”。早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属扬州,为“蛮夷”所属之地。后在战国时期,歙县又隶属楚国,就是《芈月传》中芈月的娘家那个楚国。

歙县是古徽州府衙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在明清时期,地势相对平坦的歙县是徽州的首个大县,很多徽州人都是以此为起点,踏上经商之路。时光变迁,如今几个古城门虽历经损毁、修补、重建,但城池的威风依旧还在。时至今日,住在城池外的菜农仍然保持着一大早儿挑担运菜进城贩卖的习惯,看着她们的背影渐渐隐没在城门阴影里,遥想古时,此情此景想必也是如出一辙。

徽州古城此时更像是一个仿古商业街区,稍微有名堂的古宅或宗祠都被圈起来卖门票,倘若没有特殊需要,无需买旅游景点门票也是可以随意穿行在城池里。或许是春节长假刚刚结束的缘故,游人不多,景区导游破天荒的免收导游费,要带着我们寻访那些散落在古城里的景点。

徽州民居天井
清中晚期徽州民居里的雕花木床

【徽州民居讲究风水大过天】

徽商的民居是必看的项目。明清时期,徽州的民居建设十分讲究风水,这关系到家族的兴衰。无论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为主。只不过,明代讲究楼上宽敞,而到了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讲究的是一屋有多进,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在我们首个看到徽州民居样板间(其实是个古民居展示房),影壁上雕刻有徽班进京的场景,虽是新物件,倒也把徽州与京城、与京剧的关系表述的很清楚。

这组徽雕讲述的是800年前,徽班进京

徽州民居讲究“四水归堂”,就是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意在“财不外流”。从家族繁衍的角度来看,还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源远流长如川流之不息。

民居建筑当中,徽雕不容错过,徽雕以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这三绝的身影,尤其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即便是一户之内也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最喜欢抬眼看梁柱上的牛腿,和合二仙、狮子献瑞、仙鹤白鹿或祥云、卷草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都被雕刻成精美的木雕立于梁柱下方,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在去年初,装修新房时,我曾动了在客厅按照牛腿的念头,无奈难有与之匹配的空间,只好放弃。

【马头墙为什么姓马?】

白墙黑瓦马头墙,小窗、徽州民居在各进之间讲究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马头墙,远远望去,有独特的韵律之感。马头墙起到防风避火的作用。古时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木制结构,再加上地狭人稠,家家户户房屋紧挨在一起,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按照扬州话讲:“带灾啊”,于是聪明的徽州人发明了马头墙,这也是徽州民居最大的特征之一,同时还能起到防潮防盗的作用。之所以称之为马头墙,寓意“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

走在修葺一新的徽州府衙,看到“大堂之上挂有“明镜高悬”,在县太爷宝座两边下方左右分别伫立着“肃静、回避”牌子以及背后有一排斧钺刀叉,立刻令人起开封府里的包拯上堂审案的情形,请勿见笑,笑我脑中可怜的历史知识,有些确实是从电视剧或电影中得来。

【渔梁老街路似鱼鳞】

从歙县古城出来往东南方向走,在练江水运码头坐船去新安江的上游渔梁坝。不足三里的水路,在渔翁缓慢摇橹之下花了将近二十多分钟,虽临近雨水节气,蓝天白云阳光充足,坐在四周无遮蔽的渔船上,依旧觉得山风习习。

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

记得多年前央视直播渔梁坝,将它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媲美,那时看画面渔梁坝毫无磅礴之势,很不以为然,然而站在坝上,看到硕大青石之间被嵌入的石柱牢牢锁固,串连成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才知道古人的大智慧是早在1200年前,在不借助现代化工具情况下,完成如此巧妙水运工程,堪称精妙。渔梁原本是水运码头,逐渐形成街市,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

