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非遗探秘】陈靖姑信俗、陈文龙信俗、田公元帅信俗

福州 | 非遗| 探秘


  信俗,即民俗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与理念。福州,是个多信俗的地域。由福州晚报和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福州非遗探秘》栏目,本期探访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陈靖姑信俗;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陈文龙信俗田公元帅信俗


上月12日,陈靖姑故居举行了“百童关”民俗仪式。

陈靖姑信俗

 “母性文化”情牵两岸

  铜铃铛、牛号角在前面引领、吹奏,孩子们在大人的陪护下,穿过一道道代表邪煞的纸糊“关门”,意为过关度煞、平安吉祥。
  上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顺天圣母陈靖姑寿诞日第二天,福州仓山区工农路72号——陈靖姑故居外,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一年一度的“百童关”民俗仪式在此举行。
  这是陈靖姑文化派生出的特色民俗活动之一。千百年来,“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积蓄着丰富的传奇故事,奇特习俗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2008年,陈靖姑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加以保护。


有功于民被称神

  陈靖姑信俗又称为“临水夫人”信俗,是一个以保佑妇婴平安为主题的女神崇拜。据考证,历史上确有陈靖姑其人,出生于唐朝后期的福州仓山下渡。
  相传,陈靖姑16岁时到闾山大法院学法,18岁嫁到古田,24岁脱胎祈雨,造福万民,可是自己所脱之胎却被妖精所害,羽化登真,后被敕封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
  千百年来,人们在陈靖姑的故事中增添了不少民俗和神秘的文化内容,今天在福州、古田的陈靖姑遗迹里,依然可以找寻到许多陈靖姑的动人故事——保胎护幼,拯救众多难产孕妇,割股疗亲、喂饲乞妇、庇佑受后娘虐待的“苦儿”,严惩虐妻的恶夫等。
  诸多传奇故事,在代代的流传神化中,扩展了陈靖姑的神圣。她借助法术斩妖除邪、祈雨救灾,成为慈爱无私、除恶扶弱、救度众生的“精神符号”,涤荡民风,教化人心。
  上月12日,记者走进去年底才修葺一新的陈靖姑故居,这儿一切都是新的,但大殿后面一口千年古井仍诉说着往事。相传,陈靖姑就是喝这口龙泉古井里的水长大的。
  “和普通的水井不同,龙泉古井里藏有一个大溶洞,而且据传井水与闽江相通,过去端午闽江龙舟竞渡时,人们若将耳朵贴在井口处,能听到划龙舟的声音。”一位曾经下到井底的工作人员说。

“母性文化”千年传

  一千多年来,许多与临水夫人有关的风俗传遍世界华人聚居地。“请花”“洗三旦”“请奶”“过关”“收惊”……这些风俗大多涉及结婚孕育、诞生养育等方面。
  今年正月十六,陈靖姑故居举行了“百童关”民俗活动,邀请100名未满16岁的孩子体验“过关”民俗。过邪煞“关门”、加持写秘字、跨竹拱门、盖平安印、沐平安水……诸多的仪式环节,给人心灵的宽慰和暗示。人们相信,在“顺天圣母”的庇护下,孩子过了关门,定能避邪煞、保平安。
  正月十五是陈靖姑寿诞日,人们也会用大轿抬着陈靖姑金身,结队巡游村境,十番乐队奏着乐曲,伴着喧天的锣鼓鞭炮声,百姓夹道祈求庇佑。
  福州陈靖姑故居管委会主任郑炜介绍,民众为了孩子平安长大,让孩子从出生直到16岁认陈靖姑做干妈。他本人就是仓山人,家住陈靖姑故居对面,从小受陈靖姑文化熏陶,如今成了陈靖姑文化“推广人”。
  郑炜说,在福州民间,陈靖姑的敬称不下十个,临水陈夫人、大奶夫人、陈太后、顺懿夫人、顺天圣母……人们多数尊称她为“娘奶”“临水奶”,本地话即为妈妈的意思。其实,这就是崇尚慈爱坚强的母性文化价值。
  如今,在福州和古田仍然保留着女子18岁、24岁婚嫁的禁忌,因为相传临水夫人18岁结婚后屡遭磨难,24岁时降妖去世。此外,相传临水夫人脱胎祈雨时,鸭子救了她,此后百姓不忍心吃鸭子。如今在福州,女子坐月子时只吃鸡和鸡蛋,不吃鸭和鸭蛋。

