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赤峰道回忆

看了8月12日的那篇《赤峰道的点滴记忆》之后(输入关键字20150812可以查阅此文),我也不禁回忆起自己在赤峰道上度过的那几十年的时光。

下图:王泰先生2000年左右拍摄的赤峰道南端。图中的建筑均已不存,现在已经是伊势丹与现代城的高楼了!

我是六八届毕业生,就是那个时代尽人皆知的“老三届毕业生”中的“小六八”。

我家1953年住进了赤峰道南端的130号院(后来改为136号),直到1996年。早先胡同口有两扇宽宽大大深绿色雕花的大铁门,不过大跃进被拆去大炼钢铁了。一进胡同口就是一个木制的老式倒土箱子,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供左邻右舍三家院子的人们共同使用。

下图:老宅,拍摄于1967年前后。背景是院里其中一座楼的台阶,旁边的门是进地下室的。照片里的两个女孩是我的侄女和邻居王贵星的侄女。

院门口是一条长长的胡同连着赤峰道,两边各种着四棵柳树,我小时候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要是柳树能变成桃树、梨树结点果子吃该是多好的事情。不过说是胡同其实却没有人住,纯粹只是用来连接院落,胡同左边墙后是天津评剧院家属宿舍,右边墙后是天津银行家属宿舍,只有穿过这一段两墙相夹的“胡同”之后才算真的到了大院门口。那会儿,胡同里没有灯,每次加班回来这段“黑路”都让我头皮发麻。

不过,这样的胡同也有热闹的时候。每年“十一”时赤峰道就是游行队伍的必经之路,这胡同也就成了游行队伍的休息站,甚至还有拎着食盒卖牛肉火烧的小商贩,真是热闹的不得了。

我家那时就会临时变成游行群众们喝水的水站,记得母亲一大清早就开始忙活:把家里能用上的锅碗瓢盆都晾上凉白开。然后这一天里,我和母亲几乎就成了休息的人们在院里找水、换衣服、找厕所的专业向导了。

下图:1956年全家福,前面是我父母,后面高个的是我二哥,矮一点的是我大哥,中间的小女孩就是我,当时5岁。

回过头接着说记忆里的这个院落:记得评剧院宿舍和银行宿舍的结构和我们院的结构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院里的主要建筑是两座有半地下室的二层小楼,有意思的是这两座楼中间还被一座天桥连在一起。两座楼后半部分则被一片平房围绕,解放前这些房子大都是些有使用功能的建筑,例如锅炉房、车库、仓库等等。

相邻的评剧团宿舍与银行宿舍这两个院子的结构与我们院类似,有所不同的是各自只有一座楼,其它基本一样。小时候曾听说很早之前这三个院子都是一家的产业,但到现在也不知是真是假。

要说在那个娱乐选择不多的年代,能与评剧团毗邻而居可是个幸福的事,总能蹭戏看。记得有一回,著名评剧演员新翠霞的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由新翠霞和单少锋主演的评剧《刘胡兰》,这一场戏从始至终我坐在那里一动没动,心里直嫌时间过得太快,类似的情景大概就如今天的孩子们去电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一样吧。

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尚淑珍,小名叫“小三儿”。他的父亲就是评剧电影《秦香莲》里镜头一开始从马上掉下来摔死的那个演员,假如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叫尚宝信,现在估计也没几个人记得这部电影了。小三儿经常到我家里来玩,大家叫她给唱段评戏她就很大方的连表带唱的来一段,可能是受她和这个大院的影响,至今我对评剧也是情有独钟。

如果以我们这个院子为中间点的话,向评剧团宿舍方向再走就是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老门牌号136号和138号都凹在粮油公司旁边的胡同里。到142号就顶到赤峰道的尽头——南京路了,不过那会的南京路可不是现在的样子,因为南京路边还有条墙子河,至于墙子河的对面则是上海道,与南京路隔河并行。后来直到墙子河被填河改造为地铁,地面上这两条隔河路才算合二为一。合并后的道路以后起先叫胜利路后改为南京路。

回过头,如果往另一边走,经过银行宿舍就会路过一个很大的院子,我和那个院里的孩子们很熟经常去玩。那个院子里周围有一圈二层楼或平房住着家属,中间是办公楼,三层还是四层楼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里的人感觉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而且又都很神秘。至今我也不清楚他们是干什么的,只知道是个名叫“八O一库”保密单位。

印象里,在这个院的门口有个传达室,张大爷和张大娘管着传达室的一切大小事宜,家就住在传达室的对面,因为门口有两扇红色大门,所以我们也管这个院叫“大红门”。

过了“大红门”继续往前是一家出版社,然后过陕西路就是老门牌124号,在124号的两扇黑色铁门旁,有一位残疾人大叔几乎每天都坐在那里修皮鞋、修拉索,向前走过山西路后是一个肺结核防治所和卫生站。

下图:赤峰道小学已经归属耀华小学了!


时间过去这么多年,很多空间上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了,这里就再说说我的小学吧。我的小学就是赤峰道小学,这也是为什么刚刚这段路我会更为熟悉的原因。因为那时候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在赤峰道这一段路上跑来跑去,很多同学也都住得不远。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一放学我们十几个同学就沿着河北路拐到滨江道,然后来到劝业场中二楼卖旧书的地方,我们就把那当成玩捉迷藏的据点,不过,用我们的称呼应该叫“藏蒙个”。

其他的能记起的还有自来水公司、河南路口的废品站、赤峰道小学分校、评剧院、眼科医院等等。以及在赤峰道上行驶了多年的95路无轨电车,这一切构成了我回忆中那条永远难以忘怀的赤峰道。

下图:赤峰道上,原济安自来水公司旧址的今昔对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家花园----承载几代人的家园
旧照 回忆还原网红打卡地——西开教堂前的原始风貌
[转载]黎明行政区之历史风貌第一站——赤峰道(一)
方砖厂胡同上学时的必经之路
英子胡同
《50年前的后寨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