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作媚时语





不作媚時語

黄惇先生个展于2014年9月10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先生这个决定的新闻价值之于书法界绝不亚于南京人举办青奥会,一样叫人振奋


『他邪,鄙夷世俗和浮名』


《学而不厌》

这不是拍马屁,我非书道中人,更非大风斋门生,与黄先生也不沾亲带故,犯不着跟着起哄。先生的介绍毋须赘言,书道皆知,门外客若好奇可以“百度”。

之所以振奋,是因为先生素来以个性低调示人,恪守“寂寞之道”,除授课公干以外,凡公共活动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即便来了,说出来的话准让你不“舒服”,因为这个人客观,率真,不喜欢逢迎人。

你若在先生面前说几句巴结的话,他连忙把你的嘴堵上,打住!听着肉麻。所以旁人在背后叫他“黄老邪”,邪的超乎寻常,邪的不循俗礼,邪的有那么一点古怪,特别。

以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和成就称一称重量,别说一次展览,那些个名头和称号够吃上几辈子的了。依照“常理”,大艺术家得住大别墅吧,得配个助理吧?专车!得在首都搞好几场展览吧?中国美术馆或者国家博物馆,够这个份!

但他邪,鄙夷世俗和浮名,看不上这些东西!任凭你如何鼓噪,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几十年,磨破了嘴皮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生您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总得把名气整得大一点,把旗子扯高一点给我们留口饭吃啊。你是哪一位啊?对不起,不办!


黄惇肖像


黄惇作品

许静写得好,与我同年生,生肖属兔,许静说我像极了她一位旧友,展览策划的细腻而精致,开幕仪式由我担纲司仪。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张艺谋的《幸福时光》,《武侠》影片里所有的书法设计皆出自这位黄先生高足之手。

仪式现场,许静情绪失控,泪水涟涟,把作业展示给师友希望得到肯定。作为许静的恩师,黄老邪来了,这是最大的肯定。先生可以为奖掖提携门生而破例站在主持台上发言,没有事先准备的稿件,句句真切,师生情谊叫人动容。有这样的恩师,我替许静感到幸福。

许静把黄先生要举办展览的消息告诉我,兴奋的像个孩子,我自告奋勇的请缨主持,短片介绍的配音任务也落在我的肩上,一连配了数遍,勉强通过,尽己之能表达对先生的一份敬意。黄先生对艺事极为讲究,苛严,为了这次久违的展览,整个团队忙了近三个月。

前面许静打过电话来,确定时间和流程的事宜。我得找个机会问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黄老邪动了展览的念头。

许静肖像

许静作品


『我断定黄先生的“邪”

是家人溺爱导致的』




黄惇肖像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与期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我断定黄先生的“邪”,是家人溺爱导致的。

桃花岛的女主人是一位幼儿园的校长,高高的个子,面容白皙,戴着一副眼镜,行动做派都是软软的,家里所有的细节都被安置的妥妥帖帖的。

什么是贤妻良母标准照?去大风斋看看这位女主人就知道了。二楼书房是岛主篆刻、临池的地方,书架上摆放着桃花岛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的照片。我无意中听到过两个人对话,基本上是幼儿园管理小朋友的模式,那份无微不至的疼爱、劝慰,是年轻女老师在劝慰一个犯了错的小朋友的调调。黄夫人不小心跌伤了,买菜洗衣服做饭,照料起居的任务落在黄先生的身上,这真是叫人担心生活基本无法自理的黄先生怎么熬过这一关。

那次我携去许静行书“书论”手卷请黄先生题引首,刚聊到一半,电话响了,是九十多岁的黄老太太打来的,看着这位平时倔强的老男人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跟母亲解释,一下子触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大抵联想到一个被母爱包裹着的男人内心一定是充盈着爱,一定是踏实、满足并快慰的。

许静书法手卷 

黄惇题引首“凤翥龙翔”

许静书法手卷 

黄惇题引首“凤翥龙翔”