传统信俗牵两岸

  上月22日,陈靖姑金身巡安台湾起驾仪式在福州陈靖姑故居举行,拉开第十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的序幕。“台湾各地临水宫庙数以千计,作为主神祭祀的就多达400多座。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陈靖姑信仰,不仅把信众的心连在一起,也在海峡两岸架起沟通的桥梁。”据郑炜介绍,2011年,福州陈靖姑故居管委会率先在桃园中坜凤仪宫设立办事处,这是福建民间信仰团体首次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
  为了让传承跟得上时代,福州陈靖姑管委会建立了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发推出陈靖姑文创系列产品。而且,每年举办海峡两岸陈靖姑文创大赛,文创人员一同参与设计陈靖姑文创系列产品,深受年轻人欢迎。

第四届陈靖姑民俗文化节现场。(资料图)


衣服上盖“平安印”,祈求健康成长。


尚书庙内景。

陈文龙信俗

“海丝祈风”再现商贸盛况

  2月14日,陈文龙信俗文化节举行。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万寿尚书庙,迎来消失许久的尚书公出海、春秋祭以及祈风仪式,再现“海丝”商贸盛况。
  陈文龙是南宋末年名臣、抗元英雄,因为爱国、忠君、清廉、为民,以及杀身成仁的英雄事迹,被人们当成神来崇拜。
  600多年来,这种民间信仰与福州文化相融,诞生以闽剧、十番音乐为形式的“躲债戏”“尚书公出海”“春秋祭”等民俗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在闽、浙、粤、台乃至日本颇有影响力。2007年,该信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与妈祖齐名成为“海上保护神”

  在台江和仓山,从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沿江两岸先后建有阳岐、万寿、新亭、龙潭和竹林等5座“尚书庙”,奉祀“海上保护神”陈文龙。
  陈文龙出生于莆田,幼年随父迁居长乐后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中了状元,官至监察史、参知政事等。元兵南下时,他倾尽家财招募兵勇固守兴化,城破被俘后押至福州。面对劝降坚贞不屈,后被押往杭州,在拜谒岳飞庙时哀恸悲绝,当晚即于庙中辞世。而且,陈文龙满门忠烈,弟弟、弟媳缢死殉难,母亲绝食病饿而死,从叔(一说从侄)陈瓒战败车裂而死。
  为了纪念陈文龙,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八年(1375年)在其福州官邸原址,敕建“陈忠肃公神祠”并敕封“福州府城隍”。这座神祠,就是“万寿尚书庙”。
  据市级非遗传承人卢鑫介绍,万寿尚书庙历朝历代皇帝多有敕建、敕封、赐匾。比如,明成祖至清道光间,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康熙为褒奖其促进中琉友好,加封其为“镇海王”;郑和下西洋时,尚书公金身坐镇官船。久而久之,陈文龙成为与妈祖齐名的“海上保护神”,民间有了“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之说。

各种信俗活动丰富多彩有内涵

  600多年来,与尚书庙相互依存的是人们结合当地民俗发展出的各种信俗活动。卢鑫说,按照传统,万寿尚书庙每两年举行一次“尚书公官船出海”“春秋二祭”,此外“诞辰”“忌辰”等都要举行大型庙会活动,并且每年除夕还会上演特色“躲债戏”。据说,在旧社会无力偿还债务者,往往躲到万寿尚书庙看通宵戏。
  “很可惜,由于历史原因,万寿尚书庙送官船已消失多年。过去,送官船都由万寿尚书庙领头,其他尚书庙的官船才能在间隔10分钟左右依次下水。”卢鑫希望渐渐恢复一些消失的民俗活动。
  上月14日,在万寿尚书庙,“尚书公出海”再次起航。待闽江涨潮时,有名望的商绅数十人抬着纸糊“官座船”,在千人簇拥下,在台江第一码头下水。“尚书公出海包含两个寓意,一是回莆田省亲,二是巡安四海。”卢鑫还称,明朝市舶司由泉州迁至福州,祈风仪式历代由官府主持,并在万寿尚书庙举行,“今年万寿尚书庙恢复了这个仪式,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将其定为‘海丝祈风’。”
  毕业于闽江学院的卢鑫,2015年起担任万寿尚书庙管委会主任。他说,陈文龙信俗集崇贤、神缘、商贸、涉外、民俗五类文化于一体,文化价值和内涵都很高。陈文龙拥有众多信众,许多人寻根溯源,有利于文化交流;而在爱国教育意义上,陈文龙的事迹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此外,万寿尚书庙与郑和下西洋、册封琉球密不可分,是海丝文化的标志性遗存。目前,他们正与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合作,将陈文龙信俗文化作为课题,深入系统地研究,挖掘更多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正月十八,官船在尚书庙前等待“出海”。


