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经方

温、寒并进,水热俱捐,于法又为密矣。”

据此,余认为凡小青龙证的寒饮内伏,若阴郁化热,而见烦躁,或见其它热象,如脉滑口渴,或舌红苔水,而又确属寒饮之证的,此方具有寒热兼顾之能。

总之小青龙汤是一张名方。其药味峻厉,发散力强,虽有五味子芍药之酸敛,而有伤损正气的一面,故不可恃之而无恐。为此,提出辨证用方的六个环节,做为临症论治的客观依据,如果因其有效而过服,或辨证不明而误服,则有动冲气、伤阴血苓流弊。故此,又提出若效果已奏,即当用苓桂姜味苓温药治饮,而正邪兼顾方为上策。至于本方的加减,仲景已示人以规矩,应一隅三反,方有灵活运用之妙

对于小青龙加石膏汤,为寒饮内郁,日久生热而设,临证之时,须注意观察,方知其效。

余不敏,行医数十年,见用小青龙汤后,头痛如劈者有之;心悸汗不止者有之;气冲头面与衄血不止者亦有之;每叹此道不易,如何做到正确使用,实有研究必要。为此,不揣肤浅,爱就所见,做为是言,其中错误难免,敬希同道们指教。

麻黄汤及其类方(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通过对麻黄汤类方的了解,不仅可以看出仲景组方的规律,而且可以对表寒实证及其兼变证的病机加深理解。现就其方义、病机苓问题讨论如下:

(一)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苓四味药所组成。在麻黄汤基础上演变的一类方有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及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后两方为《金匾要略》方)苓八个方。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其发汗之功,伍杳仁利肺气止喘,佐甘草以缓诸药,主治表寒实证的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苓症。大青龙汤即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麻杏石甘汤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石膏,两方主药只一味药之差,主治功用则相距很远。前者为寒邪郁热,所以石膏的用量(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且加重石膏的用量(半斤),-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寒热的轻重、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麻黄汤一大青龙汤一麻杏石甘汤一白虎汤(这里提出白虎汤,是便于理解表寒实症郁阳化热,变成里热实证,即是太阳病实则多传阳明的意思)。在这里,还应当提一下后世在麻黄汤基破上化裁的三拗汤。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旨在宣肺止咳,无须发汗,故用麻黄宣肺散寒,杏仁降气平喘,伍甘草以协调诸药,主治寒邪闭郁,肺气不宣的感寒暴喘或日久咳嗽,所以桂枝当去。此方配伍精当,主治功用明确,比较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寒邪客肺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其原委实即麻黄汤的变局。

小青龙汤方的组织,取麻、桂二方之意,加入温肺化饮药而成。方中用麻黄配桂枝发散解表宣肺以平喘;桂枝白芍相伍,意在调和营卫,姜、细、味、半夏是治寒饮的要药,其中干姜、细辛既温且散,半夏降逆除痰,又合五味子、芍药的收敛,以防麻、桂、姜、辛宣发太过之弊。全方虽只八味药,可分为三组,一是麻桂的宣散,一是姜辛的温散,一是芍味的酸敛,共同组成发中有收,攻中有守的方剂。为治疗外有表寒,里有水饮的寒饮宿肺证的首选方。本方与大青龙汤相比较,彼为表寒里热的表寒郁热证,此为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表寒里水证,二方发表药相同,攻里药则异。如果小青龙汤证兼有里热症时,亦可加入石膏,使之温清并用,以达到水热俱去的目的。

至于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者均为表兼里虚证,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发表而不伤阳,即所谓“温经发表”,如配细辛则表散之力更甚,若配甘草则发散之力更微。又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前者即在麻黄汤中加白术,主治风寒湿证;后者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生薏苡,主治风湿热证。总之,麻黄汤类方,药味简练,功用专一,如一服即汗出,二服则可减量或停服,不可过量。((伤寒论》中提出衄家,疮家苓诸禁用麻黄汤例,应当慎重,不可粗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麻黄
石膏药证
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大青龙汤
解读大青龙汤及临床运用
哮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