八年前我知道黄惇的名号,在电视上见过先生的书法课,彼时先生并不知晓我是谁。与先生结识亦属机缘巧合。

一次,我驱车从中山东路往新街口方向行驶,远远的看到路边有一位头发花白,中等身高身材微胖的男子手里拎着布包,挥手正在拦的士。我把车子减速缓缓地停在距离他最近的位置,摇下车窗。您是黄惇老师吧?男子很意外,你是哪一位?先请上车吧!男子被送至家门口,留下电话,连声致谢。


“惇”这个字,手机里打不出来,暂以“敦”代替。“惇”字有多种解释,作敦厚,敦朴之义。作 劝勉,勤勉之解,比如惇诲,惇学。作推崇,尊重之讲,惇信明义。惇任仁人。


『展览应是一场庄重而盛大的仪式』



黄惇临池

一次展览的成功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呢?大腕云集,人山人海,媒体常见的四季语言会这般样式,“此次展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如此等等。

在我看来,好的展览,前提一定是作者本人具备一定的含金量,是其一个阶段学术成果的集大成。简单的把作品挂到墙上,汇聚一帮政商各界名流,乌泱乌泱地签个字,配上花,呜呜糟糟地轮番讲个话,道个喜,剪个彩,合张影,然后拜拜。如此僵化呆板的程式化展览开幕式不做也罢,不去也罢,泡一杯茶翻翻集子足矣。


黄惇临池

展览应该是一场庄重而盛大的仪式,肃穆而谨严。黄先生的个展就是最好的佐证。

“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被黄先生最早提出来,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从来没有人这么搞过。开幕式把仪式典礼部分移至学术报告厅作为第一“演播室”,分流出来的观众在“第二演播室”大厅通过大屏幕同步收看直播。满满5页A4纸嘉宾名单,以学界同道为主,少有官吏,念了足足五分钟,书坛南北各舵主、大佬悉数到场,秩序井然,人们得以在安谧的氛围里静观这场仪式的朴素与简约。

布展是个新课题,古人没有展览。偌大的一个容器,作者的各科目艺术成果要施以天孙云锦的手段重新装帧,编组,铺排,不同形制,不同书体,不同门类,纸张与边框的协调,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承接关系都要兼顾,既能独立成章,又要一气贯通、首尾呼应,大抵如一本空白的册页以真草隶篆借助章节的形式进行创作。

近二十米长的诗稿借助“琉璃绀”,“伽罗色”,“赤白橡”等大面积的色块铺设,古意盎然。印蜕被放大,观者可以直观刀驰的细微,印文一边以行书边跋的形式旁释,红与黑,疏与密被很好的融合在同一个空间。一番走马,犹如踏着旋律分明的乐章,又似翻动经典的书籍。在这一过程中,既领略了一件宏大的艺术作品其形与神、象与意、线条与颜色、平面与空间的苦心经营和完美呈现,又感受到作者的个人气质与艺术主张、读者意识与个性创造的高度融合。


黄惇书法 《气若幽兰》

十一长假,与许静再次邀约,话题自然绕不过刚刚结束的黄先生的个展。翌日我赶去花开四季再一次拜访大风斋主人,谈到“静观风来”展题的来由,团队的坚持,先生的妥协,种种创意,诸多艰苦。犹爱先生自序中一句,“为学不作媚时语,闻道方悟勤为师”。不作媚时语,不盲从,不逐流,要有独立之主张,独行之语言,方有独特之个性,独有之面貌。先生欣然命笔,至于举办此次展览的缘由,我已心有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稿|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览
2000年初,杨致远从香港艺术经纪人黄仲方(Harold Wong)处购得60件作品,构成其收藏的雏形
董其昌书法手卷作品题浯溪读碑图
【语音版】一代书圣 旷世草圣 ——于右任先生遗墨文献首展举行 文/刘爽 赵博
当代张春晓书画作品
线上展览|“庆祝新中国七十四华诞”万柏林区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览线上展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