尚书庙内有乾隆年间石碑


3名闽剧表演者在元帅庙上香祈福。

田公元帅信俗

“戏神”英雄事 从古传到今

  与三坊七巷一街之隔的元帅路,藏着一座庙,庙虽小,却是海峡两岸有史可稽最悠久的元帅庙祖殿。庙里供祀的主神为田公元帅,相传是戏神雷海青。因此每年正月初六,来此敬香的人群中,不少是闽剧演员。
  数百年来,伴随田公元帅的传说,元帅庙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信俗文化,普渡、斗堂、灵签、午时茶……在海内外影响至今。
  2011年,以福州元帅庙为活动载体的“田公元帅信俗”(鼓楼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闹市古庙重生

  和许多庙宇磅礴大气不同,元帅庙只有120平方米。“过去的元帅庙比现在大多了。”年过八旬的传承人、管委会主任郭美英说,元帅庙始建于元代,原为两进仿宋宫庙建筑,前进为戏台,后进为正殿,戏台边长着一棵榕树。“如今榕树还在,七八个成年人张开双臂都抱不过来。”郭美英说,现在的庙是2005年依着原址旧墙修复的。记者看到,主殿上方挂着“恩威显赫”牌匾,相传是林则徐题赠,另外两面牌匾为清乾隆年间的“乐管钧天”“鉴殿”,印证了当时这儿戏曲和斗堂音乐繁荣的景象。
  郭美英称,作为供祀戏神的祖庙,这里长期以来是福州地区戏曲、音乐的活动中心。在福州民间有一种习俗,新戏班成立,都要带上小神龛到元帅庙“过炉”分香。到元帅庙演戏时,头场戏免收戏金,作为给田公元帅的献礼。收徒拜师,也要到元帅庙。而每逢农历八月二十三,田公元帅寿诞,常有戏班送匾,而且隆重举行庆祝活动。

英雄故事传到今

  关于田公元帅的来历和传说,各地有各地的说法。福州和台湾、闽南等地传说基本相同,认为田公元帅即雷海青。
  相传雷海青生于福建,精通乐律和各种乐器,尤其是琵琶,因而进宫当了梨园班子乐师。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叛兵攻入长安,擒获雷海青,并胁迫他献艺助兴,他说一臣不侍二主,便把琵琶扔在地上痛哭,结果被安禄山肢解示众。
  雷海青姓雷,为何被称为田公元帅?民间传说,雷海青死后紧随逃难的唐玄宗,在空中显圣逼退追兵,旧时“雷”字写作“靁”,其时“靁”字帅旗上部为云烟遮住,只露三个“田”字,故人们称雷海青“九天三田都元帅”。
  郭美英说,从人到神,数百年来,这位带着忠烈英雄色彩的田公元帅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和希望,也超出了“戏神”的范畴,成了可以保境安民的保护神。

午时茶和灵签独具特色

  福州元帅庙信俗文化内涵丰富,除与戏剧有关外,单说庙里灵签谱,就独具特色。“曾有人出万元欲复印,我们没答应。”郭美英说,签谱内涵与《田宗师启化真经》一脉相承,一共100签,劝善教化、发人深思,如九十九签所云“池中夏草,红白莲花,传宗接代,宜室宜家”,其解文“男女平等,有何不可”。
  而端午施午时茶也是元帅庙一大特色。“人们在午时茶中得到精神慰藉,且午时茶能驱暑、消气、散积以及消炎,这些是午时茶仍然存在的原因。”郭美英笑着说。“我们要让它从香火庙变为文化庙。”郭美英介绍,2012年9月,由福州元帅庙祖殿发起,首次组成“福建田公信俗文化赴台参访团”以及田公元帅神像首次巡游台湾,实现海峡两岸田公信俗文化“零交流”的突破,“接下来,我们要挖掘它的更多文化底蕴与价值,打好海峡两岸交流牌,为闽都文化增辉。”

2005年修复的宫庙。


郭美英介绍元帅庙的灵签。


(原载自《福州晚报》2017年03月09日 第A12-13版 福州非遗探秘)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网站:http://www.fzsqyg.com/

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参与艺术公益培训课堂

获取惠民演出相关资讯 

了解我市非遗保护现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搜神记:仙之人兮列如麻 “问学”福州行带你认识福建最有名的神仙
一座隐于闹市的古厝,说不尽的“海神”传奇
福州上下杭的“男神“
莆田人物陈俊卿、陈瓒、陈文龙
水部尚书陈文龙,作为官祭对象,列入“诸神祠”,不是城隍庙
福州举办非遗“尚书公出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