走在渔梁老街上,鹅卵石铺路似鱼鳞,随地势高低而曲折变化,狭窄逶迤的老街两边店铺林立,这里有“江南第一水街”之称。抬头观察这些民居,大多给人的感觉是幽黯凄迷。相隔太近,站在楼上,就能将对面邻居家屋里的情况尽收眼底,难怪徽州民居的窗户大多高而小。除了有“财不外露”的意思之外,以防外人偷窥,也是防盗、防偷情的一种手段。如此一来,大概潘金莲到了徽州,也会恪守妇道吧。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从这句流传徽州的俗谚不难看不出,在徽州,当男子不易。这里山高地少人稠密,耕地少了意味着生存缺陷,只能走出去谋生,于是男童长到舞勺之年便携带茶叶、山货开始从渔梁坝坐船出发,沿练江转入新安江水路走出大山,行迹遍布江南。

坐在摇橹船上,练江水蜿蜒曲折,两岸翠荫绵延,江水清澈逶迤,被当地人俗称寡妇桥的十六孔桥渐行渐远,风景旖旎,心旷神怡。然而当年,徽商坐船远行,自然少了我这样轻松的心态,多了离别时的伤感,想必回望桥上哭成一团的年迈父母、年轻妻儿时,满眼含泪。

摄影/清溪

“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这是一句流传于明清时期的俗谚。徽州男子因为很早就外出经商,经商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于是在十二三岁时就结婚生子开枝散叶,当地的规矩,一般大老婆要比男子岁数大,以便照顾男子父母,小老婆都比男子岁数小。

摄影/清溪

徽商出门做生意讲究吉利,有两样东西不能卖,一个是茴香,寓意“回乡”;另外一个是萝卜,寓意“落魄”。商途险阻,不少人浪迹天涯,虽然归乡之心,但与其落魄回乡不被人瞧不起,还不如客死他乡。

徽州民居中的砖雕美人靠

徽州民居中,大多在二楼设有美人靠,您千万别理解成上海滩那一头高起一头平坦松软的美人榻。所谓徽州美人靠是二楼面临天井一周的弧形栏杆向外弯曲,临空悬置,我试了试,坐在上面一点都不舒服。这美人靠供深闺中的女人们休息或窥视楼下过往宾客用的。

“茴香豆腐干,不能自己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导游在给我复述这首民谣时,我正走在渔梁坝老街上,窄小而狭长的老街家家户户都门庭大敞,阴冷而黑黢黢,倘若不仔细看,难发现堂屋椅子上还坐有老人,而这条街又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一些人囊丰箧盈,志得意满地还乡了;另一些人却命运多舛,落魄回乡,仅从门里面或楼上射出的眼光就足以令人羞愧难当了。

摄影/薛松

【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呈坎】

“去徽州,你一定要去呈坎,那里古村落保存比较完整。”一向有徽州情结的摄影师清溪通过微信一个劲儿的提醒,在他眼里,徽州古村落、古村落里的民居以及居住在老宅里的徽州人,才是他最感兴趣的摄影目标。

摄影/清溪

离开歙县,驱车直奔呈坎。两边的山越来越近,车子穿行在高山之间,山上是郁郁葱葱的竹林,纵深感绵延不绝,大有深入腹地之意,然而转过一座山,顿时豁然开朗。右手边出现平坦的田地,田地深处是密集的粉墙黛瓦,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没有买景区门票,随意的走在呈坎古镇的乡间,溪水从村落里穿过流淌在乡路上,路两边是菜田,积水在菜田里星罗棋布,每一处水洼折射出蓝天、云朵或是宛如宝石耀眼的光芒。远处是层层叠叠连绵不绝的山峦。太阳打在身上,暖洋洋的,顿时觉得山风也变得委婉。村民建议我们走到山麓上,那里是制高点。沿着汩汩流淌的溪水,穿过一座建于明代的隆兴桥,走到村落最高处,俯览脚下这座有上千户人家的村庄。忽然觉得鳞次栉比的粉墙,家家都白得耀眼,而黛瓦如墨漆黑浓稠,像是一座新建的人工景区,幸而还有当地的原住民没有搬迁。

呈坎地处黄山南面40公里处在灵山和丰山之间。现有人口2800人,整个村子依山面河而建,坐西朝东,面对灵金山,背靠葛山。地势相对偏僻,徽商要起步稍晚一些。资料介绍,它是一个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最完美的结合。村里乡民大多是唐代从江西避难而来的罗氏后裔,语言也与当代方言混杂融合出呈坎方言。时至初八,尚在年节,村里还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恰逢一对新人结婚,我俩跟随迎亲的队伍糊里糊涂进了村。发觉被粉饰一新的,多是村庄外围那些民居,古街巷上的民居被时光打磨的黯淡无光。

呈坎古镇有“三街九十九巷”之称,进入狭窄街巷,古镇的民居大多是明清风格。大门上虽有红春联平添喜庆,但许多老宅无人居住,有一些已经摇摇欲坠或是坍塌。村民老罗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去杭州、上海打工了,许多都在外面买了新房子,等正月十五一过,村里就剩一些老弱病残了。

在呈坎有一座长春大社,坐北朝南,如屋似庙,虽已破败,社神塑像也都不见踪影,依旧能从其遗留的建筑物品上看出当年这里的盛况与地位。老罗说在他小时候,长春大社十分热闹,因为这里是呈坎水口的重要标志,村民都到这里来祭祀神灵。正月初七,罗氏家族几百号人都要到长春大社参加暖灯酒宴会,春天也会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说到如今,老罗嘴里念念叨叨,声音压得了很多,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

长春大社几个字还是苏东坡手书,不知道这位大人当年为何到此一游?从史料中也难见注释。长春大社门前的广场残破不堪,依旧是村民闲来无事扎堆瞧热闹说闲话的地方,几个小孩子在广场前跑来跑去,长春大社虽然已经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门大敞,里面无一人看守。

徽州社戏摄影/清溪

我请老罗带路,想看看这座皖南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然而六十多岁的老罗听了却一头雾水,说不知道什么八卦村。

说起来,呈坎和扬州还有些渊源,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就出生在呈坎。而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圣地。呈坎最鼎盛的时候是在宋、元、明三个朝代,在明朝的时候,罗氏家族族谱记武载在朝为官者就达11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辑,他是为岳飞冤案主审官。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不成想,若干年后,在一座偏远古镇,竟然又听到岳飞二字。

走进呈坎古镇腹地,游人渐多,许多人都是冲着中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来的。与歙县、绩溪相比,这里的商业味道淡一些,民居大多以平房为主,内饰更为质朴一些。

一直很喜欢徽雕。看到呈坎古镇有一小门脸,其实就是窗户打开摆上一些木雕小件、民居、草药做买卖。有几片从窗板上拆下的木雕小件吸引我,上面是福禄寿三人,一片200两银子,但必须买5片成套同买,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舍得出手。待我转身,忽然小贩忽然指着窗台摆放的干草,对先生说:“这种草药专制不孕不育……”见先生不信,他又赶忙说去年南京一个女的到这里求了这草药,回家吃,立刻怀孕了,年底还专门到呈坎来谢谢他。这番话听着耳熟,一副奸商嘴里,懒得计较拆穿,我们走了。

【生在扬州,玩在杭州,死在徽州 】

无论绩溪民居、还是歙县、呈坎民居,虽然都各有风貌,且装饰精美,但依照现代人的眼光看,民居里面天井超大,不聚气,尤其到了冬天,阴冷潮湿。一进两进三进的房子大多光线昏暗,死气沉沉。

然而,对于徽州人来说,这里是云山遥隔的故园,那里有祖辈的坟茔,有着先世遗存的老房子,那是心灵深处的家园。走在呈坎古镇,老罗指着一处荒芜杂草丛生的老宅子说,这家老人死了,房子没有人住,马上就要倒塌了,说完,老罗叹了一口气走了,只剩下咕咕作响的溪水伴着我们走出村庄。

摄影/清溪

明清时期,当地流传一句古话:“生在扬州,玩在杭州,死在徽州 ”——这是对徽州人而言,是最好的归宿。

摄影/清溪

出村口,在溪水下游,一个老妇正拿着刷着蹲在溪水边刷木马桶,旁边是一个二岁大小的孩子,那时我在想,这个孩子长大了,还会留着呈坎古村落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具诗意的古城是什么模样?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27)
徽州行【歙县】
在歙县看到的失落 (2011-11-03)
徽派建筑之徽州马头墙
渔梁坝(徽州歙县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